芦 頔
(辽宁理工学院体育系,辽宁 锦州 121000)
简析武术服装在武术发展中的作用
芦 頔
(辽宁理工学院体育系,辽宁 锦州 121000)
为了快速且高质量地推动中国武术的发展,及提高武术竞技规则和运动员的技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服装的演变、继承和发展进行研究。
武术;服装;作用;内涵
武术服装作为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种主要成分,如积极进取的精神、待人谦虚恭敬之心、正义秉然的气概等。武术服装的造型、材质及色彩经历了发展和演变,其中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吸取和对西方服装时尚元素的借鉴,使得现代的武术服装既蕴含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化的特征。武术服装的审美观、舒适性都与武术及运功员密切相关。因此,武术服装的发展和演变对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无论是对一个人或是一种体育项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多种传统文化的内涵,而武术服装作为武术的重要成分在武术走向世界、走向奥运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让我们了解更深层次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武术服装的文化内涵,为武术的发展和传播提供新的视角。
1.1 武术服装的起源及演变
武术服装是伴随着武术的产生而产生的,武术服装的产生最初仅仅是起到练习武术的天然的功能性需求,并没有太大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武术的发展,武术服装逐渐开始有所演变。从春秋时期的宽松对门襟束腰长袍,到秦朝时期进行角抵或手搏时所穿的腰部系带的宽大短裤,再到裤管肥大的灯笼裤,这都象征着武术服装不断演变的过程。
1.2 武术服装的面料
服装造型和色彩的选定都需要依附于服装的面料,面料的不同决定着外观效果的不同。常见的服装面料大概可分为4类,即柔软类、轻盈类、厚重类和挺括类,而武术服装一般只采用其中的2类,柔软类与轻盈类,其中真丝绸、天鹅绒、丝绒及锦缎都属于柔软类的面料,而真丝绸是制作武术服装的面料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轻盈类的面料包括蝉翼纱、巴厘纱和沙罗等,而大多数太极拳服装的制作面料使用的是蝉翼纱。
1.3 武术服装的造型
服装造型设计是服装设计中犹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造型设计主要是对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和机构的精心设计。自古以来,武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附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因此武术服装的造型需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感,同时还需要彰显武术中的“精、气、神”,不同的武术拳种需要不同的武术服装造型,这与拳术的风格和内涵紧密相连。习练者或是表演者在演练武术动作时可以通过武术服装来体现武术的内涵。因此,武术服装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间起到传播武术、彰显民族特色的效果。
1.4 武术服装上的刺绣
刺绣,起源于3 000多年前的中国,刺绣工艺用于服装款式造型的设计中,是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在增强服装美感的同时,也能增加服装的实用功能。从古至今,刺绣工艺都是高级服装常用的装饰手法。武术服装多有刺绣,这与民间的传统艺术刺绣的发展息息相关。刺绣作为服装的装饰品曾有“衣画而裳绣”之说,在刺绣发展的最兴盛时期达到“衣必锦绣”的程度。武术服装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融进刺绣的成分,这使得武术服装更加具有民间传统工艺特色。在武术服装上较为多见的刺绣图案有龙、虎、凤、蝴蝶、梅花、兰花、荷花、菊花等,这都寓意着武术运动及武术运动员的内在精神,展现武术的内涵,促进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象形拳是武术拳种中的一类,是一种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特长、形态,表现攻防技击、闪展腾挪的汉族拳术。以武术套路中的动作模仿动物或人的某种动作特征为主。其主要有猴拳、蛇拳、虎拳、螳螂拳、鹰爪拳、鸭形拳、醉拳等。象形拳的特点无非是形象、神象和意象,但如果在相应的象形服装的陪衬下形、神、意才能更加完美地体现。例如,猴拳表演者所穿着的猴拳表演服,一般上衣的背面都有猴子或云彩的刺绣图案,有的还刺有桃子图案,这些都象征着腾云驾雾和爱吃桃子的猴性,在表演或比赛时更能使观众将运动员与活蹦乱跳的机灵的猴子联系起来。例如,蛇拳,表演蛇拳的运动员所穿的是精心设计的蛇拳服装,它与其他武术服装不同,蛇拳表演服属于贴身的,与人体之间没有多余的空间,其目的就是为了表现蛇细长的体形特点,表演服上也会设计曲线,使得运动员在做神蛇炼月、蛇蟠天真、腾蛇走雾、白蛇吐信等动作时更加形象化。武术服装上常见的刺绣,如龙,作为东方神话中的神奇动物,被人们视为百鳞之长,同时龙也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传说龙最初是来自一个团结勇敢且骁勇善战的部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不容置疑的能力。武术服装上所刺的龙图案则是寓意着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运动员在舞台上或赛场上时刻彰显中国人积极、勇敢、奋进的民族精神,为武术文化在国际上的发展与传播起到重大意义。而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则意味着武术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2.1 积极向上的态度
武术服装的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其中武术服装的上衣,多采用盘扣。盘扣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装饰工艺,多数为手工制作。盘扣的制作需要经过结、绕、穿、编、缠、绾、抽等技法的有序结合。盘扣的形式可分为植物类,如菊花扣、花蕾扣;动物类,如青蛙扣、蝴蝶扣等;实物类,如琵琶扣、四方扣等;文字类,如喜字扣、福字扣等。这些盘扣的造型皆来自于生活,象征着吉祥、安康,暗含着独特的民族情结。盘扣的外型采用对称的形式,左右对称、上下相同、正反一致。另外,武术服装上的盘扣数量一般为奇数,这与国学文化是不可分开的。按《易经》的说法,阳为奇,阴为偶,也就是说奇数所代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是“阳”的,即乐观、积极、向上、正面、主动的,而偶数则表示悲观、阴暗、消极、负面、被动的因素。因此。武术服装盘扣的数量体现了习武者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态度与追求。
2.2 美与善的统一
善是儒家提倡的精神核心内容。儒家认为艺术上的美需要以善为基础,注重“善”与“美”的统一。武术服装结合了服装的功能与体现形式,兼肉体的舒适与精神的体现于一体,达到“体舒神怡”的最佳效果。儒家视“中和”为美,讲究“中正”“正衣冠”,体现在武术服装上则为对称,以中为贵,强调“中和”的审美观。左右对称的武术服装表现出习武人的儒雅气质、厚道品质、刚正不阿的性格。例如,常见的长拳类服装,中式的立领对襟小褂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的特点,同时伴随着长拳动作的动静、起落、快慢、进退而展现出行云流水、超凡脱俗、错落有致的美感。其次,武术服装还表现出儒家所倡导的和平、中庸思想,武术服装的简单、素雅,色彩方面尽可能避免色差较大的变化,其目的是表现习武者的平和性情及对平淡生活的追求。武术服装讲究大方、闲适,没有过艳的色彩,没有奇特的造型,有的只是恬淡、柔和而神秘的美感。
3.1 武术服装的造型和材质让习武者练武时更加舒适
武术服装与其他服装最大的区别就是武术服装注重与人体构成的外空间形态,形成柔和顺畅且自然的线条,着重利用面料自然悬垂的特点形成内敛的空间。专门设计的武术服装其各方面的性能都要高于普通的运动服,它能极大地满足习武者训练的要求。无论是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还是突然发力的武术动作,武术服装都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同时还有可能使运动员在神韵、精神、力道等方面的演练水平和风格更加凸显。武术服装大多不强调与人体部位保持一致,而是服装与人体之间的空间较大,从而显得宽松,这使得习武者在练武时可以做任何武术动作,身体不受服装的束缚,从而精神上也可专心练武,使习武者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武术服装的材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武术服装的舒适度,一般的武术服装多为真丝绸制成,穿在身上尤感情凉,在炎炎夏日的树荫下身着太极服打几套太极拳,享受拳法与自然的统一。还有一种棉麻制成的太极服,舒服轻巧,在打拳时即使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衣服也不会粘在身上,这样武者既不会觉得被服装所束缚,又可以使全身的皮肤始终保持着顺畅的呼吸。
3.2 武术服装在武术比赛或表演中的作用
3.2.1 比赛服装对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的影响 比赛服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正常水平的发挥,一套舒适合体、具有民族特色且与运动员相对应的比赛服装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充满激情,显得非常兴奋,具有战胜对手的心理趋势。有些优秀的运动员打比赛多年,却一直穿着同一套比赛服装,这是因为运动员对这套所谓的“战袍”有一定的独特情结。身穿某套比赛服装取得了好成绩时,运动员往往在以后的比赛中就经常穿这套“战袍”,因为只有穿上这套“战袍”,运动员比赛时才会有一定的信心,才能兴奋起来,从而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竞技水平。
3.2.2 武术服装可以提高武术的观赏性
武者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表演时,武术服装将人体的曲线美与动作美完美结合,吸引观众的眼球。武术中的高难度动作和拳韵是人们观看的要点,但是武术在服装的衬托下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武术的独特美感,越来越多的人被武术所吸引,从而提高武术的观赏性,为武术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3 武术比赛服装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播,中国武术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且受到各地人民的喜爱。在国际武术比赛中,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在自己的服装上都有自己国家的国旗,并且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所穿的武术服装的风格也各不相同,中国的运动员常常是穿着一些带有龙凤、梅花、荷花、菊花、白云、武字等各种刺绣图案的武术竞赛服装,这都是中华民族5 000年传统文化的体现,象征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团结友爱、拼搏奋进、坚韧不拔、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正义无私的精神品质,在众多参赛运动员中观众一眼就能辨认出中国的运动员。在给本国运动员加油助威时,民族自豪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赛场上,服装就代表了国家,代表了民族。
3.3 武术服装产业化
无论是武术表演还是武术竞赛,亦或是武术锻炼,武者们都离不开武术服装,因此武术服装逐渐成为一种产业,给制造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武术服装的款式为了适合不同武者的需求必须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而且要经过高质量的制作。因此,研制武术服装的专家或商人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高质量的服装使得武者可以更加舒适自然地练习武术。
武术服装不只是一件衣服,更凝聚着一种平和泰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随着武术发展形式的多样化,武术服装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制作工艺、款式、面料和色彩方面,依旧保持原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同时适当地融合一些西方服装设计的时尚元素,使得武术服装逐渐国际化。武术服装的发展要以武术发展为主线,考虑武术服装的自身因素,结合武术发展的需求,提出“标准化”和“多样化”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以体育运动的形式走向世界,必须历经多次考验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发展,而武术服装作为武术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得到改进和更新,为武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播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1 ]唐韶军.武术服饰的美学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
[ 2 ]张小鸥.武术套路比赛服装设计要素探讨[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
[ 3 ]姜婵.武术服饰对武术传播的效应[ 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 4 ]崔怀猛.浅谈武术服装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 J ].搏击·武术科学,2009(5).
G852
A
1674-151X(2016)11-14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77
投稿日期:2016-10-22
芦頔(1994—),本科。研究方向: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