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邬如国
返乡创业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文丨 邬如国
正安县有总人口65万,其中富余劳动力有23.1万。 “十二五”期间,正安县发展不断改善环境,不少外出农民工依靠在外所学专业知识和积攒的资金,纷纷锦凤还巢,开始返乡创业。
走进正安县文化产业园区,一幢幢标准厂房整齐地排列着。一把把吉他从这里加工、生产、包装,然后漂洋过海,远销国外。
说起吉他制造,不得不提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传祥,这个土生土长的正安人,在外打工积累第一桶金后,随即开始创业,涉足吉他制造行业。怀着浓浓的乡情,郑传祥于2013年决定将公司从广州搬回正安,入驻正安经济开发区,从而拉开了正安吉他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序幕。
“回家乡发展,一直是我的梦想,”郑传祥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多次找我洽谈,使我很感动。同时,我车间的技术工人大部分都是正安人,我也想把他们带回家门口就业。”
正安县有总人口65万,农村劳动力33.4万,其中富余劳动力有23.1万。多年来,劳务经济一直是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不少外出农民工依靠在外所学专业知识和积攒的资金,纷纷锦凤还巢,开始返乡创业。这不仅促进了劳务经济的转型升级,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总投资6000万元,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已实现年产及销售吉他80万把,产值8亿元。同时,该县通过以商招商、全民招商、外出招商等方式,成功引来一大批吉他制造厂商入驻。目前,正安经济开发区已经入驻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吉他生产企业18家,其中已投产4家,即将投产4家,在建10家,已注册“523”、“0851”等5个吉他自主品牌。“十二五”期末,实现年产吉他150万把、产值15亿元以上,解决就业2500余人。预计到2017年,将实现年产吉他500万把、产值50亿元、解决就业12000人以上。吉他制造产业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正安大地落地生根。
和吉他制造一样,薏仁米种植也是正安“十二五”期间的新兴产业。现年35岁的彭祥松是正安安场人,20年前独自出外打拼,干建筑、睡工棚,事业有成后于2011年开始返乡创业。
“当时觉得家乡政策好,就决定回乡创业,”彭祥松说,“我很看好薏仁米的药食两用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又有薏仁米产业发展的经验,所以我就想把这项产业带回家乡。”
说干就干,彭祥松成立了贵州莲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正安经济开发区。经过两年大规模试种,改进使用薏仁米“包衣种”,彻底杜绝了黑穗病的发生,并总结出了薏仁米适应的种植区域、最佳时间和管护方法。2014年,经县农牧局测产验收,薏仁米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780斤,亩产值达2300多元。“十二五”期末,莲田公司在市坪、中观、新州等乡镇建立薏仁米生产基地,其它中、高海拔适宜区域采取农户自愿种植、订单收购的方式,实现了种植面积10000亩以上。
据县就业局局长黄晓梅介绍,“十二五”期间,正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数量规模不断加大。创业类型主要为以下四类: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薏仁米、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业,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乐器、电器等;服务业,零售、超市、农家乐等。由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产业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各项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返乡创业,自己当老板,还能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为需要服务的人提供方便。”全市“创业之星”、全县“十佳返乡创业农民工”胡耀说。
作为大山走出来的青年,胡耀在十多年的打工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也学会了先进的彩色印刷技术,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他和妻子白手起家,在政府的帮助下,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正安县馨逸彩印厂,并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办公面积400平方米,年接业务上万单,实现产值500万元。
“我厂里有16名职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看到他们能在家门口就业,我觉得我这个老板当得值。”胡耀说。
在正安县和溪镇,农民工王声波舍弃在广东月薪1万的优厚待遇,回乡创办珠绣厂。一幢200余平方米的平房就是正安县鸿达珠绣厂的厂址,每天固定有30余名留守妇女在这里集中绣珠,另有400余名妇女从厂里接活自己在家里绣。留守妇女们通过珠绣手工制作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既在本地照顾了小孩和老人,又给家庭增加了收入。
“我不为挣大钱,只为带动留守妇女就业。”王声波说。
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县已有农民工返乡创业12416人,其中个体工商户9863户,创办企业实体674户,创业投资达到12.4亿元,带动就业3.7万余人。
“十二五”期间,正安县大力实施“凤还巢”计划,搭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平台,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和指导,使创业无后顾之忧。
返乡创业提供了当地群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更保住了资金、留住了人才、支持了地方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长足发展。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据了解,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等,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从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农民工创业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工返土归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
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开发地方特色产品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