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何永喜
摘 要:在工业4.0背景下,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成为当代制造业和现代工业的核心。这场革命将为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契机,同时也为我国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借助工业4.0发展的契机和优势,研究高职教育中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点完善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快速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大发展。
关键词:工业4.0;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媒体的热炒,工业4.0已经深入千家万户,中国版工业4.0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也相继出炉,政策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网络化和平台化这一条主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带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我国是全球最大装备制造国,这场革命将为我国带来新的挑战和契机。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级制造大国,而非制造强国,只有依靠先进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硬件支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制造业有机融合,逐步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方向稳步发展,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而我国工业设计、数控、模具等装备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人才,在原有的条件下数量上都紧缺,就更不要说质量了。高职教育是快速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摇篮,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工程师。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专业办学难度逐年加大,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很难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专任教师和实习实训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相对薄弱,政府的投入能力有限,基本难以解决根本问题;由于体制问题,无法顺利达成与企业长期合作关系;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以来,全国高考人数基本呈下降趋势,而各大院校的招生比例却逐年加大,所以各大院校为争取名额不再择优精华。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合作教育形式,充分整合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从而强化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通过职业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装备制造类人才的培养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技术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在实践中修订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师资力量引进与提升
自20 世纪90 年代,高职教育迅猛发展,诸多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最为突出的就是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比相继出现不协调现象;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环境;教师结构不合理,高职教育中教师大多数以年轻人为主,缺乏教育理论基础,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较弱,一线工程实践技能相对缺乏。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育,如何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将是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首要考虑的问题。高职教师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支持外,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一线工程实践技能,这些是年轻教师所不具备的。因此,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知识合理、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要不断提高;同时聘请企业行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师资结构,从而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经验、一线工程实践技能及综合素质,高职院校需采取有效措施,搭建培训提升平台,安排教师定期去合作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掌握最新的企业需求。鼓励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高水平教师,教授、名师等高素质人才从事实践教学工作,激励实践教学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岗位在职培训,有计划地开办专门技术培训班等,提高高职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逐渐完善教师和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教师的考核机制、岗位提升聘任机制和奖惩机制,不断壮大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水平,为高职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通过职业化教育,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有基础理论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支持,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快速适应和胜任未来工作。高职教育如何通过有限的三年时间培养出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实用技术人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用型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通过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践性、应用性及职业能力较传统模式的学生都具有明显的提升,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开拓了高职教育的新篇章。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利用学生两年的在校时间完成传统的三年基础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学习及相关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拓展,第三年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增强高职学生的优势,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顶岗实习前期首先由学校发布企业用工信息,指定时间进行企业文化及用工信息宣讲,学生个人提出申请,企业面试,双选决定学生定岗去向。部分同学可选择自主创业、就业,学校及时监督、回访收集反馈信息。实习期间以企业员工标准开展工作,以师徒制指导学生实践技能,定期不定期回访,随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并为人才培养技术修订提供可靠依据。与企业共同搭建员工提升计划,使学生具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应用的基本能力,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生产第一线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企业、学校三方,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使课堂理论学习与参与社会上的顶岗实习相结合。整个模式的两个阶段相对独立,而又完全统一,相辅相成。第一阶段,在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拓展,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任教,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课堂中将实践技能及专家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和顶岗实习。聘请吸收更多的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考核评价中来,多方采纳企业的声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工业4.0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一轮工业革命,也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我国是全球最大装备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对此次工业革命,高职院校要保持清醒头脑,研究高职教育中装备制造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点完善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小童.基于产业振兴背景下的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3(1)
[2] 曾革.关于如何建立加强高职高专师资力量的思考[J].教师,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