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2016-07-14 09:10中共青海省海西州委党校李彦丽
中国商论 2016年13期
关键词:青海省战略区域

中共青海省海西州委党校 李彦丽



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中共青海省海西州委党校李彦丽

摘 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对区域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关系的统一战略部署,是对各阶段所要完成的重点目标和建设所进行的总体发展对策的筹划和部署。本文基于青海省的区域发展现状,分析其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实施的办法,以促进青海省区域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各个区域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交往、相互联动,从而达到各区域间的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讲求各区域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强调基本统一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水平;要讲求产业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在各区域所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而形成优势;要讲求各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具有全局意识的关键性的筹划和决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一种在全国总体布局下的适度倾斜,是对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重点倾斜,它强调梯度建设,不讲求均衡发展,而是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追求协调统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战略部署是动态开放的,随着中央与地方的建设进度而不断优化,并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背景下,协调区域间的经济关系。目前,我国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更趋合理,主要是处理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沿海和内地地区等多方关系,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提出的较早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之一。

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顺应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追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战略需求,对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提升其经济实力,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全方位增长,总体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借力于国家和企业对西部地区的政策优惠,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出现了显著发展与提高。但是,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要想达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就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其次,它有利于实现国家各区域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强大地合力共同发展。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欠佳,东部地区区位条件优越但资源有限,因此两个地区应协同发展,相互联动,借用东部的资金投入来进行西部的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同时还可以充实国家内在实力,扩大内需以降低风险。再次,它有利于不发达区域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区域人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福利保障,增加其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从根本上改善居民的物质生活基础条件。最后,从宏观来看,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久发展,鉴于我国的多民族特性,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政治关系的稳定和维护,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巩固民族大团结。

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现状

在国际经济市场金融体系动荡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市场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在坚持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方针指导下,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形成了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新格局。据统计,2015年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比东部地区高0.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快于东部地区3.0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仍将不断协同部署,它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新亮点,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体来讲,我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序实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不断涌现。传统上的四大板块继续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此外,珠江和西江流域也开始开展东西合作,通过珠江和西江流域来带动泛珠三角的主要发展。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共同构成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具体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成就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的“一带一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们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还能够有效带动附属区域的经济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程度。二是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在具有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较发达地区,他们的发展经验模式可以供其他地区推广、复制,这些地区的新增长极可以发挥对周围区域的辐射作用。三是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和发展,随着国家财政投入的增多,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弱势地区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 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4.1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多民族聚居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因此经济发展较落后且不平衡。过去青海省曾提出过稳定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以西宁、格尔木为依托,以青藏铁路为主要枢纽,带动青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一段时间内,这样的经济战略曾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号召,青海一带又提出建立青藏高原现代区域型的发展模式,可见,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支持新的产业链建设,区域优势的发挥需要进一步优化。

在青海省不同的经济区域具有不同的区位特点,因此其经济发展增长点也有所不同。东部核心经济区是青海省人口规模较大、产业资源较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农业和油料生产基地。此外,东部地区拥有优势旅游资源,基于黄河文化的旅游开发潜力,赋予该区域优厚的开发潜力。再加上青海省的省会西宁位于东部核心经济区,为该区域的高新技术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以青海湖为中心的环青海湖生态农牧业区,是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该区域的特色农产品是一大优势资源,青海湖的美景为该区域的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础;以格尔木市为中心的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资源聚集的主要区域,这里的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储藏丰富,它具备发展工业的优厚基础,它还被誉为中国的太阳城,西部的主要枢纽城,担负着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物流、信息流和能源流的重任;青南牧业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是青海省四个发展区域中,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

4.2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青海省四个主要经济发展区域之间差距明显,地区间的人口空间分布、经济收入、人民生活水平等存在差距。基于地理因素,东部核心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优势,人民享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较多,因此,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较高。

第二,各区域之间的联动协调发展机制不健全。行政区和经济区之间要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以免生产要素的过分自由流动。在区域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合作机制和制约机制,通过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进行建设,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在市场内部,要建立经济协调发展的供求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等,合理分配才能实现联动发展,以免任何区域的自身利益受损,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发展矛盾。

第三,国家有关政策和战略落实有待加强。在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要积极落实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使各区域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在不影响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完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5 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

5.1以城市化发展带动区域化发展

青海省自2012年起,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布局,以城市的集群发展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集群化是社会经济城市化的产物,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形态,东部核心经济区人口密度高,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的沿湟水轴线型的城镇密集区,是典型的城市集群。以城市的集群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符合青海省整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它将有效推动青海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市集群化发展主要是指青海省可以利用西宁主城区的发展优势,作为核心来带动沿湟水流域一带的城镇化发展,以西宁为中心建立一小时经济圈,这也就是所谓的“一核一带一圈”。

5.2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和优惠政策

青海省的区域发展恰逢时代的机遇期,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优惠政策的保驾护航下,青海省实现区域发展具有优厚的发展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优惠经济政策上,国家积极投入资金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向西部倾斜的发展布局。鼓励西部发展中优势特色产业,在经济结构上高度重视产业的合理化发展。因此,青海省在发展过程中,依托地区的优势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将有效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产业对接过程中,青海省可以建设新能源和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产业链,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青海省可以基于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城镇化发展,探索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平衡与协调。此外,国家在引进人才上给予西部地区巨大的优惠政策,国家支持鼓励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建立激励机制,为西部地区培养储备人才。

5.3创新区域发展战略部署

创新青海省的区域发展可从经济、生态、民族等多方面进行建设。首先,青海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孕育着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先行区具有优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其次,青海省虽是人口小省,但资源储备丰富,因此发展循环产业经济最为合适。它可以从产品的初期开发到后期利用,再到产业的循环综合发展,可以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转型升级,因此,建立循环经济先行区较为合适;最后,积极创建民族团结的优秀区域。作为多民族聚居区,青海省约有140万藏族同胞,可见,把青海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搞好,有利于“稳藏固疆”。

5.4加强短板——基础设施建设

青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首先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青海的运输体系和交通网络系统建设普遍落后,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工作重点。除此之外,青海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强大优势,潜力很大,水电资源的转型升级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发展路径。其次,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青海的特色。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它的创新发展将带动一条新能源的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爱儒.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 (16).

[2] 德青措.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0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a)-115-02

作者简介:李彦丽(1978-),女,汉族,河南省西平县人,中共青海省海西州委党校讲师,本科,主要从理公共管理、党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青海省战略区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分割区域
战略
战略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区域发展篇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