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龙,韩春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四川 温江 611130)
15个油菜品种直播品比试验研究
李春龙,韩春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四川 温江 611130)
摘要:比较研究了15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进程、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德邡油1和蓉油13的实际产量较对照高、株型好,建议在此地区推广种植。此外,除了宁杂11号、蓉油11号、蓉油8号和华油杂12号,其他8个油菜品种也可以在本地区种植。
关键词:油菜;品比试验;产量
我国各地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油菜引种品比试验[1,2,3]。为鉴定和筛选出适合成都市温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本分院从各地广泛征集了近年来育成的油菜新品种(系)15个进行了引种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油菜品种。
1试验材料与方法设计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内,地理坐标北纬30°42′N,东经103°50′E,海拔534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最热月(7月)均温25.4℃,最冷月(1月)均温5.2℃,极端最高气温37.6℃,年降水量1000~1400mm左右,年蒸发量968~1108mm,
相对湿度75%~80%,日照时数1152.2h,无霜期约337d,大于10℃年积温4700~5300℃。试验地土壤系砂壤土,pH值为6.5。
1.2试验材料
参试的15个油菜品种分别为德邡油1号、德邡油2号(2个品种均由四川邡牌种业有限公司提供)、川油39(为对照CK)、杏油2号(2个品种均由四川绿丹种业科技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油研11号、油研817(2个品种均由贵州禾睦种子有限公司提供)、绿星油99(由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先油188(由四川确良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宁杂11号(由陕西荣华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提供)、华油杂12号(不详)、蓉油16号、蓉油13号、蓉油8号、蓉油11号(4个品种均由成都荣科油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和XII(由陕西荣华杂交油菜种子有限公司提供)。
图1 15个油菜品种的产量(kg/hm2)
1.3试验方法与设计
试验小区面积为60m2(6m×10m),小区间隔为50cm,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共15个处理(15个品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2012年10月17日种子直播,株距25cm、行距45cm。全生育期内的锄草、施肥等其他田间管理各处理均一致。在收获期每处理随机抽取10株,调查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荚果数、单荚有效粒数,称取千粒重。实收实测各小区产量。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LSD和相关性分析(P<0.05)。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全年生育期变幅为187~204d。其中先油188、宁杂11、蓉油11和华油杂12的生育期最短,为187d,较对照缩短8d;而油研11、油研817和蓉油16的生育期最长,为204d,较对照延长9d;徳邡油1、徳邡油2、杏油112和绿星油99的生育期与对照相同。
表1 不同油菜品种的生育期进程
2.2不同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2.2.1不同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15个油菜参试品种间的株高变幅为138.7~204cm,其中徳邡油1、油研11、绿星油99、蓉油13和蓉油16的株高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20.74%、18.95%、17.33%、21.94%和14.17%;宁杂11和蓉油11的株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减少了17.10%和12.73%;而其他品种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见表2)。
由表2可知,15个油菜参试品种间的每株有效分枝数变幅为9~12个。与对照相比,其他14个参试油菜品种的每株有效分枝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宁杂11、蓉油11、华油杂12和蓉油8的每株有效荚果数与对照川油39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他品种的每株有效荚果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其中油研11的每株有效荚果数最高,为723个/株,较对照显著提高了76.34%(见表2)。
由表2可知,15个油菜参试品种间的单荚有效粒数变幅为21~28粒/荚。与对照相比,其他14个参试油菜品种的单荚有效粒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由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只有华油杂12的千粒重较对照显著降低了12.14%,而其他油菜品种的千粒重与对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2不同油菜品种的产量比较除了宁杂11、蓉油11和蓉油8的产量与对照川油39的产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品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华油杂12较对照显著降低了32.80%)。其中德邡油1的产量最高,为2940.4kg/ha,较对照显著增加了75.06%,蓉油13次之。
表2 不同油菜品种的农艺性状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德邡油1和蓉油13的实际产量较对照的产量高,并且株型较好,建议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郑晓徽,吴昌明,吴树业.直播双低油菜品比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9,(4):732-733.
[2]荣维国,陈发宏,何金,等.油菜新品种引种品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96-97.
[3]许锦洲,贾文华.海门市早熟油菜品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4,(2):62-63.
收稿日期:2015-12-14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李春龙(1976-),男,内蒙古通辽人,硕士,副教授,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特种经济作物栽培、设施农业等教学工作。E-mail:460826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