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随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针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力争实现乡村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乡村旅游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始于1850年左右,后来铁路等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使乡村旅游开始流行。乡村旅游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导致城市居民对美好的乡间环境和宁静的田园生活无比向往。中国的乡村旅游在近年来获得了高速增长,研究的学者也不断增加,对乡村旅游的内容给予了准确的界定:首先,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这一内容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品位和质量;其次,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农民,农民应当全方位的参与到各项民俗特色活动中;最后,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从城市居民缓解城市压力、追求田园闲适生活的需求入手来设计相应旅游产品。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大会向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持续发展。”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之后,才在世界各国中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浪潮。 “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的思想,是人类谋求新的发展模式的基础。
二、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村农田的减少和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很多农民长期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对于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实现就业。(2)增加农民收入。城市周边以及比较偏远地带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是开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所在地,农民在参与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业的附加值提高,进而农民收入提高。 (3)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村旅游市场想要扩大,必须要对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旅游接待地居民态度等方面尤为重视,这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方面的投入,进而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缩小。
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
(1)经营管理不到位。问题主要体现为经营水平低,目前中国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处在一个仅限于村镇和农户的基础上,许多当地的居民则成了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2)缺乏发展策略,呈现一窝蜂态势。乡村旅游具有季节性强、产品使用率低的性质,需要对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能力进行客观的论证。地方政府和经营者往往缺乏对乡村旅游内涵、性质以及发展方向的理解,重复性建设和盲目招商引资的现象在很多地区大量出现。因此,开发乡村旅游的地区应当在资金投入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进行专业性规划。(3)乡土文化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大部分的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是片面的强调自然资源,在中国的发展中忽视了对本土文化、当地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同时所发起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只是停留在低水平的提供食宿和餐饮水平上,对于那些很强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普遍缺乏。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政策
(1)建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一个好的示范区具有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良好开展。示范区应当着重从前期规划、管理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入手,按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监控、管理。(2)加强管理,监督保障,建立乡村旅游接待的安全、卫生标准条例。国家应尽快明确行业管理的归口部门,避免出现监管者缺位的现象。对于乡村旅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制度性管理,完善立管理规定、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经营许可证等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3)研究、制定乡村旅游相关的政策体系。首先,应当出台振兴乡村旅游经济的有效方案,并出台相应保障实这些方案落实的政策体系。其次,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在财税政策方面可以根据乡村旅游的特点与经济功能,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分布的特征和功能地定位,给与农民大力的资金支持。最后,借鉴国际经验对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部门可以从规划和管理两个角度入手,制订相应的政策与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文君:我国现代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