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爱守护高原生命的格桑花

2016-07-14 01:35晓雪
分忧 2016年7期
关键词:卫生院乡亲们产妇

晓雪

“小门巴”到“好门巴”

炉霍县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历来都是去藏抵青之要衢,是我国的交通要地。1983年,谭晓琴出生在炉霍县斯木乡若海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里,谭晓琴的父亲是当地的退休医生,晓琴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服务乡里的医生。聪明好学的她很快实现了自己的愿望,2004年6月,谭晓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本可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她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回到家乡。

通过公开招考,谭晓琴成为了炉霍县斯木乡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最初几年里,谭晓琴的工作并不顺利,斯木乡位于西部偏远地区,人们的常识并不多,加上谭晓琴年纪轻,很容易就遭到了老乡们的怀疑,这个从大城市里回来的医生,真的能有那么大的本事?

“有个很小的事例,医生在接诊时戴口罩本是卫生之举,但在老百姓眼里,会觉得这是看不起他们,嫌弃他们的表现。”每每遇到类似的情况,谭晓琴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乡亲们解释,很多时候,乡亲们仍旧无法接受这种行为,进而排斥她的治疗。

为了让乡亲们放心来医院就诊,谭晓琴向卫生院提出建议:下乡进行卫生宣传,同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上门会诊。慢慢地,乡亲们的许多旧观念有了改变,开始从心里接受谭晓琴这个“小门巴”了。

平时,谭晓琴和她的同事们不仅要为本乡11个村两千多户农牧民提供服务,还要为周边村甚至外乡慕名而来的病人看诊。谭晓琴的病人很多,他们中的很多都记得谭医生对自己的帮助。

几年以前,谭晓琴接诊了一位19岁的病人,谁知他出院回家调养时,因为不注意护理,生了严重的褥疮。谭晓琴得知后,每天都骑车到二十多公里外的男孩家,为他看病,一直到一个多月后,男孩康复。

独马村有一位叫登洛的村民回忆到,他的侄女曾经因为难产,不得不求助谭医生,谭晓琴二话不说,背起医疗箱,就来到了产妇所在的牛棚。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胎盘并没有完全剥离,产妇出现了生命危险,需要立即送往医院。一路上,谭晓琴用手托着吊瓶,充当起输液架,直到产妇被送到县医院,得知母女平安的消息,谭晓琴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乡亲们都说“吃了谭医生开的药,病好得非常快”。一传十,十传百,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不少患者都会奔着谭晓琴到卫生院就诊,卫生院门诊经谭晓琴开处方的患者比例高达85%。谭晓琴从乡亲们眼中的“小门巴”变成了“好门巴”。

只愿做一缕阳光

山清水秀的斯木乡没能留住大部分医生。多年来,因为心里落差而选择离开的医生不下20人。

20岁到30岁,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生中最具青春活力的10年,谭晓琴自21岁起,便选择了坚守斯木乡卫生院,如今,她已经32岁。若说有什么区别,那便是,现在的谭晓琴除了是一名医生,还拥有了另外一个身份:患者。

2010年,年仅27岁的谭晓琴被确诊为肺癌。2010年4月12日,是谭晓琴生命发生转折的日子。当天凌晨两点,谭晓琴接到病人家属的求助,一名产妇难产,情况十分紧急。谭晓琴二话不说,立刻带上医疗器械,从乡卫生院赶了过去。

严寒的夜晚,高原上的风呼呼地吹着,产妇的父母为了避免女儿受寒,在帐篷内放上了炭火盆,密封性极好的帐篷中烧着火,让人喘不过气。谭晓琴为了防止产妇中毒,将炭火放了出去。产妇的家人却因为缺乏常识,担心产妇着凉,趁着谭晓琴不注意,将火盆悄悄拿了回来。

两小时以后,婴儿呱呱落地,产妇也脱离了危险,高度紧张的谭晓琴不禁松了一口气,一阵眩晕感袭来,谭晓琴这才发现被藏在角落里的火盆,来不及和家属讲解,她连忙将火盆移走,同时叫醒了产妇,让家属将孩子抱出帐篷。做完这一切,谭晓琴晕倒在帐篷外。

这时,产妇的家属以为谭晓琴只是过度劳累,并未将她送往医院,而是将其送入了另外一顶帐篷中休息。直到五六个小时以后,谭晓琴才慢慢苏醒过来。

尽管身为退休医生的父亲在谭晓琴回家后及时为她做了针灸治疗,但从此,谭晓琴的身体免疫力急剧下降,常常感冒咳嗽。

这年12月,年仅27岁的她被专家确诊为“右肺大细胞肺癌”。家里人怕谭晓琴接受不了,一直对她隐瞒病情,医生护士也从来不在她床边谈论。家人还偷偷把药从胶囊里抠出来重新放到没有标签的空瓶子里。可是,不久后,谭晓琴还是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我自己也是医生,知道病情的严重性。”谭晓琴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心情十分低落,但很快,她就从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走了出来,“继续低落下去,对家人也不好,心想,为什么别人能生病,我就不能生病呢?”

在家休息半年后,谭晓琴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不想这样就放弃这个职业,不甘心,想再帮助帮助患者。”谭晓琴的爸爸妈妈并不放心她继续工作,但又不忍心打破女儿的梦想,只好辛苦自己,天天陪在谭晓琴身边,成为了她的贴身“保镖”。

现在的谭晓琴始终带着笑容,很难看出她已患病4年,每当父母察觉到她的异样时,她总会说:“我就是医生,知道情况,没得大事。”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她坚持每天步行3公里,从家到卫生院,尽可能地锻炼自己的身体。

考虑到谭晓琴的病情,不让她过度劳累,同事们处处关心她,帮她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年春节假期,谭晓琴考虑到同事们的家大多都在外地,她便找到院长,要求值班。可是单位领导怕她的病情加重,拒绝了这个请求。谭晓琴就在家中接诊,让患者们拿着处方单去卫生院交给同事处理。

谭晓琴用生命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让人生更宽广,她觉得只有这样才没有浪费时间,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坚守行医梦

患病以来,谭晓琴就奔波于省城与斯木乡之间,治疗与化疗不仅让谭晓琴的容颜发生了变化,也花光了谭家的所有积蓄。即便如此,谭晓琴从来没有收过一份家属塞给她的“红包”。谭晓琴患病却仍旧坚持工作的事迹,经过四川卫视、《四川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爱心人士都纷纷想要为她捐款。谭晓琴一一谢绝,对于有些实在没有办法拒绝的捐款,她都仔细收集起来,将其存进一张从未使用的银行卡中,她希望有一天,能将这笔钱用在更加需要的地方。

当谭晓琴患病的消息传开后,善良的乡亲们担心她的病情,自发组织转塔,从早到晚为她祈福。谭晓琴在感动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一个乡村医生的信念。

乡村卫生院的条件差,辅助设备与药品都跟不上,谭晓琴便总在身上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患者的联系电话、姓名和病症,这是她行医十几年来的一个习惯。“这边很多药品难以买到,有时去成都治病时就会跟医院说,在那边给患者带点药品回来,也方便追问他们的病情。”

谭晓琴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医生,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患病,她所做的工作被大家称赞认可。但在甘孜藏区高海拔及各种恶劣环境中,仍然有很多默默在医疗第一线工作和奉献的医务人员,他们很多人都付出得比自己多,他们的奉献精神一样需要得到大家的认可。

谭晓琴用生命坚守着自己从小到大的行医梦,她的心愿就是趁着自己身体还撑得住,为父老乡亲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希望这里的环境能够好一些,医疗条件能够得到改善,让老乡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谭晓琴说。

如今,谭晓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病能快快好起来,这样,她就有更多精力去为乡亲们服务,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责编/昱青

猜你喜欢
卫生院乡亲们产妇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猎人海力布》五问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理发
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