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
日本:“自主学习”成热门
目前,“自主学习”成为日本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现课题、解决课题的协动式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采取交流合作、探究调查、汇报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学习。“自主学习”的3个关键词是“深入学习”“对 话式学习”和“主体性学习”。针对目前“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有专家指出该模式不是让“活动”活性化,而是让孩子的“头脑”活性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引进活动的形式,而应该真正重视培养学生今后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的能力。
近年来,日本各所学校非常注重该学习模式的运用。根据文部科学省对公立学校的调查,中小学校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的比重达到45%以上。此外,“自主学习”也被重点列入《学习指导要领》修改建议中。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琦 编译)
美国:开放实验室,加强STEM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对STEM教育的兴趣,增加年轻人从事STEM职业的机会,美国在今年2月开始实施“全国实验室周”项目。在第一个“全国实验室周”,20多个城市的50多个世界级联邦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粒子碰撞、和宇航员聊天、参观肯尼迪航天中心、操作机器人以及近距离观看罕见的设备等。此外,政府也鼓励学校、图书馆和其他社区团体组织举办类似的活动。其中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制定相关策略,为学生提供STEM训练、暑期STEM工作等机会。
(《世界教育信息杂志》2016年第9期)
荷兰:启动“中小学生2032教育计划”
今年3月,荷兰启动了“中小学生2032教育计划”。该项目的战略目标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以适应2032年的社会变革和用人市场。“计划”要求中小学必须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包括计算能力、语言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自然科学能力、学科提升能 力、文化理解能力、公民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等。学校不仅要培养孩子的感知力、创造力、探索精神,还要注重培养社会和公民意识,使其具备更强的爱国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该计划在荷兰也被称为“未来驱动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玫璟 编译)
德国:“工业4.0”离不开“教育4.0”
4月25日,德国工程师协会主席阿培尔在汉诺威工业展开幕之际表示,德国需要加强数字化教肓和技能资质培训,以实现“工业4.0”的可持续转化。
阿培尔认为,数字化能力培养最迟必须从中小学开始,技术教育和计算机课程应该在全德范围的教学计划中固定下来。然而目前德国的教育体系还无法适应当下和未来的技术要求,比如德国教师还不擅长在课堂上使用新技术。他表示,如果相应的能力和设施缺乏,那么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只会流于空话。
(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罗毅 编译)
法案
英国:新法案尤重教育公平
5月18日,英国女王在新一届议会开幕仪式上公布了本届政府拟通过的20部法案,其中涉及基础教育的是《全民教育法案》。作为英国政府下阶段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案旨在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中小学校长的权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教肓。主要措施包括:拟定新的法律,在地方政府表现不佳的地区扩办特许学校;采用新的拨款方式,以保证全国每所学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公平的资助;采取措施确保学校真正对弱势群体学生负起责任,从而使那些对现有教肓体制感到失望的学生能够获得优质教育。
(驻英国使馆教育处 李霄鹏 编译)
课程
澳大利亚:学校将引入人际关系课程
近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宣布,今年起将从幼儿园到10年级普遍实施“建立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教育计划,学校每周将有30分钟时间专门用于此项课程。这一计划将纳入维州中小学大纲中的“健康与体肓教育”和“个人与社会能力”模块。“建立互相尊重的人際关系”教育包含诸多内容,涉及权力与控制、尊重、同意、性别、性等。维钟傲育咅P长发言人James Merlino认为,“建立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教育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理解全球文化和不同的社会伦理与传统,应对包括性别偏见与歧视、性骚扰这些容易导致暴力的负面因素,处理性别差异和校园暴力等。
韩国:儿童饮食习惯教育成为师范生必修课
近年来,儿童的肥胖率居高不下是韩国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2015年的数据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肥胖率达到学生总数的15%;平均一周吃一次以上快餐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比率超过总体学生人数的60%。
在此背景下,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门决定在韩国所有教肓大学的教肓课程中增设饮食习惯课程,以便这些准教师可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把饮食习惯知识传授给学生。问卷调查表明,通过课程学习,这些准教师在饮食习惯的认识-知识-实践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李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