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与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6-07-13 17:09李洋笑
法制与社会 2016年6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缺失大学生

摘 要 大学生犯罪事件逐年上升,所以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而就如何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学的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开展讨论,提出法律意识和模式的重新构建,给学术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缺失 高效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洋笑,遵义医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31-02

我国法制制度的逐步完善,现在法律已经和生活各个领域相互联系,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尤为重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只要依靠科学合理的发展教育。改革开发,让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也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大学生主流思想依旧趋向于积极健康,但是受到家庭、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中间依旧会产生违法乱纪的情况,这些都将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大学生法制理念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观念落后

现在我国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培养都局限在教学计划中的基础课程培养,法律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门课程,部分院校把法制教育也法制教学混为一谈,法制教育德育功能也受到淡化,没有将法制教育看成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的一门学科,因而忽略学生法制能力以及法律精神。很多大学在开课初期就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结合一起讲授,法制教育被归类为德育教育,授课教师也不是专业的法制教师担任,大部分是德育教师兼任,所以减低法律的层次,学生从主观上就没有重视法律,因而部分高校忽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比如,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因而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部分大学生还依旧把自己当成未成年人,很多入学的大一新生,由于一言不合聚众打架,更甚者是本市学生欺负外地学生。引发很多不良反响,公安机关的介入,导致该名学生失去获得学位证书的机会,学生在大家事件开展之处只是把该事件定位为同学之间的矛盾升级,但是从法律层面是恶性斗殴,即使没有造成人身伤害,还是构成刑事犯罪,出现这类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观念的落后,如果学生在打架之处就了解相关危害在组织打架过程中必然会有所顾忌,不会如此草率和鲁莽,当造成恶性事件后悔不当初。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自己超过18岁后,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准则,一旦跨出这个准则那么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

(二) 法制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法制教育开展的核心主要让学生掌握现行部分的基本法律和法规,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相关法律制度和法律知识,有些知识学生认为是道德范畴其实隶属于法律范畴,当前我国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联系较大,很多时候教师讲解的专业知识与法律脱节。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多是背诵法律条文和知识点,目的是应付考试,所以学生的法律精神以及法律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犯罪中止学的过程教师更多的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法律的理论知识自身就带有一定的枯燥,学生对于生涩难懂的字眼更是感觉无力适从,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专业事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提升大学生法制教学的措施

(一)依法治校与高校办学的结合

1.建立和完善依法办学的法律体系:依法办学,从宏观角度是事项法治化的管理方案,主要的前提是建立一套与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理清大学中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完善大学内部的治理结构。教育行政部位为让两者结合,要求加快“立、改、废、释”,通过法治的思维和方式保障教育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妥善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各项难点。

2.建立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结构:从微观角度考虑问题,依法治校主要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的法制化,我国很多大学生制度的整体制度核心主要是建立科学、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机构。各个高校推行的管理章程都是要推荐依法治校和依法治国的结合。目前高校为推进高等教育的法制化以及规范化,需要根据法律赋予的大学自主权,改善内部的结构。要求运用“立法”的方式,将制定的章程在校园范围内推广,主要是确立其地位。在章程中明确行政、学生、教师、教职员工的各项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统一和完善的整体。另外要在章程中体现出各个方面的权利,明确内外部关系的界定,正常处理好各方关系,内外关系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以实现章程运行为依据。

3.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体系相结合: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所以需要以德树人,弘扬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高校的法制教育能较好的体现社会化的主要发展程度,对我国的国民素质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与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有着密切的连续。因而高校教学中要求法制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摆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法制理念,加大规律性的意识培养,带动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法律知识以及法治理念,让专业教育结合品德教育,结合课题与实践教学,最终让法治教育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统一。

(二)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高校需要建设一支坚定理想、信念、有德和掌握扎实知识的师资队伍。第一,优化法学教师对位,要先让法学教师具有坚定地理想和信念,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优化教师对位结构,根据学科以及课程体系的需求,学科建设要以教学中心为主要的出发点,培养高层次人才;第三,聘请法学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到高校任教,也可以鼓励高校教师多参加校外法学讲座,形成校园内外的双向互动,让法学实践以及法学教育之间的协同配合,加大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建设。

(三)提升管理者的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简章建造,是其实要运用法律的思维模式管理学校内外的各项事物,实质是完善法律要求的公平和正义。所以在法制教育的进程中,规章制度的完善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执行人需要具备法制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制度的高度统一,所以为了真正的完成依法治校,关键要依靠法律的意识以及素质。

1.法律意识强化,能完善规章制度:管理者也是有自己切身的利益,因而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进程中不但需要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要求管理者具有法律意识,主要是希望管理者在制定规章时,从大我方面出发,形成公正、公平的管理理念,要求各项规章制度都要冷静和全面的权衡各方的利益,这样制定出的规章才能更具有公平性以及合理性。

2.法律意识能够正确灵活的执行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死规定,但是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类情况,如果规章制度的执行过于程序化和死板,也会引发不公的情况。就像秦朝立法之处以商君之法为治国国策,可以让秦朝的军队成为称霸六国的“虎狼之师”,但是严苛的法令最终造成秦不过三代的局面,而校园管理中的管理对象多为教师和学生,规则是制约他们行为,划分他们义务和权利的一种方式,但是不能过于严苛,这样就会有失公允,也不符合依法治国的初衷,更不能完善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3.结合法律与教育规律:教育的开展有其特殊性,依法治校不是要把法律简单的运用与学校管理,是要让法治精神与学校的教学规律相结合。所以这项工作的开展要在具有法律意识的人的支配下才能进行。教学的特色性决定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模式,如果不不尊重客观规律那么很多行为将无法得到应有的功效,如果法律模式的应用只是运用套用模式,将会违反教育教学规律,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硬伤。因而管理过程中要把依法治校的核心转移到学校自由的理念上,以学校的客观规律为依据,最大限度的与法律的公正和公平性相一致。

(四) 结合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

比如在讲解多人犯罪未遂事件中,单个犯罪行为的中止能清晰的判断是否从属于犯罪中止,但对于共同犯罪中认定的犯罪中止认定争议较大。中止犯罪的行为已经先融入共同犯罪之中,所以对犯罪中止成立标准的认定,有很多不同之处。

1.及时性的判定,在犯罪预备阶段实行犯罪中止活动,也可以在犯罪行为实施终了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之前。但如果犯罪结果一旦发生,无论其结果是有全体犯罪人共同行为还是有部分犯罪人行为形成的,共同犯罪的行为已经出现,就不能存在犯罪中止的判断。案例一,甲和乙约定第二天谋杀丙,但是第二日甲因为腹泻没有赴约,但是两人都要承担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案例二,甲和乙为了杀死丙,共同买毒药,但是乙在三天会放弃谋杀丙的行为,把毒药扔掉。在这个案件中乙中止犯罪行为,形成犯罪中止,但甲还有中止犯罪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2.自愿性原则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停止呀进行下去的并且能够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可以形成犯罪中止。部分犯罪人在犯罪中止以后,并劝说另外一部分人放弃犯罪行为,另外一部分人放弃劝说,在能够继续实行犯罪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行为,那么这样情况可以判定为犯罪中止行为。

3.有效性原则,犯罪行为自动停止,有效的防止并且阻碍犯罪结果的产生。有两个条件限制,客观上,犯罪中止中的共同犯罪必须切断自己和之前的行为,也就说断绝和共同犯罪整体的有机联系。主观上中止犯罪的犯罪人自动切断和共同犯罪人之间的联系,并且把自己中止犯罪的意图传达给其他犯罪人的行为。

通过给学生讲解这些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明文规定,那么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在遇到类似事件时,都能够妥善应对。避免学生在不了解法律规定的过程中为了自保做一些过激事件,或者被人冤枉不能马上洗脱嫌疑等,学生在校园内面对这类突发事件学校可以出面解决,但是学生一旦走向社会,面对险恶的环境就要学会自保。所以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让学生印象深刻,在碰见类似情况时,能够沉着应对。

综上所述,法制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模式的结合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并且通过依法治校完善法制教学,这才是建立法制模式的关键,也从客观上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高校办学治校.中国高等教育.2014(22).

[2]房亚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相应的关系.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3(3).

[3]王艳梅、刘冬冬.践行“依法治校”理念的若干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15(10).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缺失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