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舒晗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石。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素养的高低是衡量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心理积极健康、乐观向上、有着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中生成为很多班主任开展工作时常常思考的课题。班级教育管理中,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理念和技术,不仅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班集体,促进学生个体与班级团体共同成长,还将对促进和加强班级德育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营造民主团结和谐的班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把学生看做被管理者,认为自己有绝对的管理权威,导致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性不够,而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管理者认为书本知识学习重于其他各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愉快程度随年级上升而下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其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将发生剧烈变化,尤其在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信息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甚至全体学生个性形成。按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初中学校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敏感性训练、认知―行为改变法等。
(一)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辅导方法之一,指某个团体就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使问题更清楚,达成共识。参加团体讨论法的人数一般以10至15人为宜,讨论时尽量保证面对面交谈,讨论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团体讨论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成员充分参与、沟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心声,教师无须对答案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深入感受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审视问题所在,并学会如何客观地处理。活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设计形象;模仿与表演;内化为自我形象。使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减少说教内容,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尽量减轻学生的戒备心理。
(三)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指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达到培养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因此,要改变其不良行为,只有通过环境。这一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必要时可提供示范。这种方法具有预设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也乐于积极参与。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团体心理辅导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辅导。利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时常用的辅导形式,将其运用在初二年级现代化管理中。通过研究、探索班级环境改善模式,尤其要探索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改善班级环境将会取得怎样的效果,以及探索怎么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才能更好地改变班级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经成了教育管理者的共识,通过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面对严峻的升学压力和教师、家长“唯成绩论”思想的严重影响,多次失败经验、错误归因、消极情绪等使学生经常遭受挫折,出现自卑、对现实不满等心理问题,最终造成自信心下降,即自我效能感低下。每当面临新的任务时,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回避失败的动机;在身心健康方面,由于处于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而郁郁寡欢,学生难以体验到人性潜能发挥带来的“高峰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尊重、关心和安全的班级环境中,通过团体传感,互相观察、对比、学习、感染、体验、感悟,重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悦纳自我,通过训练调整学生的认知、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承受挫折能力,使学生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完成学业,健康愉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