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杰
【教学内容】
人教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设计理念】
从高一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生活化的案例,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知识生成的内在逻辑,通过精心设问与合理追问,使学生自我突破重难点;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情感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及优点,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
2﹒能力目标: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及优点。
教学难点:市场调节的弊端。
【教学过程】
一、《夏洛特烦恼》,你看了吗——制造话题,设问导入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想做一个课前小调查。在国庆档期间,有一部电影由于极高的口碑,排片率随着上映时间的推移不降反增,在票房上取得了逆袭,堪称奇迹。请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影吗?
生:《夏洛特烦恼》。
师:对的。请问我们班已经有多少同学观看了这部影片,请举手。
师:老师经过粗略统计,目前看过《夏洛特烦恼》这部电影的同学不多,未超过半数。请问,这样一部口碑爆表的电影你们为什么不走进电影院去欣赏一番?
生1:因为我们的作业很多,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电影。
生2:电影票不便宜,不如等电影下线后在电脑上观看划算。
师:时间、金钱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不能想看就去看。从广义角度看,时间和金钱就是资源。个人资源是有限的,社会资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人类的需求却是“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就要求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二、面对竞争,我们该怎么办——合理追问,层层推进
师: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那么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又有哪些优点呢?下面,我们不妨把角色转换为某果园园主,来亲身体验一把。请看下面的材料:
宁波“红美人”柑橘是我市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年年供不应求的礼品橘,价格比普通柑橘要贵上数倍。春节期间甚至能卖到每斤20多元。“红美人”能卖得高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它是晚熟品种,采摘期在春节前一个月,供应春节市场是它最大的优势。其次“红美人”肉质细腻,香味独特,糖度高达14度,相比普通柑橘更具易剥皮、成熟早、口感好等优势。
师:如果你是果园园主,你会扩大“红美人”的种植规模吗?
生: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红美人”品质好,价格高且供不应求,扩大种植规模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师:请问你将如何扩大规模?
生: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土地、树苗、化肥,多雇工人等。
师:是的,扩大规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其实一个资源流入的过程。但如果广大果农纷纷改种“红美人”并逐渐扩大种植规模,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生:市场可能会饱和,“红美人”价格下降,甚至滞销。
师:这时候,你们作为果园园主,又该做出怎样的决策?
生:如果价格继续下降,赚不到钱的话,我会缩小“红美人”的种植规模,甚至有可能不再种植“红美人”。
师:很好。一方面,“红美人”销售势头良好,大家纷纷扩大种植规模;另一方面,高昂的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红美人”供求关系可能会扭转,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价格可能会下跌。价格下跌后,很多果农改弦易辙,不再种植“红美人”,这也就是一个人力、物力、财力即资源流出的过程。请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供求的变化,价格的涨落影响着果农的利润,从而影响果农的生产经营行为。
师:是的,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那么生产经营者的利润是不是只跟商品的出售价格有关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生产经营者的利润不仅与商品的出售价格紧密相关,还跟商品的成产成本密切相关。如果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则减少使用;反之价格下降,则增加使用。这里的“减少”和“增加”其实也伴随着资源流出与流入,也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过程。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好像一只“无形之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请看下图:
■
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同学们能否总结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生: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给我们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师:很好,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第一个优点。那么,市场配置资源还有没有其他的优点呢?让我们结合下面的材料来进行分析:
市场让我们看到了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白热化。“红美人”等晚熟品种的热卖,使我市果农纷纷放弃柑橘早熟品种,改种品相更好、价格更高的“春香”“上野”“红美人”等晚熟品种。截至2014年,宁波市柑橘大棚栽培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规模居浙江省首位,产量也跃升至首位。
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果农们该如何脱颖而出?
生::比较优惠的价格。
师:通过降价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就是很多商家在采用的价格战啊。但降价后,如何保证你的利润空间呢?
生:那就是要严格控制种植成本。
师:如何控制成本?
生:通过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控制成本。
师:除了价格战以外,还有其他的竞争手段吗?
生:提升水果的品质或开发更加优良的新品种。
师:那我们该如何提升品质或开发新品种?
生:通过科学技术。
师:很好,同学们都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来看看象山县的两位果园园主是怎么做的。请看材料:
晓塘乡农丰果园园主邬学芬:“明年我将再投入80多万元,搭建20亩钢质大棚。加上以前搭的大棚,总棚栽量将达到近30亩。大棚橘便于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延长采摘期,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体品质。”
晓塘乡甬红果园园主顾明祥:“与科研所合作,利用科学技术使棚温始终控制在二十几度,既攻克了低温条件下柑橘冻害、柑橘脱水技术难题,又能提高果质口感,增加2至3度的糖度,同时还能延长采摘期2到3个月。”
师:竞争带给大家压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潜力。上面两位果园园主的竞争方式各有千秋,却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无形当中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第二个优点。
教师引导:综合以上分析,市场正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市场具有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两大优点。那么请问,市场调节是不是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呢?
三、“商机”变“危机”——辩证反思,突破难点
师:刚才上面的材料中提到广大果农看到了“红美人”等晚熟品种热卖所带来的商机,纷纷扩大种植规模。激烈的市场竞争,会使“商机”转化成“危机”吗?
生: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以后的销路可能会有问题。
师:为什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扩大种植规模?
生:因为很多时候生产经营者是分散的,掌握信息不全,无法控制经济形势变化,导致很多时候生产经营者的决策是不符合市场形势的,带有很强的盲目性。
师:这就是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弊端——头脑发热型,表现为某种商品有利可图则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请问这种盲目性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生:可能会造成价格的大幅波动,引发经济混乱。
师:还有其他的危机吗?
生:当价格急剧下跌后,很可能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师:是的。柑橘生长周期一般为3~5年初投产,8~10年进入盛产期。三五年之后由于供过于求,价格压低,有的合作社积压的柑橘滞销,面临困境。跟着市场跑不一定能成功。这说明了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具有滞后性弊端——后知后觉型。
师:滞后性会产生什么后果?
生:会造成资源浪费,商品生产者蒙受巨大损失。
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人不走寻常路,来了一招“出奇制胜”:
诋毁竞争对手,散布虚假信息,以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以次充好,大小不一,把小的、烂的藏在箱底以降低成本。
打“甜蜜素”增加甜度,提高品质。
师:如何看待这些“奇招”?会制胜吗?
生:不会。
师:这些所谓的“奇招”,有的会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的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是害人害己的损招。可为什么还是有人会铤而走险地使用这些损招呢?
生:人们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师:是的,人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践踏道德,违反法律。这就是市场调节自发性弊端——不择手段型。同学们能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看来市场调节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行情的千变万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机,同时也埋伏了很多危机,我们怎样才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呢?
四、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合作探究,升华情感
师:下面把我们班同学分为四组,每一组分别有不同的身份。第一组为果农,第二组为水果商,第三组为消费者,第四组为政府代表。请同学们根据市场调节中所存在的问题,来提出你们的对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化“危”为“机”?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果农和水果商要诚信经营,不能为非作歹,扰乱市场秩序;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政府要惩恶扬善,严厉打击果农和水果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法行为。
师:看来,要想发挥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我们需要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请问,我们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
生:要健全市场规则,规范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师:是的。刚才那些损招其实就是违背了市场规则。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
师: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除了要健全市场规则外,还有其他的措施吗?
生:要需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师:要规范市场秩序,我们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法律+道德。我们每一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既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也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五、市场调节,利大于弊——归纳总结,首尾呼应
教师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市场配置资源也不例外。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调不着”和“不能调”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调节更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市场配置资源,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因此,党和政府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来看看相关的论述有哪些:
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胡锦涛同志: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习近平同志:在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完善宏观调控。
中共十七大报告:要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我们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我相信同学们也能找到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既能完成紧张的学业,也能走进电影院观看精彩的《夏洛特烦恼》!
【教学反思】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知识点的落实到位,尤其是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采取层层推进、步步为营的方式,效果较好。
2﹒授课思路清晰,PPT与板书的结合较好。
3﹒教学设计比较新颖,从商机到危机,再如何化“危”为“机”,有效地串起了整堂课的三大知识板块。
二、不足的地方
1﹒语言不够精练,赘言及口头禅较多,影响了课堂效率。
2﹒设问的有效性不足,经常会发出“对不对”“是不是”等无效问题。
3﹒语音、语调上缺乏抑扬顿挫的变化,吸引力不够。
【专家点评】(金依平,浙江省政治特级教师)
如何追求简单的课堂?理论要清楚,结构要完整,“三观”要真切,对学生要有效。我认为这堂课基本达到了这几点要求。
首先,本堂课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出,立足宁波象山柑橘业的乡土材料,并一例到底,通过层层追问,有效突破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优缺点等知识难点。理论清晰,思维缜密,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其次,本堂课教学设计巧妙完整。“面对竞争,我们该怎么办”——“商机变危机”——“化危为机”,一条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被勾勒出来,并且最后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点明了市场调节是利大于弊的,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最后,本堂课的设计不仅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而且在落实知识点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正面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开始的不盲目打“价格战”,到后面的合作探究,教师都在渗透诚信意识的重要性,真切地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基于此,这堂课对于学生来讲,是真实有效的。这种有效性不仅表现在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更表现在能力的提升和“三观”的培养上。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