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系统论视阈下的“知识沟”现象探析

2016-07-16 15:27王晓蕾
人间 2016年20期

王晓蕾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基于社会系统论视阈下的“知识沟”现象探析

王晓蕾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要:知识沟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被明尼苏达小组提出以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系统论本身作为一门“和谐哲学”,为缩小知识沟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哲学理论指导。本文从对社会系统论的构成及特征表述到对知识沟的概念阐述和现状论述出发,探讨如何基于社会系统论的视阈来缩小知识沟的现状。

关键词:社会系统论;知识沟;现象探析

一、社会系统论的构成及特征

在系统哲学里,我们除了可以用“系统”概念和模型来研究心灵、识知、人性和价值之外,还可以研究社会。实际上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是迄今为止地球上进化出来的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也是科学还没有恰当的概念和模型来描述的系统,所以哲学还大有可为。

从历史上看,社会系统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古代中国,先哲们始终相信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此一譬喻便以极其形象的手法将“天地”、“造化”、“阴阳”和“万物”都纳入到自然界的巨大整体系统之中。在西方思想史上,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在这之后,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孔德和斯宾塞创立了社会有机体理论,他们用生物学中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等概念来分析社会系统,认为社会发展“只是动物进化的普遍系列的一部分”。[1]

二、知识沟的概念阐述及现状

(一)知识沟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旨在使贫穷儿童也能获得平等教育机会,推出一档名为《芝麻街》的电视栏目。随着《芝麻街》这一电视节目的播出,生活贫穷的儿童也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机会,然而以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为主的“明尼苏达小组”在一系列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却发现起初美国政府的“平等教育机会”主张并没有因为这档节目的推出而缩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呈扩大趋势;1970年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在一篇名为《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中提出知识沟理论。“知识沟理论指的是伴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态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至势。”[2]

关于“知识沟”假说的成立,蒂奇纳等人认为首先社会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在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上有更坚实的基础,他们在相关的社会关系和知识背景上相对更有优势,相对而言,经济状况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在信息检索及理解记忆上可能本身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倾向于为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所用,传递的传播内容也会偏向他们而忽视社会地位及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

(二)知识沟的现状论述。

当前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趋势下,社会传播的信息更为海量,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变,即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多角度、多元化的趋向。在笔者看来,在目前的传播形势下,受众之间的知识沟现状非但没有因为可以提供的海量信息而得以缩小反而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聚焦中国,知识沟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强弱势群体之间也呈现出范围扩大而非缩小的趋势。

从广义上看,整个社会格局下因为受众与受众之间因为自身知识背景、社会地位和各自兴趣的不同而表现出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1.受众之间的社会地位不同,知识沟差距增大。

在1970年,自明尼苏达小组提出“知识沟”理论之初,他们总结认为社会经济状况之间有差异也会相应的影响传播技能和传播效率。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可能因为自身有更多的社会相关联系等因素而促使其余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受众之间拉开差距。

CNNIC发布的《第33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当前网民中收入多集中在2001-3000元和3001-5000元之间,在总体网民中占比分别为17.8%和15.8%。500元以下及无收入人群占比为20.8%。在8000元以下的只占比为5.1%,无收入的占到9.7%。[3]

2.受众的知识背景不同,知识获取量和理解力呈现差异。

不同的知识背景将直接影响受众之间的知识沟差异程度,知识背景较好的受众,其在知识的安排索取、利用信息检索工具查询信息及信息的最后的理解加工和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会相对领先于知识背景较差的受众。

3.受众的兴趣不同,知识获取的深度与广度也会不同。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知识沟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了相关传媒政策以推进教育的普及和传播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并保持持续增长的状态。然而即便在信息传播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国的城乡之间、中西部及强弱势群体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1.城乡之间知识沟现状。

截至2012年6月底,农村网民规模为1.46亿相较2011年增加了1464万,但仅仅占整体网民的27.1%;从互联网基础资源表上也可以看出中东部地区地址所占比例远远超过西部地区,仅北京一个城市就占了25.6%,其占有的域名数和网站数更是相距甚远。[4]

2.中西部之间的知识沟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现实,截止2013年6月,我国网民中城市居民占有72.1%的比例,农村居民仅占23.9%,被誉为“网上商标”的域名浙江、广东和北京居于前列,分别占总数的24.2%、20.4%和10.5%;相比较而言,西部和内地省区绝大部分少于0.5%。

3.强弱势群体之间的知识沟现状。

在上面两节的讨论中,我们依次讨论了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地理等因素对知识沟形成的影响,强势群体综合具有经济状况良好、受教育水平高和地理环境优越的优势;而弱势群体则相对经济状况较差、受教育水平低、所处地理环境较为恶劣,综上也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知识沟现状的原因所在。

(三)社会系统论观点下如何缩小知识沟。

根据社会系统论的观点,社会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同时整个社会的运转不是一个个个体单位的累加,而是一个互影响的整体,彼此依托又互相牵制。知识沟是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个问题也仍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1.政治层面。

国家和政府要对当前的国际数字化形势和信息化趋势有明确的认知,从观念上重视起来,坚持对贫困落后地区及社会弱势群体的补助,继续推行西部大开发等对边疆偏远地区政策,增加尤其是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边疆地区文化产业数量及就业岗位,同时继续加强边疆学生入内地交流和边疆地区人才引进等政策,有了政府政策的鼓励,更多的人才和物力才能更多的流向‘知识沟’劣势的地区。

2.经济层面。

坚决执行政策上对经济的改善,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带动市场,努力更好的为老百姓做到‘仓廪食’‘衣食足’。

由于我国在对一些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的信息化设施领域尚未形成规范有力的市场竞争机制,单纯依赖于市场可能会加大东西部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知识沟,需要政府对信息产业落后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信息化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增加文化市场的产业数量,兼顾效率公平。缩小知识沟首先应当从基础硬件设施保证,合理进行教育资源配置。

3.思想文化方面。

政府在社会建设中,加强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思想建设,利用经济或政治政策鼓励年轻人学习知识以获取更高的教育,同时可采取建设免费图书馆等措施以便社会弱势群体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思想,当然也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有文化有理想的人才进入这些经济等相对欠发达的地区。

4.其它。

除此之外,社会公众应当自觉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新媒体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认知和掌握,提高自己的信息接收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强与熟悉了解社会信息动态的人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提升自我。尽可能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获取知识,综合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形成信息整合和知识的补充。

但归根结底,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信息量日益增大的背景下,只有坚持社会系统论的观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管齐下,才能共同促进维护社会信息的平等占有和有序分享,为消除和减小“知识沟”而做出相应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瑛,高静文. 社会系统论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J]. 新疆社科论坛,2005,05:72-75+89.

[2]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曹晶晶《大数据时代下“知识沟”的表现》[J].《新闻视界》2014年第9期

[4]唐天奕,《微博时代的“知识沟”表现》[J].《青年记者》,2013 (18)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2-02

作者简介:王晓蕾(1990-),女,汉族,山东东营人,在读研究生,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