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庆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舆论走向及其引导分析
——以《新安晚报》“丢肾门”事件报道为例
陈小庆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以《新安晚报》“丢肾”报道作为研究案例,运用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深圳滑坡”事件报道过程中的传播现象,对事件发展过程中舆论倾向性的变化轨迹及其原因进行了探讨,论证了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社会转型时期舆论倾向性引导所遭遇的挑战。
“丢肾门”;舆论倾向性;新闻媒介
转型时期的中国,各类矛盾迸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公民意识的觉醒,与以往舆论走向单一趋势不同,现在的舆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本文以《新安晚报》“丢肾门”事件报道为例,对事件中舆情发展轨迹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当下中国社会舆情进行了剖析。
2016年5月5日,安徽《新安晚报》以《我的右肾去哪了》为题,报道了宿州男子刘永伟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做完胸腔手术,右肾离奇失踪的消息。该篇报道刊发当天,就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各大网站、微博、微信纷纷转载、转发,一时间“术后右肾丢失”引爆了舆论。涉事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被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网络聚焦了患者“右肾丢失”情况,包括医生隐瞒了医疗事故、肾被偷摘等众多说法被大肆传播。
《新安晚报》在此次“丢肾门”报道中扮演了一位公共议题的设定者。所谓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最早出现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考姆斯和肖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论文中,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的具体看法,但媒介通过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据相关报道称,“丢肾门”事件主人公之前进行了多次申诉,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找到媒体。所以,《新安晚报》对此次事件的报道,可以说是从繁杂现实社会生活中攫取了一个事件,披露出来,从而引导公众热议。所以,若没有《新安晚报》的报道,这个事件也许很难走入公众视野。其最初的舆论引导不可谓不成功,社会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谴责医院。
就在大家一致谴责医院时,相关部门开始进入展开调查。最终,综合第三方检查结果和专家组意见:刘永伟术后右肾存在,目前呈现为外伤性移位、变形、萎缩。也就是说,《新安晚报》报道失实了,刘永伟的肾是真的萎缩了,舆论迅速发生了反转,这时的舆论讨伐对象由医院变成了新安晚报社。特别是在自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有了发言渠道,公共话语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现实的载体。
自5月5号报道以来,微博参与讨论人数达到2 196.8万人次,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右肾缺失”患者:隐瞒四个月才交涉是为防止冤枉医生》阅读量达到18 582次,参与讨论人数达到7 829人次;安徽本地媒体微信公众号如合肥晚报关于此次事件的微信公号文章阅读量也达到了6 857人次,还有朋友圈转发等,对《新安晚报》此次报道的谴责达到高潮。
在《话语的秩序》一文中,福柯提出“话语即权力”的观点,话语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掌握这种资源的人,也就拥有了一种权力,即所谓的话语权。
此次对“丢肾门”事件舆论的错误引导,《新安晚报》试图为自己进行申辩,在其自己的报纸和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肾去哪儿了”事件中,媒体不能缺位》的文章对媒体在该事件中的责任进行了解释,但网上谴责之声依然不绝。对新闻专业主义、对记者的道德底线的拷问占据主流。自媒体发展到今天,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受到挑战,其再也不能轻易左右舆论了。
对舆论的定义,学界有着不少争议,但人们对舆论的基本要素是大致认同的。首先,舆论的主体是公众,公众指的是社会中有共同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自主判断和表达的人群。其次,舆论的本体是意见,舆论既然是公众对某一共同关心的事件形成的看法,那么这种看法就是意见,而意见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也就是说,舆论的主体——公众,是有自主判断和表达的人群。每个人都是自主不受外界随意控制的主体,所以要想控制由一个个个体组成的公众,进而控制舆论及舆论倾向,其难度可想而知。
4.1当下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困难所在
除了舆论中的“人”是不可控制的外,多重不确定性的乘数效应也导致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无疑给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增加了难度。虽然《新安晚报》是在安徽省内影响力最广的一家报纸,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质疑,此次“丢肾门”事件就是一次很好的证明。
第二,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勃兴使舆论变得难以控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普及开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媒体开始勃兴。所谓的自媒体,是指为个人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一种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在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个人都独立获得资讯并自主进行判断。“丢肾门”事件虽然是经《新安晚报》报道才曝光的,但其后的传播则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自媒体更是舆论形成的主要阵地,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发表自己对“丢肾门”事件的看法,于是每一个自媒体往往就代表了一种舆论倾向,也及代表了一个个体的舆论倾向。而人,是最难以控制的生物。
4.2社会转型期新闻媒体如何引导舆论
4.2.1回归新闻本位
所谓新闻,即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回归新闻本位,就得从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新闻价值等要素出发来开展报道活动。任何从其他因素出发的新闻报道,大众媒体在选择新闻议题时,不因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报道方向。试想,一个抓不住新闻事实、立场不坚定、一味迎合受众的媒体又如何能正确引导舆论呢?
此次《新安晚报》对“丢肾门”事件的报道,可谓是经典的反面教材。作为一家省级主流媒体,抓不住事件真相,使得谣言四起,社交网络上各种偏激言论喷薄而出,这场新闻报道之战中,其不但没能提供事件真相,发挥其正确引导舆论的功能,反而还让自己的新闻专业水平受到质疑。4.2.2 信息把关人要守护好新闻的大门
把关人理论最早由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编辑、新闻记者、节目制作者等,他们是大众传播渠道上的把关人。这些把关人通过甄选、取舍信息,从而决定传播内容的重点,并企图以此给受传者造成某种预期影响。所以新闻把关人的地位极其重要,往往决定着新闻传播、舆论导向的成败。
那么,把关人要如何做才能做到准确把握从而守护好新闻的大门呢?要把新闻的客观性作为把关的第一要素。新闻的五要素,只要有一个出现差池,新闻的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没有公信力的新闻媒体是无法得到受众信任的。为了抢得先机,新安晚报社的记者在没有对新闻中的各要素进行准确的核实就报道出来,导致被打脸,真可谓为血的教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新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近年来,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使中国社会的舆论传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不再拥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自媒体舆论倒逼传统媒体的情况成为常态。一方面,信息垄断和舆论倾向的控制格局被打破,另一方面,自媒体的交互性特征使得以往传播格局中泾渭分明的传者和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任何个人皆可及时地发布信息或发表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这样一来,中国社会的舆论生态得以重塑,舆论场域的民间声音得以更好地发声,但同时,舆论走向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56-160.
[2]石庆生.传播学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132-133.
[3]金君俐.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报纸舆论引导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1-8.
[4]张征,陈海峰.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与价值[J].当代传播,2014(3).
G2
A
2096-0360(2016)16-0005-02
陈小庆,安徽大学2014级新闻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媒介文化,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