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闻
摘 要: 柔性管理起源于企业管理的经验成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策略,将柔性管理理念应用于高职班级管理之中,就是力图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需求等出发,通过非强制性举措,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主动性、自发性的教育力,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及学生发展成长。本文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班级柔性管理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高职 班级管理 柔性管理 路径
高职班级管理方式就传统而言是以制度为中心、强调服从与遵守、强调班主任的绝对权威,这种以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刚性管理。虽然刚性管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长期在高职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但其弊端显而易见。近年来,柔性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职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从学生心理需求、行为方式和个性特点出发,通过民主灵活的实施策略,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活力焕发的教育内力,促进优秀班集体和谐构建和学生成长发展。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柔性管理来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与刚性管理不同,柔性管理是以以人为中心为核心理念的新管理策略。通过公平的机制和民主的氛围主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不再突出强调奖惩机制和规章制度。从企业文化角度看,这种从人的内部心理动机出发,依靠人的成就动机和成就需要,立足人的本能需要促进企业竞争、积极向上的氛围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有益于企业营造一种公平合理,具有安全性的工作环境。当今社会多元文化渗透大学校园,“90后”高职生个性极强,权威意识单薄,柔性管理可以弥补刚性管理的弊端,如果刚性管理是轴承,那么柔性管理就是润滑剂,轴承仍然不可或缺,但是离开了润滑轴承就无法运转,将二者有机结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班级柔性管理的基础——班级自治
柔性管理的基本法则之一就是不依靠外力,通过内力实施组织自主管理。班级自治是实施班级柔性管理的基础。班级自治的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发展,发挥各自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班级共同规范。
二、班级柔性管理的关键——情感激励
班级管理中,柔性管理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感性是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根本区别,也是柔性管理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因此,柔性管理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通过尊重学生的环境营造,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不断走向成熟。具体表现为以引导替代强制,以情感代替权力。为此,情感激励是班级柔性管理的重要路径,其作用主要有三点。
(一)认清学生心理需要,满足情感需求。
人的需要是引发行为的直接原因。因此,班级柔性管理的实施,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需要。一方面,要多制造一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的机会,让学生从“超越”、“成功”等体验中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班级自治的兴趣和热情,如班级中建立班级干部轮换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担任班干部的机会,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更多默默无闻的学生从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享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另一方面,班级教育活动要符合青少年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心理需求,尤其是他们对爱和尊重和归属感的需要。
(二)营造优秀集体氛围,注重情境陶冶。
营造和谐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是班级柔性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手段。友爱温暖的外部环境可以调节制度管理带来的压力,使班级成员始终保持最佳情绪和精神状态。因此,在班级中创设积极向上的情境,以此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积极的班集体情感体验很有必要。具体做法有:保持整洁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规则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潜移默化地激发班级成员高度的精神凝聚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信心、关心、耐心”的教育,注重与学生的沟通,除了学习,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动向,尽量多采用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日常点滴细节中增进师生、生生信任与理解。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理念和方法可以促进高职班级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价值多元化,“90后”成为高职教育主体的今天,在高职班级管理中融入柔性管理理念,建立有活力、有竞争、有激励的管理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尊重高职学生的权益和教育主体地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中促使受教育者自身形成主动性、自律性和积极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颜春华.柔性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