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八师141团物资技术站,石河子市,832028) 陈 洁
试验研究
啶虫脒和吡虫啉对棉蚜防治效果试验
(新疆兵团第八师141团物资技术站,石河子市,832028) 陈洁
摘要目前在棉蚜防治上使用的农药种类繁多,为了比较啶虫脒和吡虫啉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特做此试验,为今后选择防治蚜虫药剂提供理论依据,以便在大田植保工作中可以用来轮换用药,以减少防治过程中棉蚜的抗药性。
关键词棉花;蚜虫;啶虫脒;吡虫啉;防治
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属半翅目蚜科,遍布于新疆各棉区,棉蚜以成虫、若虫群集于棉叶背面和嫩叶上刺吸汁液,由于被害部位组织受到破坏,使棉叶正、反面生长不平衡,致使叶片向背面卷曲,植株矮缩呈拳头状。另外,棉蚜排出大量蜜露,影响光合作用和导致病害的发生,而且在吐絮期污染棉纤维,使棉纤维含糖量过高,严重影响皮棉的品质,给棉纺织造成很大困难,棉蚜还是传播60多种作物病毒的媒介。
棉蚜在新疆棉区年发生30~40代(其中棉田约30代,早春及晚秋共5代,冬季室内5~10代)棉蚜在花房、温室、宅馆室内越冬,在扶桑、菊花类、桑叶牡丹、石榴、黄瓜、西葫芦、火棘、桅子花等30多种寄主植物上活动,进行孤雌生殖,在同一或不同寄主间扩迁为害。由于花卉市场的花卉品种变化大,棉蚜室内越冬寄主变化也大。春季温室、花房开窗后或花卉移到室外时,产生有翅蚜向过渡寄主或棉田迁飞,因此,这是棉田重要的蚜源基地。
棉蚜是多食性害虫,据报道,全世界有116科912种寄主植物。新疆棉蚜的越冬寄主(第一寄主)扶桑、菊花类、桑叶牡丹、石榴、黄瓜、西葫芦、火棘、桅子花等30多种植物;产卵雌蚜可以在不取食的植物(如杨树等)上产卵越冬。春季车前、荠菜、糙草等草本植物可为其过渡寄主;棉蚜的迁移和侨蚜的食性十分广泛,几乎在我们常见的植物上都能生活,但其第二寄主主要是棉花、甜菜、南瓜、黄瓜、西葫芦、辣椒、芹菜及菊科、茄科、苋科等植物;秋末产雌、雄蚜的一代蚜虫和产卵雌蚜适于取食老叶外,其他各型棉蚜只适于取食植物的幼嫩部分。这是秋末棉蚜活动和产卵的寄主范围更广的重要原因;春季卵孵化出的干母食性极窄,这也是棉蚜卵能安全越冬且能成活繁殖的缘故。
棉蚜的生活史很短,夏季若蚜4~5d脱皮4次即变为成蚜,一生产仔70余头,在新疆全年可繁殖30代以上。由于棉蚜生活史短,又是孤雌生殖,一头棉蚜在条件适宜时,一个月内却可繁殖数百万头之多。因此,即使在棉蚜虫口数量很小的条件下,也必须保持警惕,做好监测种群发展动态,及时有效地控制为害。
在最近几年的棉花种植中,棉蚜每年都反复重叠发生,且由于用药频繁,蚜虫的抗药性也越来越强,常规用药浓度越来越高,防治效果也越来越差,给蚜虫的防治带来更多的问题,浓度、药量、防效试验用药,以更好的防治棉蚜。
通过本试验调查棉蚜防治效果,确定不同含量啶虫咪和吡虫啉对棉花蚜虫防治效果,以便于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农药,减少用药成本,进一步有效提高棉花蚜虫的防效。
1.1试验药品
20%、40%、70%、10%吡虫啉。
1.2试验方法
供试调查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5号,生育期128d左右,植株呈塔形,较紧凑,Ⅱ式果枝,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灰绿,铃较小、卵圆形,茎秆茸毛多,生长稳健,长势较强,株高60cm左右。供试调查棉田郁闭度基本一致,水肥条件一致。
施药当天多云间晴,气温30℃,偏东风1~2级,施药至调查结束天气以晴天为主,无降水。防治药械采用自走式7膜软倒挂2.5t喷雾机械,喷头为扇形100型喷头,亩用水量60kg,试验期间只施药1次。
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喷雾面积60*667m2左右,处理1:20%啶虫脒20g/667m2;处理2:40%啶虫脒10g/667m2;处理3:70%啶虫脒8g/667m2;处理4:20%吡虫啉10g/667m2。
1.3试验调查
在喷药前对供试调查棉田的棉蚜发生情况调查有虫株率,在药后3d和7d进行定点调查有虫株率。每个处理调查5个点,每个点调查100株。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通过表1可看出,在使用吡虫啉、不同浓度啶虫脒防治蚜虫时,在同等水平的喷施,667㎡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喷药后3d,40%,70%含量的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有效的控制了蚜虫的发生蔓延,达到了预期的防治目的。药后3d,40%啶虫脒和70%啶虫脒防效相近,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应选用40%含量的啶虫脒或吡虫啉防治蚜虫,尽量降低蚜虫的抗药性,为后期的蚜虫防治做好准备。20%含量的啶虫脒,药后3天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不理想。
通过表2可看出,喷药后7d,70%含量的啶虫脒和吡虫啉防治效果都在90%以上,持效性较好。20%啶虫脒和40%啶虫脒防效相近,所以在同等条件下,应选用70%含量的啶虫脒或吡虫啉防治蚜虫,特别是棉蚜发生情况趋于严重的情况下。20% 和40%含量的啶虫脒,药后7天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不理想。
其次棉蚜的发生还主要与蚜源数量、温度、天敌、降雨和人为因素有关。
2.1蚜源
蚜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一般越冬卵量大、孵化率高、室内花卉上棉蚜数量多,冬后蚜量就大,迁入棉田的棉蚜数量就多,棉花苗期蚜害就重。
2.2温、湿度
温湿度影响到棉蚜的繁殖速率和生存率。棉蚜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3~27℃,25℃种群增长率最高,平均气温超过28℃,或低于23℃4~5天,温湿度系数大于3(湿度较大时),对棉蚜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长期处于适温期则发生重。
2.3天敌
天敌是田间制约棉蚜发生最主要的自然控制因素,天敌的数量和进入棉田的时间决定着棉田蚜虫发生的轻重,做好对天敌的保护是防治棉蚜的重要环节。
2.4降雨降雨是抑制棉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降雨不仅可降低气温,还可直接杀死蚜虫,特别是日降雨量达10mm以上的暴风雨,对降低棉田蚜虫种群数量具有明显作用。但微量的降雨和时阴、时晴的天气对棉蚜的发生是十分有利的。
2.5人为因素
大量事实说明,人为因素也可以成为棉蚜是否大量发生的重要因素。乱用广谱性杀虫剂,导致杀伤大量天敌,棉蚜有越防越重的教训。化学防治不当,会杀伤大量天敌,从而引起抗性蚜虫的爆发;天敌量少,长期跟不上,却还在那里等天敌,也会造成棉蚜的大量为害。所以保护天敌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与环境相容性农药防治棉蚜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棉蚜的防治过程中,选择用药时,不宜浓度过高,追求防效,忽略棉蚜对药物的抗逆性,同时注意交替使用农药,以免后期防治困难,70%啶虫脒8g/667m2药后3d防效可达95%,药后7d防效可达90%;20%吡虫啉10g/667m2药后3d防效可达96%,药后7d防效可达90%;70%啶虫脒8g/667m2和20%吡虫啉10g/667m2对棉蚜的防治效果好,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用来交替用药,以减少防治过程中棉蚜的抗药性。
表1 蚜虫防治效果调查表(3d) 单位:kg、m2
表2 蚜虫防治效果调查表(7d) 单位:kg、m2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99(2016)06-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