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
摘 要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是由计算机各种操作系统的组成结构、设计思想、方法和理论综合而形成的,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概念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因此成为计算机专业中既难学又难教的一门课程。本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特点及现状,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等几个环节进行研究,改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操作系统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由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四大部分构成,理论性强,目前大部分教师还采用传统“讲授式”为主的“注入式”教学,重点讲解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内容枯燥,学习困难
大部分《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材内容都是以概念、原理为主,其原理抽象难学,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趣味性差,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总体感觉该门课程对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无意义,进而缺乏学习积极性,最后只能应付考试了之。
1.2教学方法单一
当下《操作系统原理》课堂仍然以讲授为主,是一种“灌输式”教学,对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比较少。教材的基本结构一般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四大组成部分为主,然后再分析某一具体操作系统的例子,与实际操作有一定距离。
1.3实践性环节相对薄弱
目前高校《操作系统原理》教材中存在的大多实例,因其源代码不公开,给实验环境的构建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课程本身的原因,使得操作系统课程的实验非常难以设计,即使有实验也往往流于形式。这样的实验使得学生只能接触表面现象,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的目的。
2课程教学探讨
2.1课程内容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主要是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在逐步发展, 因此选好教材和内容也显得愈发重要。教材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注重论述经典的操作系统原理,紧密联系当代流行的设计问题以及当前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又要做到基本原理与当代流行操作系统实例相结合。这样的安排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操作系统经典理论,并且又能理解它们如何应用在一个实际的操作系统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实验课程的设置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单调,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在实验的课程设置上要从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实验教学目标,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除强化学生在基本知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外,还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开拓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操作系统实验,综合性实验至少要2~3三次,其设计性实验至少有1次。
3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3.1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在多数教师倡导的参与式或互动式教学,正逐步引导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必须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使学生和教师同时应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操作系统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如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谈话等一些互动方式不断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的感受,及时对授课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如调整知识点的讲授顺序,增加一些相关的并且是所用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删减一部分不必要的或是学生都已掌握的内容,以突出教学的灵活性,而不只是一味地拘泥于课本的范畴和模式。
3.2引发学员自主思考
首先,在学习重要章节时,要求同学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做一篇关于这个内容的课程报告,课堂随机抽查学生上讲台做“十分钟老师”,这种寓情于理,绘声绘色的交流,不是讲课胜似讲课,课堂气氛活跃;其次,平时作业可以布置成小论文,题目应是学科的前沿并且值得研究,要在授课的初期或中期给出,而不要在授课后期,这样便于学以致用,利于创新。另外,参与课题研究。把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科研课题进行分解,在授课过程中提出,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进行资料搜集和研究,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4结语
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笔者提出的关于操作系统的教学方法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掌握,使本门课程从苦学、难学变成了乐学、好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企渊,梁燕.计算机操作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明洁.经贸类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