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选辉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语出《左传·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说节俭是一种德行,奢侈是一种罪恶。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是中华民族自古提倡的美德。本期,我们选取了几则古人故事,一起去领略和传承先贤们节俭之美德。
汉文帝罢修露台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当中,多数人都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汉文帝却是一个例外。
汉文帝的生活非常俭朴。他登基以后,身上穿的一件长袍补了又补,一直穿了二十多年,也没换过一件新袍。他经常穿着粗布衣服,日常用品大都是先前皇帝的,他自己很少添加新的器物。
有一次,汉文帝打算建造一个露台,用来欣赏山水风景。工匠们仔细地计算之后,对他说:“有一百两金子就足够了。”汉文帝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道:“这一百两金子大约相当于多少户中等人家的收入?”工匠们大略地估算了一下,说:“大约十户。”汉文帝一听,连忙摆手,说:“不要建露台了,现在国库空虚,老百姓的生活又非常困难,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后来露台一直没有造起来,但文帝厉行节约的美名却传遍了全国。
【素材解读】
“历览前贤国与家,盛由节俭败由奢。”汉文帝深知这个道理,他严于律己,厉行节约。作为一代封建帝王,确实难能可贵。或许正是如此,他的美名得以传播,并与其子汉景帝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 ”的盛世。
【适用话题】俭朴;自律;以身作则;风范……
季文子以俭为荣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很有才干的宰相叫季文子。 他官居高位,却十分简朴侓己。他看不惯那些整日炫耀财富的贵族,尤其厌恶浮华的风气。他的住房极其简陋,不仅自己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他家的仆人,服装也比一般有钱人家的下人俭朴许多。季文子对粮食非常爱惜,他家的马匹,从不允许喂一粒粮食。
当时,鲁国有个叫孟献之的大臣。他的儿子仲孙见季文子穿戴十分寒酸,就讽刺说:“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出入连件像样的衣裳也没有。喂的马不许用粮食,只许吃草。大人每天坐着这样的瘦马破车,难道不怕别人耻笑鲁国吗?”季文子说:“我以为仲孙先生没有真正懂得什么是光荣,什么是气派。一个人身处恶劣环境,懂得节俭,这是不难办到的;但一个人身处高位,仍注重节俭,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一般人很容易为自己的贪欲所支配。但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能克制贪欲,因为他懂得俭朴能使人向上。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会很快形成一种节俭的风气,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仲孙先生怎么能说节俭是会使国家衰败的事情呢?”
【素材解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季文子虽官居高位,却能抵御住物质的诱惑,生活简朴,令人敬佩。即使面对别人的耻笑,他也能以俭为荣,淡然处之。在物质条件非常丰富的今天,克勤克俭,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
【适用话题】坚守;面对诱惑;修养……
苏东坡节俭成习
公元1080年,苏东坡被贬官到黄州,生活窘迫。为了度过困境,他订出了一套特殊的开支计划:把所有收入分成12份,每月一份;然后又将每份分为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他把每月分好的每小份钱挂在屋梁上,每日清晨挑下一包来用,准余不准超。剩余的钱,他另用竹筒保存,以备意外开支之需。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仍注重节俭。他自订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排,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友与他重逢,请他吃饭,他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几天后,苏东坡应约去老友家赴宴时,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告辞而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素材解读】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不管是身处逆境,还是身居高位,一如既往,不改节俭的作风。这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可贵的美德。从制定开支办法,到拒绝入席的做法,点滴细节之间,无不彰显出他的简朴作风。
【适用话题】逆境与顺境;细节;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