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清代进士题名碑看台湾进士的空间分布

2016-07-18 10:04李晓頔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100007
名作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嘉义县晋江题名

⊙李晓頔[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 100007]



雏凤清声

通过清代进士题名碑看台湾进士的空间分布

⊙李晓頔[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100007]

摘要:北京孔庙内现藏118块清代进士题名碑,上面刻录了清朝历科进士的姓名、籍贯、甲次和中榜时间,这些资料可充分反映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科举的发展状况。本文以台湾进士为研究对象,从对进士题名碑上所载籍贯的考证入手,分析台湾进士空间分布特点,以反映当时台湾地区的科举情况。

关键词:台湾进士进士题名碑科举制度空间分布

经学者考证台湾进士共有33位,其中进士题名碑上刻录有32位,缺刻1位。这些进士分布在台湾不同地区,并呈现出特定的规律。

一、台湾进士的空间分布考证

1.进士题名碑上刻籍贯为台湾县或安平县。台湾县是台湾三大古县之一,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在今台南市南部所设的,是台湾首府,光绪十一年后,改称安平县。进士题名碑上刻其籍贯者共10人。

黄骧云,道光九年乙丑科进士,《新竹县志初稿》记“中港头份庄人,粤籍廪生”,当时中港头份庄归淡水厅管辖。道光十三年发生的“闽粤两庄斗殴”奏折中找到其名,黄骧云实为淡水厅人,以府学生身份应考,祖籍广东。

施琼芳,道光二十五年己巳恩科进士,《重纂福建通志》(下简称《通志》)记“台湾府施龙文,中榜后改名琼芳”。《台南市志》记“施琼芳家居台南赤坎楼畔”,又据孟建煌考察“施家祖籍泉州府晋江县”,故施琼芳确为台湾县人,祖籍晋江。

张维垣,同治十年辛未科进士,《凤山县采访册》记“张维垣,粤籍”。查《清代乡会试朱卷齿录存》记“张维垣,福建台湾府学廪生,民籍,原籍广东镇平县”。张维垣凤山县人,以府学学生身份应试,祖籍广东。

陈望增,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漳浦县志》记“同治九年,陈望增,由台湾学”,《台湾诗钞》记“陈望增,字省三,号鲁村,台南人”,《台南市志》记“安平移民”,可见陈望增确为台湾县人,祖籍是福建漳浦。

施士洁,光绪二年丙子恩科进士,施士洁是施琼芳之子,《台湾近代文学丛稿》中写道:“岑江施式第四房第十四世有菁华公移注台湾,是为施士洁祖父。”证实施士洁祖籍为晋江,祖上移居台湾。

叶题雁,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的奏折中,叶题雁自称晋江人,故其籍贯应是晋江,以台湾籍应考。

张觐光,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台湾通志》记其为“嘉义”,《嘉义县志》记“先代由潮州大浦迁台”。在《云林县采访册》斗六堡进士榜单中也找到“张觐光原籍广东大埔县人”。故他为嘉义县人,祖籍广东大埔。

江昶荣,光绪九年癸未科进士,《凤山县采访册》录“府学附生,祖籍镇平”。镇平应是广东嘉应州镇平县。故他实为凤山县人,以府学生身份应考,祖籍广东。

许南英,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进士,在《窥园先生自定年谱》记有“许南英,咸丰五年生于台湾府城西定坊武馆街”,故其应为台湾县人。

汪春源,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进士,是台湾最后一位进士,《台南市志》记“汪春源,住府城柱仔巷街”,他确为安平县人,经其后人证实祖籍福建南安县。

2.进士题名碑上刻籍贯为彰化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部设彰化,进士题名碑上刻其籍贯者有8人。

曾维桢,道光六年丙戌科进士,《通志》中记“台湾府府学附生”,《彰化县志》记“祖籍晋江”。经台湾学者蒋敏全考证,曾维桢生于福建晋江,幼年随父来彰化,居于彰化县,全部教育过程均在台湾。

蔡德芳,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题名碑上错刻为“新化县”,查各书均记为“彰化县人”。粘良图所做《清代全台名士蔡德芳》一文记“蔡德芳道光四年生于晋江,后随父迁于彰化鹿港”。故其为彰化鹿港人,祖籍晋江。

施炳修,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题名碑上也错刻“新化县”。仅在《台湾通志》中记“同治十二年,施炳修,原名葆修,祖籍晋江”。故认为其是台湾彰化人,祖籍晋江。

丁寿泉,光绪六年庚辰科进士,《台湾通志》记,“彰化丁寿泉,籍晋江”。《光绪三年丁丑科会试齿录》中记“丁寿泉,生于福建彰化府,原籍晋江”。粘良图在《开拓台湾的晋江人》中写道:“丁寿泉为丁克家六子……早年迁于彰化县鹿港镇。”丁寿泉为彰化县人,祖籍晋江。

蔡寿星,光绪十二年丙戌科进士,《台湾通志》记“彰化蔡寿星,籍晋江”。经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查证,“蔡寿星因祖父、父亲往来晋江、漳州、鹿港等地经商而寄籍台湾彰化县。”故他实为晋江人,寄籍彰化应试。

丘逢甲,光绪十五年乙丑科进士,《台湾通志》记“台北府丘逢甲,廪生,原籍镇平”。查《丘逢甲年谱》记“先祖由福建上杭县迁至广东镇平县后又迁至台湾,丘逢甲同治三年生于台湾淡水厅”。当时淡水厅归台北府管辖,故他确为淡水人,祖籍广东。

施之东,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进士,《台湾通志》记“彰化施之东,籍晋江”。经查施之东祖宅现仍存于晋江,故疑他为晋江人,以彰化籍应试。

李清琦,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进士,《寄鹤斋选集》记“晋江李清琦,以彰化籍登壬午贤书”。《爵秩全览》记“李清琦福建晋江人”。故李清琦应是以台湾彰化籍应考,实为晋江人。

3.进士题名碑上刻籍贯为嘉义县或诸罗县。诸罗县亦是台湾三大古县之一,康熙二十三年在今台南市佳里区所设,乾隆五十二年改名嘉义县,进士题名碑上刻其籍贯者有5人。

王克捷,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通志》记“王克捷,台湾诸罗附生”,举人榜记“晋江人,商霖之子”。在《清代官员履历全编》中,王克捷自称“福建晋江人”,故他应为晋江人,仅以台湾诸罗籍应考。

郭望安,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自称“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疑他实际为福建漳州人,以台湾籍应考。

黄登瀛,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光绪三年丁丑科会试齿录》记他生于福建嘉义县,但在晋江深沪镇仍存有黄登瀛祖宅,经查为其父购入,故他为嘉义县人,祖籍晋江。

林启东,光绪十二年丙戌科进士,仅《嘉义县志》记“嘉义县学廪生”,故视其为嘉义县人。

徐德钦,光绪十二年丙戌科进士,《云林县采访册》记“他里雾堡人;嘉义县学生员。……现移住嘉义县”,《嘉义县志》记“祖籍镇平,光绪间由斗南移居嘉义”。斗南在云林地区,光绪十二年云林县仍属嘉义,故他为嘉义县人,祖籍广东镇平县。

4.进士题名碑上刻籍贯为淡水厅或新竹县。雍正元年建淡水厅城,又称竹堑,光绪元年分竹堑城为新竹县,其余改设淡水县,进士题名碑上刻其籍贯者3人。

郑用锡,道光三年癸未科进士,《通志》举人榜记其为“淡水厅人”,《彰化县志》记“该归淡水中式学堂”。经查嘉庆二十二年将“彰化县学训导分驻竹堑,改为淡水学训导”,在《新竹县采访册》记其为“竹堑水田庄人,原籍同安县”,竹堑即新竹,此时仍隶属淡水厅。故郑用锡应为淡水厅竹堑人,以府学生身份应考,祖籍同安。

陈登元,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在《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录“陈登元,台湾附”。《台北市志》记“陈登元道光二十年出生,淡水厅人”,故陈登元应为淡水人。

陈浚芝,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进士,《新竹县采访册》记“陈浚芝,县城西门内人,廪生,原籍安溪县”。《安溪县人物志》记“祖籍安溪县长泰里经岭乡,其先世渡台经商,定居新竹县”。陈浚芝确为新竹县人,祖籍安溪县。

5.进士题名碑上刻籍贯为凤山县。康熙二十三年,在今台湾高雄地区设凤山县,进士题名碑上刻其籍贯者2人。

庄文进,乾隆三十一年丙戌科进士,《凤山县采访册》记“闽籍廪生”。在《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的奏折他自称“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故他应为泉州晋江人,以凤山籍应考。

萧逢源,光绪二十年甲午恩科进士,《凤山县采访册》记“原籍南安”,《台南市志》记“原籍凤山,先世移居台南鼎甲石街”。故萧逢源应为凤山县人,祖籍南安县。

6.进士题名碑上所刻其他籍贯。进士题名碑上刻澎湖厅、噶玛兰厅进士、正白旗籍贯各1人。

陈梦球,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进士题名碑刻“正白旗人”,台湾大将陈永华之子。《通志》记“泉州府同安县人”,《泉州府志》记“以旗籍中式顺天府举人”。故陈梦球祖籍为福建泉州同安县,因祖上功勋受正白旗应考。

蔡廷兰,道光二十五年己巳恩进士题名碑刻“福建澎湖厅人”,查《澎湖厅志》记“林投澳人”,林投澳属澎湖厅,可见其确为澎湖厅。

杨士芳,同治七年戊辰科进士题名碑“福建噶玛兰人”,噶玛兰即宜兰,《淡水厅志》记“杨士芳,兰籍,府学”,兰籍指噶玛兰籍。其名录之所以在《淡水厅志》中是因为“嘉庆二十二年,设淡水学训导,监管噶玛兰学务”,可见他确为噶玛兰人。

7.进士题名碑上未能查证籍贯的进士。进士题名碑上未能察出籍贯者2人。

黄彦鸿,刻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题名碑上,由于年代久远籍贯处字体模糊,而无法考证。经汪毅夫考证其为光绪十四年淡水厅举人,《爵秩全览》一书中则记他在光绪二十九年之前为淡水县人,之后为侯官县人,应是台湾沦陷后才归籍福建。

题名碑上还缺刻光绪三年丙子恩科进士黄裳华,查大金榜上记“黄裳华,福建台湾县人”,《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中也记“黄裳华(福建台湾)”,故其确为台湾人。其余史料未见其记载。

二、台湾进士空间分布不平衡

通过上文梳理,可发现仅从进士题名碑上所刻籍贯来看,台湾各地区进士人数分布就呈现出很不平衡的状态。台南以安平县为主,占总进士人数33%,台中以彰化县为主,占总进士人数24%,北部以淡水厅为主,共出现4人,占进士人数12%。而出现进士较多地区为台湾、彰化和嘉义三县,共出现24位进士,占总进士人数的73%,对照下图可发现,台湾进士整体呈现南部多于北部,西部多于东部的情况。

台湾古今地名对照图

究其原因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原因。自然方面。台湾地势奇特,“南北相距七百余里,东西近者二百余里,远或三四百里,崇山大溪,钩连高下”,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山多平原少,郡、县多建在地势平坦的平原上。而台湾南部平原较多,北部多为山地,因此台湾南部的郡、县分布较多,这点客观上造成台籍进士人数的分布特点。人文方面。台湾是由移民而形成和发展的地区,台湾南部则被先民较早开发,使得南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高于北部,更重要的是台湾儒学也兴起于南部,郑经时期就已在台南设孔庙、建学堂,“永历十九年,陈永华择地宁南坊,建孔庙,旁建明伦堂。……永历二十年,郑经在东宁设立学院,以陈永华为学院主持,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同时在承天府设立府儒学,在天兴、万年两州设立州儒学。”经查证宁南坊、东宁坊、承天州、天兴州均在今台南地区。清廷收复台湾后,初建的四所官办学校也均分布在台湾南部,直至雍正朝后,才随着行政区的划分在中部和北部设儒学,使得台湾北部儒学教育水平远不如南部,客观上造成南部地区较早接受儒家教育,受教育水平也更高。

三、台湾的移民进士

台湾进士的实际籍贯与进士题名碑上所刻籍贯有很多出入。在现有文献中尚未发现籍贯记载有所不同仅有6人,故暂且认为他们是台湾本土进士,包括蔡廷兰、杨士芳、林启东、许南英、陈登元和黄彦鸿。而剩下的27名进士均有移民现象。这类进士可分为两种:一类是随祖上移民,包括曾维桢、施琼芳、施士洁、汪春源、陈望增、蔡德芳、施炳修、丁寿泉、黄登瀛、徐德钦、萧逢源、陈浚芝12人。另有6名进士随祖上迁徙到台湾后,未用移民地籍贯应考,而是寄籍其他地方考试,包括郑用锡、黄骧云、张维垣、张觐光、江昶荣和丘逢甲。第二类进士是自行由内地渡海来台参加科举考试,包括王克捷、庄文进、叶题雁、蔡寿星,郭望安、施之东和李清琦7人,他们有“冒籍”参加科举之嫌。台湾进士的科举移民也从台湾迁至内地应考的情况,早在康熙三十三年就已有先例,陈梦球以正白旗应试,虽不是刻意,但也客观上造成科举移民。另有光绪二十一年甲午割台后,黄彦鸿、陈浚芝、汪春源3位进士内渡福建参加科举的史实,当时台湾已沦陷,但在进士题名碑上仍刻籍贯为“台湾”。可以看出台湾的移民进士占有极大的比例,以台湾县为例,进士题名碑上刻台湾县进士有10人,但实际为台湾县的仅有5人,另有凤山2人、淡水、嘉义、泉州晋江各1人寄“台湾县”籍应考。

对于进士移民现象的产生,除随祖上移民和以府学身份应考以外,更多是因为台湾地区学额和科举保障名额的吸引力。清政府规定“科举必由学校”,考生必须以各地官学生身份应考,由于学额不同,参加科举几率也不同。台湾学额的分布是南多北少,为了能有机会参加科举,考生希望在学额多的地方学习,因此产生科举考试中的岛内移民。而自行渡海来台为进士的则是被台湾的高中榜率所吸引。首先,清廷对台湾科举实施众多优惠政策,在台湾考生参加福建乡试上,从康熙二十六年起就不断增加名额“台湾新奉开科,照甘肃宁夏生员之例,另号额中举人一名”,至咸丰九年清廷的优惠名额已达8人之多。在会试方面也有优惠,“乾隆三年规定:将来台郡士子来京会试果至十名以上之多,礼部再行奏闻,请钦定中额,以示鼓励。”多种政策优惠使得以台湾籍应试的中榜率大大提高,这对其他地区多年刻苦读书、却久未中举的士子产生极大吸引力。其次,台湾儒学发展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内地数千年儒学底蕴相比还相差甚远,内地考生在台参加考试中榜率更大。其实台湾本是海外孤岛,与内地交通非常不便,但它吸引闽粤两地众多考生冒着风险渡海来台参加科举,亦可见当时社会对“科举”的重视。这种现象对台湾社会影响很大,它客观上促进台湾儒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但也妨碍台湾本土士子参加科举考试,阻碍台湾本土儒学的发展,也是造成台湾进士籍贯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科举采用“分区定额”和“原籍应考”的考试模式以保证各地科举的公平性,而进士题名碑上的籍贯是士子应试时所填报的,因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分析,我们发现作为移民地区的台湾,科举发展主要依靠外来人口带动,直至清朝后期台湾当地科举才真正发展起来,并逐步带动台湾当地的儒学发展,形成以“台南”为中心的儒学地域化现象。同时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这个海外孤岛的控制,也是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并利用科举和文化来笼络人心,以维护统治。台湾进士这批“于今不在,于今不再”的历史群体集中反映了当时台湾儒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是当时台湾社会的真实映射。

参考文献:

[1]孟建煌.施士洁评传[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杨齐福.清代台湾科举考试中移民问题刍议[J].台湾研究·历史,2006(2).

[3]毛晓阳.清代台湾进士名录考订[J].集美大学学报,2011(2).

[4]汪毅夫.后苏龛合集札记——《台湾近代文学史实丛考》[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8(5).

[5]影印文渊阁四库丛书·钦定大清会典则例[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

作者:李晓頔,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助理馆员。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嘉义县晋江题名
栖凤阁题名记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红楼梦》网络同人小说述论*——以晋江文学城为中心
“天洞”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晋江小吃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
佳石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