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2016-07-14 08:27:33任军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中心小学校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4期
关键词:新课标美的语文

任军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中心小学校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任军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中心小学校

在当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课标教育改革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迎合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融入审美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学习成效。由此,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教育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求更加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健全人格,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应提高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重视程度,能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明晰当前时代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美学知识,有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小学语文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对于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审美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小学语文的一项艰巨责任。语文由于自身学科特性,通过大量文字来传情达意,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较之其他美术和音乐等学科而言,更具功利性[1]。与此同时,语文虽然不是一门独立性的艺术学科,但是其突出的语言文学特点,则赋予了语文别样的审美性和艺术性。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种文学体裁,诸如散文、通话、诗歌和故事等等,这也就导致语文学科内外兼修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结合学科特点,有助于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同时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学同审美教育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教育意义非凡[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手段

(一)对自然美的感知

自然美主要是指自然界事物的形态、颜色和线条等形成的独特美感,这些描述自然美的课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勾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洗涤身心,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描述自然景观的课文,通过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带给学生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诸如高山流水、花鸟鱼虫,秀丽的山川,潺潺的小溪,明亮不失娇艳的花朵,都是大自然中不可多得的美景,带给学生别样的审美感受。在学习《春》一文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清新明媚,《月光曲》一文中简洁的文字,刻画出别样的自然美景,更加富有诗意和审美情趣。在这些课文中,构建了独特的意境,带领人们更加深层次的感受自然之美,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精力,细细品读文章中的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学习到作者写作的技巧[3]。但是小学生由于自身认知局限,对于这些自然美景难以更深刻的感知,所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大自然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感知和情感体验。

(二)对社会美的感知

社会美指的更多是人性之美,其中包括个体的美和群体在社会上的美。对于社会美的感知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树立明白是非观,通过美和丑、善和恶的对比,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去深入揣摩文章中社会美的形象,诸如,《西门豹》一文中,对于美和丑的对比十分鲜明,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西门豹和巫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上展开分析和讨论,阐述对于美和丑的不同看法。通过文章中两种人性的代表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人性的美丑又是以什么来衡量,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三)对科学美的感知

科学美则是一种人工创造的形态和科学现象中展现出来的美,诸如在《意想不到的灾害》一文中,通过向学生介绍浅层容易理解的科学知识,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发现科学美和欣赏科学美的能力,从而客观看待这种美感带给人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习成效[4]。

(四)对艺术美的感知

艺术美是一种更加抽象化的美,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美、线条的美、意境的美等等。对于艺术美的感知,教师则需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和探究语文中的艺术美,寻找用词之美、意境之美和结构之美。用词之美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更深层次挖掘作者潜在的内涵和写作技巧,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而意境美则是通过学生自己反复的阅读去感受,结构美则需要教师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进行阐述,在文字训练中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培养审美感知能力。诸如,《桂林山水》一文中,通过去感受水的清澈、静谧,来发现作者语言描述之美,在感受美的同时,还能够模仿和学习作者写作技巧,经过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写作技巧。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得到重视,这不仅仅是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情境,帮助学生感受不同层次的美,来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健全人格,丰富内涵。

[1]邱姣娇.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3(1):187-188.

[2]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71-76.

[3]侯敏.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马薇.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旅程--试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教导刊,2015,12(7):109-110.

猜你喜欢
新课标美的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