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 郁俊平
新建本科会计人才培养对就业影响的调查研究①——以黑河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为例
黑河学院 郁俊平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黑河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找出会计学人才培养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数据呈现与相关性分析,最后阐述了调查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带来的启示,以完善今后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新建本科 会计学人才培养 就业影响 实践教学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自1999年以来,由专科学校独立或由多所不同层次的学校合并后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与改进。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考虑到生源与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开设了会计专业,以黑龙江省为例,13所新建本科院校,有6所开设了会计学本科专业,还有5所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或会计学专科层次。但最近据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指出“一般本科毕业生就业尴尬,成为名校与职校夹心层”,探其原因,从学习能力看,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比不上好的大学的学生;从实践操作能力上,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又比不上高职高专的学生,造成就业的竞争能力极差。如何能“突出重围”,走出困境,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1.1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黑河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从在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找出影响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开展了一次题目为“黑河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的问卷调查。
1.2调查对象
选取黑河学院2012届~2014届三届会计学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452份问卷,收回42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417份(按照问卷要求严格填答的视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9%。
1.3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涉及毕业生的收入、自我评价沟通能力、工作岗位、工作所在城市、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通过的时间、自己认为对工作有影响的专业课程及排序和主要课业成绩(由整理问卷者计算)、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4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上传学生QQ群的群文件发放问卷并要求其发往指定邮箱回收问卷,以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和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回收后,整理出有效问卷,并查询其在校时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后形成课业成绩,其有效数据主要采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1一维分析
(1)收入分析:收入在2000~6000元,其中收入3500元(不包含3500元)以上占47.9%;收入3500元(包含3500元)以下占52.1%。
(2)工作所在城市:有近一半的毕业生在黑龙江省工作,10.1%的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工作。
(3)工作岗位: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占到总毕业生的85.3%。
(4)自我评价沟通能力:40.1%的毕业生认为很强,54.8%的毕业生认为一般,10.1%的毕业生认为较差。
(5)对现工作是否满意:20.4%的毕业生对自己工作很满意,15.7%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6)自己认为对工作有影响的专业课程及排序:63.2%的毕业生认为财务会计占第一位,前三位重要课程中含有“会计电算化”的占50.3%,税法占到42.4%,89.1%的毕业生认为财务会计在其就业应用中占第一位。
(7)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工作单位不是制造企业,遇到的业务不会处理,得进行自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不知如何与同事沟通;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不会填写某些原始凭证;操作财务软件不熟练;人际关系不知如何处理等。
2.2二维分析
(1)在对自己工作很满意中,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通过率为80.1%,对自己工作不满意中,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通过率为64.7%。
(2)在对自己工作很满意中,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79.6%,对自己工作不满意中,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30.6%。
(3)在对自己工作很满意中,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强和一般占97.6%,对自己工作不满意中,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差占35.3%。
(4)工资收入3500元以上中,通过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占83.1%,工资收入3500元以下中,通过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占69.4%。
(5)工资收入3500元以上中,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59.7%,工资收入3500元以下中,排课业成绩的前1/2的占40.5%。
(6)工资收入3500元以上中,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强和一般占97.7%,工资收入3500元以下中,自我认为沟通能力较强和一般占57.6%。
2.3相关性分析
选取5个变量,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某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表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性分析
由表1可知,收入、对自己工作是否满意分别与沟通能力、课业成绩、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高度相关。
通过本次调查,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就业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改进的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1应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又是学生从事此专业的一个基础、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调查也验证了这个观点。黑河学院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专业实习。在2008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必修课程中,有实验课时的课程占全部课程门数的23.5%,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7%,没有很好地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建议在以后的人才培养中,在原无实验课时的纯理论课新增实验课时,如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在原有实验课时的课程中增加实验课时数,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2014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实验课时的课程占全部课程门数的47.1%,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7.4%。专业实习是安排在第7学期,共18周,经过实习后发现自己薄弱的理论问题后基本没有再系统学习整门课程的机会。2014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第二学期结束后增加见习环节,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感观的认识,加强其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理解,明确学生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建议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对学生的考核管理。
3.2应增加专业课时比重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收入与课业成绩、通过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性较高,这些都是基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应着重提高专业课课时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2008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课时占总课时的51.2%,没有更好地体现专业性特征,建议增加专业课课时比例,例如在调查中反映的对其就业影响较大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法等课程,减少公共课课时比重或把公共课部分课时变为自学课时。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课时占总课时已达到了63.1%。
3.3应增加专业选修课门类
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自己预就业的方向来确定。调查中学生所就职的岗位有很多种、学生的兴趣广泛,所以应该尽量多开一些专业任选课,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公司战略管理、证券投资、市场营销、税务检查、企业纳税筹划、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纳税筹划、经济应用文写作、物流成本管理、国际商务礼仪等。
3.4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调查中了解到与学生就业更为相关的是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突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其不理解的知识点,然后再向教师求解,避免老师讲完了,学生似懂非懂,一到解决实际问题才发现自己又不懂。表达能力可通过多让学生回答问题、翻转课堂、教师与学生换位,从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一些易于理解、较浅显的内容,到逐渐增加其表述的内容量和深度。沟通合作能力的提高可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分组,课上可小组讨论,组员自己阐述观点,相互质疑,反复论证,解决问题。课下分组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分工、汇总,合作完成任务。
[1] 孙刘玉,张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基于毕业生视角的就业调查[J].财会通讯,2016(7).
[2] 叶会.会计就业面临的挑战及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突围之道[J].科教导刊,2013(10).
[3] 颉茂华.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三维的问卷调查[J].现代教育科学,2012(03).
F23
A
2096-0298(2016)11(b)-189-02
①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Xjg1419)。
郁俊平(1978-),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