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第一书记”奔走乡间

2016-07-18 11:50文丨吴
遵义 2016年7期
关键词:习水习水县第一书记

文丨吴 婷 本刊记者 杨 韬

习水:“第一书记”奔走乡间

文丨吴 婷 本刊记者 杨 韬

马临工业园区的五一村从过去的“后进村”转变成现在的“后劲村”。

大娄山深壑间的习水县,地处川黔渝结合部的枢纽地带,交通区位优势甚好,却因种种原因,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态势并不起眼。截至2014年底,习水县还有3个贫困乡镇、27个贫困村、11.95万贫困人口,是全省脱贫攻坚压力最大、任务最重之一。脱贫攻坚战鼓响起之际,如何让贫困村跟上经济发展步伐,改变落后面貌?如何让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015年以来,习水县坚持党群部门干部进弱村、经济部门干部进穷村、政法部门干部进乱村、农业部门干部进产业村、科技部门干部进专业村的工作要求,精准选派市、县、乡三级驻村干部1254名、127名“第一书记”到最贫困的村庄去,到扶贫攻坚第一线任村党组织书记。他们奔赴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与群众同坐在一条长凳上,问计问需于民。在增进与群众间的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的同时,也在脱贫一线磨炼意志,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思想之变:从“惯性哭穷”到“自力更生”

“今年的低保我不要了,把名额让给那些比我更困难的人嘛……”村民李大祥,过去每年低保民主评议会,一哭二闹争低保名额的折腾劲儿,没少让村干部头疼,是个“响当当”的角儿。李大祥的改变,让村民们目瞪口呆,却在“第一书记”陈钧的意料之中。

“扶贫工作中,最怕的就是贫困群众以穷为荣,举着贫穷的牌子等靠要”。陈钧是习水县组织部的一名组工干部,2015年被选派到双龙乡羊坪村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入组入户向群众宣传、讲解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贫困思想。

“今年村里开展农民夜校活动,为我们培训种养殖技术,不用担心技术方面的问题。”程寨乡石门村村民何进,是当地辣椒种植大户,因为有技术支持,他今年打算再流转周边土地50亩,“进军”无公害草莓种植。

寨坝镇合心村“第一书记”黄明华说:“思想扶贫要靠‘换脑’、‘借脑’、‘育脑’来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树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如今,“要拔穷根先脱穷志”在习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2015年起,全县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深入各贫困村、贫困家庭进行思想扶贫,共召开座谈会1550次、组织举办农民夜校32次、走访困难群众105674人,印发政策宣传资料20000余份,征求建议意见6000余条。

思想扶贫脱穷志,成为习水破解精准脱贫的“第一步先手棋”。

县组工干部深入寨坝镇桂园村贫困户家中开展精准识别工作

作风之变:从“走过场”回归“鱼水关系”

8个月前,桑木镇大山村的通村通组公路还没硬化,村里的物产运不出去,卖头猪还需木板车转三轮车再转货车,几经周折,卖猪的价格折损不少。村中手头稍微富裕点的村民想修房子,也因为买材料的运输成本太高而放弃。

基层设施难,成了制约大山村脱贫的瓶颈。

“缺什么补什么,先把基础设施这块短板补上,修一条通往大山外面的路,通往村民心里的路……”茅台集团干部、大山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利通过与“老东家”茅台集团对接,争取到50万元资金帮助大山村改善基础设施,分三期硬化10000米连户路、通过援建的形式发动农户修建小康路4条、组织修建垃圾池10个,修建文化广场一处……

“一个人能量再大,没有村民和原单位的理解支持,也是‘废’的。”王利没有因为给群众办了一点事而邀功。

“一人驻村、全员帮扶”的扶贫模式,是习水县“真扶贫,扶真贫”落到实处的又一个秘诀。

“我以为驻村干部无非摆摆样子,走走过场。没想到他们还真弯下腰每天和村民在一起,想的也尽是村民期盼的大事。”村民陈贵华说,驻村干部真驻、真帮、真干,家门口新硬化的连户路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县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在脱贫一线帮助谋思路出点子6831条,制定驻村帮扶规划240个,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2084人次,协调项目327个,协调解决资金2641万元,协调解决涉及交通、水利、农业发展、群众困难等困难问题1569个,办实事好事11250件,化解矛盾纠纷720起。

导向之变:更多干部主动走向脱贫一线

人,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要素。

中央、省、市、县的脱贫政策如何在贫困村落地生根?脱贫致富的扶贫项目靠谁去跑?习水县的办法之一是建强第一书记队伍,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相结合的方式,从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中精选、优选一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到村工作,实现每村全脱产驻村国家干部2人以上。

“与群众、与基层干部一同工作生活,和群众一起在风雨中摸爬滚打,去掉了官气,接上了地气。”寨坝镇合心村“第一书记”黄明华一番话让笔者触动,“我是依靠群众的口碑提拔、成长起来的……”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好马是跑出来的。”习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安家兴在全县驻村干部工作会上的讲话,真实地反映了习水县鲜明的用人导向。

为激活驻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习水县建立了优先使用驻村干部的用人导向机制,将驻村干部的考核情况记入干部工作实绩档案,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在驻村期间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予以表彰奖励,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使用。

“只要组织同意,我今年还想继续为村里的群众,把产业再搞大点,让全体村民提前实现小康,走在全县前列。”同民镇茶垭村“第一书记”任学波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驻村,他说:“实实在在工作、实实在在交心不仅让村里的群众有获得感,自己也从驻村工作中找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正面向上激励之余,习水县对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严格执行“一次通报、两次约谈、三次问责”的问责机制。2015年,开展谈心谈话11人次,通报批评33人次,约谈主要领导1人,约谈单位分管领导24人,调整脱贫成效不明显的“第一书记”27人,及时刹住了驻村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不实之风。

可以看到,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以脱贫实绩论英雄,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大显身手,成为习水选拔任用干部的新常态。

猜你喜欢
习水习水县第一书记
习水县关工委受习水县委表扬通报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中国建筑(三章)
中国建筑(三章)
习水县关工委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习水县离退局举行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工作宣讲会
贵州省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