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滨 侯显菊
超声显像技术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要点
孙德滨 侯显菊
目的 探讨超声显像技术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沈阳市大众医院2010-01—2015-01收治的结肠肿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纤维结肠镜活检后病理证实。对82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结肠肿瘤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73例,超声诊断6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4%;以病例诊断结果为金标准,9例良性患者中检出血流3例,占33.3%,血流信号显示以Ⅰ~Ⅱ级为主;73例恶性肿瘤共检出血流66例,占90.4%,以Ⅱ~Ⅲ级为主。良、恶性肿瘤血流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阻力指数明显升高,与良性患者比较,P<0.05;良、恶性患者搏动指数比较,恶性患者虽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在升结肠(包括结肠肝曲部)及乙状结肠的发病率较高,占31.5%,明显高于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等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影像技术对结肠肿瘤的筛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超声;结肠肿瘤;诊断;鉴别
结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肿瘤,40~50岁为高发人群,且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结肠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结肠肿瘤的发生与结肠腺瘤、息肉病、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及健康[1]。外科手术为结肠肿瘤的主要手段[2],而术前及时诊断,明确病情可为结肠肿瘤的治疗提供参考,临床通常依靠肠镜和钡灌肠检查,但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肠镜和钡灌肠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显像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结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肠肿瘤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01—2015-01收治的结肠肿瘤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纤维结肠镜活检后病理证实。男61例,女21例;年龄41~69岁,平均(46.9±1.7)岁;病程0.5~12个月,平均(8.9±0.5)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不明原因贫血、乏力、疲劳、食欲减退、消瘦,偶伴有腹部隐痛不适或腹胀,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便秘、血便等肠道症状。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lips iU 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频率:3.5~7.5 MHz。患者空腹12 h以上并排便,可服用缓泻剂辅助诊断。患者取仰卧位,持探头对腹部进行纵横多方位连续扫查。重点观测各切面肠壁层次结构和连续性,观察结肠走行部位有无肿块、梗阻等异常改变,发现肿块后,对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活动度等仔细观察,观察腹腔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肿大,脏器有无转移。对结肠底部反复探查,对可疑肠段的长度、肠壁厚度进行测量,观察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最后对腹腔实质脏器及腹腔淋巴结区域进行探查,观察是否出现异常。
1.3 判定标准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肿块内部周边血流特点进行观察。0级: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可见1~2条血流信号,且呈条棒状;Ⅱ级:可见1条主要血管或几条小血管,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Ⅲ级:可见4条以上血管,血流信号非常丰富。
脉冲多普勒(PW)对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对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0软件包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与病理结果比较 82例结肠肿瘤患者经病理证实恶性73例,超声诊断6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4%(表1)。
表1 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n)
2.2 肿瘤性质与血流的关系 以病例诊断结果为金标准,9例良性患者中检出血流3例,占33.3%,血流信号显示以Ⅰ~Ⅱ级为主;73例恶性肿瘤共检出血流66例,占90.4%,以Ⅱ~Ⅲ级为主。良、恶性肿瘤血流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肿瘤性质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关系 恶性肿瘤患者阻力指数明显升高,与良性患者比较,P<0.05;良、恶性患者搏动指数比较,恶性患者虽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肿瘤发病部位及比率 肿瘤在升结肠(包括结肠肝曲部)及乙状结肠的发病率较高,占31.5%,明显高于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等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2 肿瘤性质与血流信号的关系(n)
表3 肿瘤性质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关系(±s)
表3 肿瘤性质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关系(±s)
病理结果 例数 超声阻力指数 搏动指数良性 9 0.63±0.09 1.29±0.13恶性 73 0.89±0.11 1.37±0.18P<0.05 >0.05
表4 肿瘤发病部位及比率(n=73)
结肠壁在正常情况下,超声检查为均质的、环型的低回声层包绕着强回声,低回声层是肌层,强回声层为肠腔内容物和气体,肠壁厚度一般为2~3 mm,黏膜下层太薄,显示不清。结肠肿瘤声像图表现:肠壁增厚或不均肿块,肿瘤实质为欠均匀的低回声,肠壁向心性不规则增厚,伴管腔狭窄,可伴有周围腹腔淋巴结肿大及远隔器官转移,肠腔内容物和气体显示为强回声,即靶心,且靶心有不同程度偏移,横切面呈“靶环征”,纵切面呈“假肾征”,病灶内一般显示丰富、不规则的彩色血流,能测及动脉血流频谱。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显示血流信号多为Ⅱ~Ⅲ级,且血管走行紊乱。
本组82例患者中检出11例非肠源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肠道外不均质低回声肿块,不具备“假肾征”征象,结果提示腹腔肿瘤,可疑来自肠管(表5)。
表5 非肠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横切面呈“靶环征”,纵切面呈“假肾征”不是肠道肿瘤特有的声像学表现,因此应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5.1 与肠系膜肿瘤鉴别 活动性大是肠系膜肿瘤的特征,但肿瘤通常不会进入盆腔,回声及肠蠕动正常有助于肠系膜肿瘤的诊断。
5.2 与肠结核鉴别 肠结核患者一般都有结核病接触史,超声表现主要为肠壁增厚粘连、蠕动性差;腹膜及大网膜片状增厚回声增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显示中央髓质血流少,周边皮质丰富,血流信号以Ⅱ级多见,腹水暗区分布不规则,透声差、有弱光点及分隔粘连光带[4-5]。
5.3 与慢性肠套叠鉴别 肠肿瘤的横切面呈“靶环征”,纵切面呈“假肾征”,但形状多不规则,肠壁薄厚不一,内部所体反射呈强回声,活动性大。而慢性肠套叠外部轮廓光滑,靶心强回声稳定,径线较大。
5.4 与阑尾脓肿的鉴别 阑尾脓肿为不均质包块,内部气体活动少见,局部肠壁无增厚,肠蠕动正常。
虽然对肿瘤早期诊断和肠道浸润程度的准确判断目前还存在一些困难,但超声影像技术作为结肠肿瘤的初步筛选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超声不仅能对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直接显示,还能显示周围受侵的程度及脏器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1]鄂丽芳,蒋壮志,张玉桃,等.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94-95.
[2]李妙美,盛莉,郗艳华.结肠癌术后并发肠管内出血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2):1142-1143.
[3]吴桂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结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8):355-356.
[4]罗喻苗.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4):414-415.
[5]庞书科.腹部超声诊断结肠肿瘤39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4):390-392.
2016-05-31)
1005-619X(2016)12-1268-03
10.13517/j.cnki.ccm.2016.12.015
110000 沈阳市大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