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惠+++马原
看一看《纸牌屋》的推广广告,就可以看出制作方乘着大选之风为自己节目造势的意图——灯光、音效、字幕等的制作风格几乎是CNN大选辩论广告的翻版,简直让观众真假难辨。
2016年大选年,美国政治题材的影视作品格外突出,数量多而且类型多元。在美国人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的年份里,精明的电影人和电视人自然不会放弃以政治话题博取关注度的大好机会,一场围绕大选的银幕狂欢正在上演。
政治题材扎堆
与以往不同,今年几位热门的竞选人都相当具有“代表性”。早前有网友归纳:民主党的希拉里有望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性总统,桑德斯有望成为第一位犹太裔总统;共和党的科鲁兹可能会是第一位拉丁裔的总统,而特朗普狂放不羁的风格让许多人调侃道,他可能会是美国最后一位总统。
玩笑归玩笑,为了这桩大事件,整个美国早已陷入了一种紧张微妙的状态。宏观上,这场四年一度的政治洗牌将对美国乃至世界格局产生影响。各路新闻媒体一直紧盯着诸位总统竞选人,从他们对敏感话题的态度,到他们的为人做派,力求将竞选人的方方面面都呈献给公众。对于老百姓而言,人们关心哪一位当选能带来自己期望中的变革,也热衷参与这场塞满了话题的全民讨论会。无论是社交媒体上,还是茶余饭后的餐桌上,政治都成了一个固定的话题元素。距离大选还有些日子,美利坚的大地上却早早开始弥漫起了一股政治气息。
如此具有社会意义,又让人人都有参与感的吸睛题材,善于玩转时机的好莱坞电影人自然不会放过。从已确定的2016即将上映的电影名单看,包括《独立日2:卷土重来》《人类清除计划3:选举之年》《创始人》《斯诺登》《南边有你》等在内的政治题材的电影将陪伴人们一直到大选结束。
小屏幕也不逊色。正在美国总统大选初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让人期待已久的第四季《纸牌屋》在Netflix完整上线。自2013年上线,其精彩的政治博弈剧情已经让它风靡海内外,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纸牌屋》的铁杆粉丝,曾在社交网络上发文追剧。《纸牌屋》在新一季中大打大选牌,增加竞选戏来吸引更多观众,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借势营销
好莱坞最看重题材的话题性与热门程度,很多电影都是借大选的东风才得以投资拍摄。
由詹姆斯·德莫纳克执导的影片《人类清除计划3:选举之年》,预计在7月7日上映,讲述的是一个政治病态的社会对一年一度“屠杀日”的默许。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由环球影视制作的系列大片,原本仅命名为《人类清除计划3》,“选举之年”这个副标题是后来添加上去的。显然,总统选举这块诱人的蛋糕太过抢手,环球影视也忍不住要来分一杯羹。同时,在广告投放上,环球影视还选择在总统竞选辩论赛的时段,其用心更是昭然若揭。
而美国Netflix原创的政治剧情片《纸牌屋》选择在3月4日上线新剧集,与3月1日的“超级星期二”(十一个州同时举行初选的一天)在同一周,的确也是用心良苦。
在剧情上,在第三季中主角弗兰克·安德伍德成功篡得总统之位之后,第四季情节所围绕的中心正是安德伍德为连任而参加总统竞选。在这个时候上线,《纸牌屋》的虚构世界和现实中已经有些超现实感的总统大选重叠,让人感觉娱乐和政治远非处于平行宇宙。
同时,Netflix在Youtube以及脸谱上发布的《纸牌屋》推广视频也十分吸引人。看一看《纸牌屋》的推广广告,就可以看出制作方乘着大选之风为自己节目造势的意图——灯光、音效、字幕等的制作风格几乎是CNN大选辩论广告的翻版,简直让观众真假难辨。
表达政治立场
事实上,在每一次美国大选中,都少不了政治电影作品的助力。有专家表示,美国政治影片与政治文化之间,确有水乳交融、彼此映照的关系。政治电影不仅反映政治文化、大众意识形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和改变着美国政治图景。
在本次美国大选中,民主党最热门的竞选人是希拉里·克林顿,2016年有两部即将上映的大制作影片都对她十分看好。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的《独立日2:卷土重来》在6月推出。故事延续了上一部外星人侵略地球的主题,并将重点描绘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在面临危机时,所展现出的胆识和智慧。
饰演这位女性总统的演员曾这样描述该角色,“她坚强,果断,更敢于向恶势力宣战。”不难发现,这位总统的原型正是希拉里,影片中势必将展现一名强悍的女性作为总统非常正面的形象。而福克斯公司正是想通过这部影片向希拉里示好,并真心希望助她一臂之力。
而预计7月7日上映的《人类清除计划3:选举之年》则是大大方方地把时政热点摆上了标题栏。剧中,一位女性总统候选人义正辞严地发声,这是又一部有望间接为希拉里积攒人气的电影。
如果说,《独立日2》《人类清除计划3》具有明显的偏向性,相比之下,以奥巴马夫妇之间的爱情为题的《南边有你》似乎不以政治为中心。这部电影将重点描绘奥巴马与米歇尔的初识以及第一次约会的情景,展现了这位美国总统年轻时最生机勃勃的一面。但无论《南边有你》看起来是多么简单浪漫的一部电影,它依然没有跳出政治人物的圈子,在看客眼里,它注定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有评论家认为,这部电影意图在无形之中润色民主党领导人在选民心中的形象。
可以确定的是,在美国,影视作品经常可以为政治服务。
除了助力参选人之外,影视作品也在迎合普罗大众愤世嫉俗的情绪。即将上映的电影《创始人》《斯诺登》将犀利地抛出未来的美国总统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中,《斯诺登》作为一部为斯诺登正名的电影,人身自由和道德伦理将被打高光强调。不管怎么说,《斯诺登》都将促使未来的两党候选人正面回应信息安全和人身自由等问题,值得关注。
不同类型的美国大片,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不同期待。而除了通过票房和收视率来验证成效,这一切的结果,也将在11月尘埃落定。
(摘自《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