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与探索

2016-07-14 08:27:33光集安市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博物馆学博物陈列

尹 光集安市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与探索

尹光
集安市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中。观念冲击与文化更新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重塑着各种文化事业。而博物馆学也在其中逐渐的适应和改变,试图作出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就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变化趋势与探索创新历程作出简要的分析。

博物馆学;陈列艺术;创新;探索

前言

我国的博物馆学虽起步较晚,但在近期的发展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当今的博物馆陈列艺术,已经不仅仅是博物馆学的一个简单分支,它更像是结合建筑学、美学、光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下的一个产物。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其趋势与探索是值得我们为此而深刻研究的。

一、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变迁趋势

当今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有以下几个变化趋势:

(一)博物学与博物馆陈列艺术:由不成熟逐渐成熟

我国的博物馆学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但从博物馆陈列艺术开始至今,也逐渐从不成熟慢慢的趋向成熟。之前的博物馆陈列艺术片面追求博物的数量,盲目的、无序的封闭式管理博物,这不仅不利于博物的观赏,更不利于博物陈列艺术的长足发展。现在的博物陈列艺术讲求质量,并要求在开放、安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展览。这不仅加强了博物展览品的观赏度,更有助于博物馆的稳健、长足发展。这种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不仅是时间给予的沉淀,更是博物学体系不断完善的结果。

(二)博物展览的形式变化:由单一到多样

博物陈列艺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博物展览。在当今科技的帮助下,博物展览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不单单是博物自身的展示,博物的灯光美工、解说配乐、结构安排,都使馆藏的展览显得越来越丰富饱满。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门类,如社会科学中的心理学科、教育学科,自然科学中的计算机科技、符号学等,都给博物展览增加了别样的色彩。当今的博物展览,已不是当初的“一个导游从头带到尾”的模式了: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电子讲解;馆内合理的布局结构,结合参观者的心理与生理特征,使游客既能自由参观,又能获取足够的信息量;博物展览的教育意义也越来越浓厚,不单单只是讲解、参观,更有许多启发游客,让游客身历其境参与的设计。博物展览形式从单一到多样,是博物陈列艺术的一次大进步、大飞跃。

(三)博物学的体系变迁:正在形成自身完善的体系

在上面的第一点中曾提到“我国的博物学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中国博物学也在慢慢的建立一个自身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体系。完善的体系对于一个学说的重要性是不由言说的--形成自身完整的体系,不仅可以推进学术的结构发展,更能在横向上扩展学说的发展范围,纵向上挖掘学说发展深度,给更多的分支学说带来发展机会,从而促使博物学更加完善。而博物学的体系对于博物馆陈列艺术也是极为重要的。它像是博物馆陈列艺术的总领提纲,只有体系完善了,才能使陈列艺术更加有条不紊的进行展示。因此,博物学正在形成的体系这一变迁对于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后续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探索与创新中的博物馆陈列艺术

我国的博物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说,是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的。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才能使我国的博物馆陈列艺术有更好的发展。对于其探索与创新,笔者准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两者分离现状

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的现状是其理论被广泛提出,但是却未和实践合理的结合。这种分离的现状使得我国理论博物学发展迅速而应用博物学却跟不上时代步伐与发展节奏。长期下来,是不利于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发展与完善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打破分离现状,将理论与实践合理的结合,将提出的诸多理论博物学学说运用到应用博物学的具体实践中。同时,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应用博物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何将实践的产物理论化,也是我们所遇到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打破分离现状,做足将理论与实践和结合的准备,是我们探索与创新中一个重要环节。

(二)加强与国外博物界的联系,巧妙运用外国博物理论与经验

中国博物学自建国初期到80年代,都是处于一个封闭自给的状态,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使得中国博物学显得较为单一,发展缓慢。而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博物学加强了与外国博物界的联系,吸收了欧美、日韩、拉美等地博物学的发展经验,使得中国博物学渐渐丰满,发展速度也在迅速加快。因此,在探索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道路中,一定不能忽视与国外博物界的密切联系。巧妙的运用外国的成熟的博物理论,与外国进行博物界的文化交流,分享双方博物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种种经验,是我国博物学汲取精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三)注重将现代科技与博物馆陈列艺术完美结合

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要想有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就必须与时代接轨,与科技相结合。在博物陈列艺术中,如何展览才能既合情合理又引人注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在的科学技术带来的试听上的革新,正是我们可以大力推广应用到博物馆陈列艺术上的技术手段。博物馆陈列艺术也不仅只体现在展览上,科技的进步使其艺术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博物馆展览区别与普通的展览会。这不仅能体现出博物的历史特性,更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交融得出一个崭新的博物馆展览风格。这种探索与创新下的出得风格,有助于博物馆事业的更长足发展。

三、结语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前路虽有坎坷,但未来仍是光明的、不断前进的。对于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与探索,本质上也是为了我国博物事业的良好、长足发展。虽然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其趋势与探索是值得我们为此而深刻研究的。在当今社会中,博物馆事业并不是一个没有新意的、仅仅背负着历史的产业;它能够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在自己的体系框架中,发挥意想不到的文化作用、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笔者相信,在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能够走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迎来这个时代属于它的无限辉煌。

[1]王妮.试论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创新[J].文物世界.2016.2 (3):12-14.

[2]于庆芝.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特色意识"[J].北方文物.2014.1(2):26-27.

[3]李鹃.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运用及发展[J].科技资.2010.10(29):18-20.

[4]李亭.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要求[J].文物研究.2014.1(2):16-17.

[5]王红鹃.新型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运用及发展[J].新科技.2015.10(59):18-20.

尹光(1982-),男,汉族,吉林省集安人,吉林省长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工作单位:集安市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方向:考古学,博物馆学。

猜你喜欢
博物馆学博物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钱币(2022年2期)2022-10-25 09:46:40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钱币(2022年1期)2022-08-23 12:34:26
再论“新博物馆学”
东南文化(2022年5期)2022-04-06 15:04:04
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品鉴(2022年36期)2022-02-24 08:44:52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04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3:10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博物馆奇妙页
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 11:25:44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创新方向
大众文艺(2018年18期)2018-01-28 07:05:45
Forbidden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