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瑶
[摘要]“互联网+金融”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正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运行模式和市场结构。而互联网金融对中国的商业银行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传统金融行业该怎么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这都是值得学者广泛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文章基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存贷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19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信息收集及处理、产品交付与风险防范、增进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而我国伴随着移动支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金融业也正经历着一场由互联网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并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体系中的运行模式和市场结构。对此,金融界、学术界以及政府当局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研究,到底互联网金融会对中国的商业银行产生何种影响?传统金融行业该怎么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这都是值得学者广泛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提供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建设性意见,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2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服务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的所有金融业务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主要包括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实体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所开展的线上服务,以及各类互联网线上服务平台直接或间接向客户提供的第三方金融服务。而从狭义上说,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众筹模式、金融服务平台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并随着第三方机构对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等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支付、网络融资、网络理财和移动金融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四条主线。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基于银行业自身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其观点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业务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等方面。刘澜飚等人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分析国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表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中介的替代作用较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融合空间。[1]李有星等人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比较了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措施,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问题是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监管制度等方面的选择。[2]孙杰等人通过对比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之间的本质差异与各自挑战,指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发展新思路。[3]曹凤岐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四种模式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认为其是一种革命性新型金融。[4]王锦虹通过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负债影响较大,对商业银行其他业务影响较小。[5]李渊博等人利用我国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模式具有替代效应。[6]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关键在于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渠道,更好地直接对接传统商业银行价值链的上下游,主要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理财产品、贷款业务、负债业务等方面进行渗透,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主体的经营业态、管理模式。
31互联网金融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吸收资金价值链上游客户存款,它既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营的基础,又是商业银行三大业务的基础。据统计,传统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一直维持在未低于两位数的较高增长水平,但自2013年6月余额宝货币基金上线后,在2014年却出现个位数增长。据2014年上市银行年报统计,16家上市银行存款总额下降了348%。与此同时,16 家上市银行存贷比持续上升,2014年年底平均存贷比为7145%,多家上市银行存贷比逐步逼近央行规定的75%上限。自从余额宝上线以来,我国在其带动下的货币基金,也在其后一年多来急剧上升,2013年6月我国货币基金总额只有3042亿元,而2014年12月我国货币基金总额增长为20865亿元,增长了686倍。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规模与互联网金融产品数量的反向变动具有相关性,说明互联网金融正逐渐分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公司会依据其客户黏性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性来满足处在资金价值链上游供给者的各种需求,甚至通过大数据挖掘的帮助下直接匹配资金价值链下游需求者。在互联网金融的这种持续影响下,处在资金价值链上游的供给者将绕开传统的商业银行,寻找更具有投资潜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这必将给创痛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带来较大冲击。
32互联网金融缩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为资金价值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根据2014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研究报告》,银行卡办理、结算与清算、代理业务等成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首先兴起第三方支付,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为主要代表,再到之后的阿里小额贷款,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卡相比,第三方支付具有支付成本低、付款便捷、账户管理数量不受限制等优势,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支持与使用。据艾瑞咨询报告,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逐年扩大,至2015年年底超过3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26%,而2015年“双十一”传统商业银行网银支付比例已下降到不足10%。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涉及很多在传统商业银行中所未运行的模式,包括福利管理、代扣保险费、垫付式“流水贷”等方面,并渗透到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正不断蚕食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结算收入。
33互联网金融占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主要是满足资金价值链下游客户贷款需求,且贷款业务相对于客户资金需求显得供不应求,暂时处在卖方市场。据《2015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395万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39万亿元,占比仅为1851%,可见小微企业从传统商业银行中获取贷款的能力较弱。而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阿里小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过80万家,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中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呈现出比较优势,其在客户规模、贷款交易成本、贷款资金成本方面能更好地满足资金价值链下游客户需求。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将逐渐占据商业银行在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
4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议
综上所知,面对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所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一方面,立足自身情况和竞争优势,制定实施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的发展计划,以此来发展快速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先机。另一方面,从管理模式和经营业态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推动传统商业银行向智能化网络银行的转型,进一步增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经营环境下的综合实力。
41商业银行智能转型
商业银行应按照互联网金融机制要求进行运行模式转型优化,更注重市场培育,而不过多强调收益。第一,商业银行应明确其在发展互联网金融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其现有的客户基础、网点网络、技术实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且处理好与第三方机构的竞合关系,实现线上支付、线上融资以及移动金融等业务领域的突破式发展。第二,商业银行应加强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建设功能齐全和产业链完善的自助银行。借助信息挖掘技术,推进客户资源和相关信息数据的积累,实现网络精准营销,以期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为客户进行产品设计和服务,实现信息同步交互共享和精细化客户关系管理,进而形成以物理网点与信息网络并行、线上线下同步的客户开发与贴近营销网点式的布局。
42商业银行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合理把握与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中间商等参与方的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赢。在进行融合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问题:首先,合作对象应匹配。商业银行应基于共同需求、理念、发展思路的匹配程度寻找合适的互联网公司,使合作更加有效;然后,注重合作排他性,即商业银行应集中资源有效配置,选择适当数量的合作对象,并通过签订排他性协议促使双方共同积极地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再者,注重合作深度。合作双方不应流于表面,而应切入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即深入到大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领域;最后,注重合作平台建设。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公司应共同建立互联网金融合作委员会,并借此平台将双方合作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确保合作依托平台得到落实。
43商业银行自身配套设施的建设
商业银行在自身配套设施的建设上,应多关注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应用与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一方面,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手机等相关信息技术在银行自身业务和管理环节中的应用,建设未来银行创新实验室,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高银行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意孵化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客户账户信息保密系统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不断提高线上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2014(4):87-97
[3]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5(1):11-16
[4]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1):3-6
[5]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1):7-12
[6]李渊博,朱顺林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南方经济,2014(12):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