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 李义福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北京物资学院 李义福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了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策。
节能环保产业 问题 发展对策
1.1我国环保产业规模效益分析
从1999年~2008年,我国环保产业总值飞速增长,环保产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变大。然而,这个时期的环保产业依然存在着很大问题,如盲目追求环保产业的规模而忽视了产业的技术,不合理的发展策略导致了环保产业空有其表,实际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企业的损失也在不断加大。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调整环保产业,在这期间,企事业总数的增长幅度开始减小,职工人数下降,但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利润率都有大幅增加。这就意味着,之前盲目追求规模的局面已经消失,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开始明确。但是,各环保产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展开了恶性竞争,这就导致了整个环保市场变得混乱,各环保产业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环保产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1.2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投资主体结构分析
中国的环保产业的结构自1997年开始发生变化,国有企业的数量在减少,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合资企业的数量却在增加,而外资企业的数量开始飞涨。这些变化都是因为外商看准了中国在环保产业方面的技术缺乏和市场需要,同时也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原因。而我国环保产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综合这些因素,以减少环保产业的发展阻力。
综合来看,尽管我国私营企业增长迅速,但国有和集体产业仍然占据了我国环保产业的主体,这表明我国的环保产业主要还依赖于国家支持,也说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发展环保产业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健全;国家制定的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政策还不够完善,环保产业取得民间投资的渠道少、难度大。因此,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结构还不是很合理,我们要不断实现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为我国的环保产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支持力度。
1.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分析
我国生产的环保产品在国外具有良好的口碑,出口量不断增加,我国的许多生产技术已经位于世界先进水平,许多技术被其他国家加以借鉴和利用。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提高,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我国的环保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在污水处理方面,其中城市污水处理,我国可以全部完成处理工艺设备和配套设备的生产,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与国际上的差距也在缩小,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一些技术设备已打入国际市场。
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几年,环境污染治理工艺的研究基本上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虽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在环境治理实践中,污染治理技术水平落后、仪器设备以及工程质量较低,导致污染治理成效不高。我国环境治理产品普遍较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且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层次,没有将其作为高新科技产业对待。除此之外,我国环境治理在创新上也较为落后,缺乏自主性,并且,政府在治理环境方面资金投入不够,导致环境治理在真正实行后,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治理我国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
2.1节能环保监管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由于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所以,针对环境治理的相关法律不完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环境保护立法中针对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做出详细规定,留下了空白。这种情况阻碍了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并且让一些不法企业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为我国环境治理工程带来不便。第二,一些规定与其他相关规定有冲突,不能很好地实施。第三,一些规定不利于经济发展,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
还有一些外界因素阻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实行。例如,一些地方以发展经济为由降低企业污染防治的要求甚至不做要求;法律对于企业的排污行为要求其上缴一定的费用,一些企业由于上缴了排污费,所以肆意排污;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受贿的现象,使得企业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得不到及时控制,增加了国家环境污染治理的负担,为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从我国目前环保产业市场看来,整体而言,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存在企业垄断现象。对环境污染这种新型产业,企业垄断严重阻碍了发展,限制了发展的速度,不利于环境治理的有效实施。第二,市场竞争不公平。市场需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这样,企业才能凭借真正的实力相互竞争。目前,环保产业市场中,一些不法企业通过贿赂相关执法部门,获取不法利益或逃避法律责任,严重破坏了市场正常秩序,导致环保技术得不到提高,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同行企业难以长久发展。
2.2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力度不足
我国已经认识到治理环境污染刻不容缓,制定了诸多法律要求与治理措施,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污染治理的工艺研究。但是,政府对于环保产业的政策鼓励扶持不够。我国环保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而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稳定,根基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稳定、牢固。所以,在环保产业的认识上不够,企业结构规划不合理,没有长久的发展计划。
近十年来,我国用于环保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内翻了七倍,但是环保产业增值却没有跟上环保投资额的步伐,近几年甚至有下降的趋势。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相比而言较少,这种情形阻碍了环保产业的发展,长久发展下去,可能不仅不能治理环境污染,甚至会加剧环境污染。
2.3高端节能环保设备创新能力提升较慢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虽然基本与发达国家看齐,但是在技术上仍然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在生产上采用的仍然是较为传统的工艺生产技术,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已经淘汰了传统的制作工艺,采取了先进的制作技术。我国环保仪器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第一,自动性较差,较大范围的需要人为的操作,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在准确性上不能有所保障。第二,没有自己的优势。由于我国环保产品在制作上是以传统工艺为主,而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传统的环保产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国际上在环保产品的生产方面已经不断更新技术。所以,我国传统的环保设备较为落后,且没有优势。第三,缺乏环保技术方面的人才。我国在环保上面的意识虽然已经显著提高,但是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仍然不到位。相关专业的人才在工作中没有较为温和的工作机遇,且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少,工作能力要求较低,所以导致我国环保人培养力度投入不够,国家缺乏具备先进知识,掌握优秀技能的环保人才。
现阶段,我国对于环保产品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标准的规范制度,大部分环保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一些环保产品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加工过程的精确度都没有明确地规定指标,结果造成大量低品质的环保产品进入市场。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环保产品的使用也不符合要求,比如使用时间短,成本高,功能效果不显著等,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3.1加强节能环保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节能环保监管体系建设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从政府调控方面着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关的质检标准条例。与此同时,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加强对环保产品以及环保工程的质量管理,积极发展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氛围。第二,从市场管理方面着手。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具有实际操作作用的监督管理体系,在环保产品的流通方面,杜绝地方垄断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加大对政府的监督,防治政府运用职权销售环保产品,保证企业自身生产与推销相关环保产品的权利以及顾客自己购买环保产品的权利。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他们可以提供环保产品的相关重要信息,但是不能恶性竞争,要积极鼓励各企业直接的良性竞争,营造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此外,对于产品的质量以及市场价格问题,要有专门的评估小组进行监督管理,以此保证环保市场的良好发展。
3.2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创新
对于环保产业的创新,首先,必须站在整个宏观的角度去对待,加强对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保证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从宏观角度上,确定我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总方向,然后制定一系列与环保产业发展有关的政策规划,对于整个发展过程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一拥而上,降低效率。再次,制定一系列与环保产业发展有关的鼓励政策,与各部门分工合作,准确制定出有利于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制度条例。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市场上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比如排污费用补贴等,以此进一步推进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加强我国环保产业与国际方面的交流合作,帮助我国的环保企业顺利进入国际环保市场,不断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带动本国的环保事业蓬勃发展。
不可否认,与国际上的环保产业技术相比,我国的环保技术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必须加大对于环保技术的创新与开发,就要求环保企业以国际水平为标准,不断增强我国的环保技术水平。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市场上环保技术的开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以及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鼓励环保企业对于环保技术领域的开发,努力使其向国际化标准看齐,使我国的环保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次,不断鼓励环保企业对环保产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争取环保产品的外观、功能等方面与时俱进。最后,促进我国的环保产业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大力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进步发展。
3.3通过多种形式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在环保投资方面,应该重视资金的落实程度,不能一味追求投资金额的量,更重要的是保证每一笔环保资金都能够落到实处,使每一笔资金投入都公开透明,成立一个专门的环保投资机制,使环保产业投资更加规范,更加有保障。
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投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成立专门的环境治理公司。在这个体制内,它可以吸引不同领域的环保投资,比如政府、企业等,一旦有了强大的资金后盾,就能够大大改善我国的环境治理问题,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环保产业市场,通过相关的环保鼓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对于环保的执行力度以及环保产品的技术开发,鼓励企业对环保进行大力投资,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开展企业直接的良性竞争,不断提高环保事业的经济效益。
[1] 陈臻.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上海节能,2012(6).
[2] 李莉.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措施及分析[J].绿色科技,2014,3(1).
F062.9
A
2096-0298(2016)11(b)-134-02
李义福(1964-),男,山东省栖霞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和流通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