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研究

2016-07-15 05:04赵丽娜
中国市场 2016年2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制度建设国际化

赵丽娜

[摘 要] 我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教育,认为意识形态教育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国家安全问题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尤为关键。

[关键词] 国际化;意识形态教育;制度建设

[DOI] 10.13939/j.cnki.zgsc.2016.28.195

1 前 言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现代化进程。高校校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师生出国交流访问,同时大量外籍师生带着不同地域文化和意识形态走进高校,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是国际化带来的必然结果,给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深刻影响和挑战,也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只有牢牢掌握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才能保证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和引领。习近平同志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由此可见,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制度建设对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工作,是提升质量的重要保障。

2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制度建设的主要原则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要从精准性、可行性、与时俱进性、配套性等原则入手。

首先,要遵循精准性原则。精准性原则即要使制度建设绝对严谨化、准确化,不能出现丝毫的错误或是漏洞。这是对制度建设的最根本要求。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取决于制度的精准性,只有严谨准确的制度,人们才会信服,才会自觉去遵守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其制度建设更要遵循精准性原则。原有制度的修改、废止,或新制度的制定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要经过试行阶段,同时也要经过不断的修订与完善,确保不出现任何错误和疏漏,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有序进行。

其次,要遵循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即要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便于理解和执行,不晦涩,无歧义。制度只有具有可行性,才能便于制度的推广和执行。这是制度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客观基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首先要在遵循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当代高校大学生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贴近高校和学生的实际,让各项制度更加符合规律,符合实际,体现制度的科学性;要让制度更加细致化,让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每一个步骤都有规可依,使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贯穿于整个过程,不留任何死角,在教育内容和程序的界定上要更加全面细致,易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操作与执行。

再次,要遵循与时俱进性原则。与时俱进性原则即要使制度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一项优良的制度必须是紧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进的,这是制度保持鲜活和富有生命力的有力保障。当前,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在逐渐提升,学生出国交流的比例在逐年扩大,鉴于这种情况,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就要紧随其后,做好相关方面的改进和补充。再如,面对当前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高校在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方面也要建章立制,否则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总之,时代、社会以及高校培养模式在发生变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也要与之相适应,这样才不会与时代和社会相脱节,才会使制度永葆生命力。

最后,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要使制度建设配套完善,形成体系。制度实现系统化的标志,就是各种制度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形成一个严密的封闭环,以此杜绝因制度的空缺而使某些党员行为不被制度控制的现象。[1]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制度建设更要遵循系统化原则。各项制度要做好衔接,从横向上看,要做好各个教育阶段制度的总建设以及该阶段内各个程序相关制度的建设,实现制度之间的无缝对接,严格覆盖意识形态教育的全过程;从纵向上看,要做好各类制度的界定,使各类制度既保持独立,又成为一体,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和监督性制度各司其职,互相依存但又互相制约。

3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首先,保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规范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有着严格规范性和周密程序性的工作,其严密的工作程序保证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培养的规范化,这将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教育,最难考察,而这一环节又最为重要,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用制度化的规范和程序来加以保障。意识形态教育按照制度来执行,将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进而规避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其次,强化制度意识,形成制度文化。制度意识就是人们对于制度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包括党员对制度创设和运行的认识、理解、知识和经验,对制度所确定内容的愿望和情绪,对违反制度行为的评价和看法等方面。[2]当前,部分学生和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制度意识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认为有些制度特别是关于程序方面的制度过于烦琐,因此表现出对制度的不认同;有的学生质疑制度的不合理性,表现出对制度的阳奉阴违甚至否定;有的学生认为制度是领导制定的,因此是可以随意更改的,也是可以因人而异的;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个人素质或其他原因,对制度的执行上呈现出主观化和弹性化。这些制度意识的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性,导致制度的保障作用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从而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和发展制度将有利于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从而有利于强化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的制度意识,形成权威、公正、平等的现代党建制度文化。

再次,保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连续性,实现全程化教育。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该是贯穿大学生涯的,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就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而言,“重视低年级,忽视高年级”的现象较为普遍。基本的培养制度存在,但对制度的执行则不如低年级阶段严格,这就造成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间断甚至是中断,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完善学生全程化教育的制度与机制,规范程序,将有利于保证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连续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最后,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制度的设计上,更要体现在制度的执行上。[3]好制度还须好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就是形同虚设。综观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与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有关,但这是极少数情况,大多还是与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制度的弹性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有关,从而导致优良的制度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对于制度的执行,一定是刚性完全的执行,这样才能使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被学生认可,才能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制度建设,不断修正过时的和不合理的部分;结合新的情况,增加原来没有的制度,让制度覆盖教育过程,不给任何问题留下漏洞,让制度与时俱进,更加符合现实情况。这样,为制度的有效执行打下良好的可行性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外的制度建设,即监督惩戒制度建设,这样可以提高制度的威慑性,使不依照制度办事的人得到相应的惩戒,从而保证制度的刚性执行。

参考文献:

[1]赵湘江.坚持以党章统领党的制度建设[N].组织人事报,2006-04-13(007).

[2]田春苗,高国富.甘肃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J].社会纵横,2011(10):155.

[3]李站军.大学生党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36.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制度建设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