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价值

2016-07-13 09:15江玉丹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品品德价值

江玉丹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26-02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这种教育不是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和满足应试的灌输,它的价值侧重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增长知识,塑造品格。该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为目标的,其主导价值就是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所以要让学生在把握知识和技能时能主动进行道德构建,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体现和践行所形成的道德品质。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如何实现初中思品课的教学价值教师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都由一个共同认识,初中思品课再也不是停留在划划背背应付考试,也不能脱离思品课的价值追求一味的注重知识传授的线性教育,而是更多的思考如何通过"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生成内化的品德,然后回归生活,体验道德践行品德。那如何使得理论性强而抽象的学科能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中实现其教学价值呢,本人就着自身教学经验来谈谈鄙人的薄見。

想要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价值必须先明确它的价值追求是基本素质,它的现实价值是体验感悟,它的终极价值是和谐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回归品德、回归生活

思品课虽然是一门综合课程,但是德育功能依然是实施这门课突出的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体现学生学习的体验性、自主性和感悟性上。同时,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丰富和活化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自己观察生活,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这门课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性课程,在教学中,有许多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内容,无法通过知识本身和教师讲授去实现,它并非事先预设的内容和计划,而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体验,它以学生的真实感受为来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体验的日益丰富和深刻,精神才会得到不断的升华。因此,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和体验,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才能促进思品课教学的价值实现。

为了更好的回归品德,回归生活,主要的还得在教学素材的选取和教学方式的采用上体现。思想品德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书本上的知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阶段,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和热情。但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经验的不足,社会阅历的不深,从而对一些社会生活现象常感到困惑、甚至迷茫。著名的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因此,政治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及时引入"源头活水",向学生身边的生活领域拓展,缩短书本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良好学习习惯。另外,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方式,如何进行提问都是关系到能否将这堂课引向生活和品德的至关重要的点。所以不管在导入方式还是引导语的设计上,还是在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上都要具有生活的启发性。

2.储备知识,加强修养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每一个教师要具备渊博的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教师除了掌握本学科的扎实基础之外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教师知识的底蕴往往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素养和涵养,往往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与成长。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包括人文素养,要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用师爱来感化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尊重你,也爱戴你,师生关系和谐自然能构建和谐的课堂,这就是"师德"的魅力。这样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能使未来走上社会不那么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而是会处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这无形当中也在为实现思品课德育教育的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会放手,以生为主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被定位于一位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要学会放手,舍得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为课堂的主要参加者,体验者,自觉做学习的主人。而我们则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里运用知识,即做到知识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当然教师学会放手并不是让课堂放任自流,没有预设的课堂那是杂乱低效的,因此教师依旧是要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找出破重难点,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即"以学定教"。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才能有目的地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教学目标,以达到实现教学价值。同时也要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新课程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精、讲透、讲在"不得不讲"之处,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探究的空间,让有限的课堂,发挥最大的实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达到体验知识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随着自身参与,知识的体验会日益丰富和深刻,精神也会得到不断的升华。因此,教师课堂任务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和体验,以及课后的道德品质的内化,这样才能促进思品课教学价值。

总之,我们的思品课就是要通过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学习,内化升华形成自己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思品课在教学中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