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简析文化与中国崛起
李娜
摘要:本文阐述了文化对中国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总结说明当代中国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中国崛起的关键是文化崛起,我们应该将文化建设放在中国崛起进程中的首要位置,提高中国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市场建设,以此来促进文化崛起,进而推动中国崛起。
关键词:文化;中国崛起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飞跃,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发展上,学习他国的经验和长处,谋求中国的伟大复兴之路。中国的崛起不仅仅在经济、军事上,更在于文化的软因素,要将文化实力的提升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长历史,文化脉络绵延不绝,这与我们民族强大的文化根基密不可分。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许多思想家,形成百家争鸣的格局。儒家学派、道家学派、墨家学派、法家学派等,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推动了国家向封建主义社会的发展。秦汉时期,儒学发展起来。秦朝用“焚书坑儒”的做法,钳制人们思想,维护中央统治,这种做法遭到文人的反对。汉朝时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清朝中叶之后,中华民族陷入文化以及封建制度的泥潭,闭关锁国的盲目自大使我们失去了文化自我更新和发展的动力,开始渐渐的与西方国家拉开距离。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被侵略的序幕。面对民族危机,一些先进爱国志士尝试过很多探索。以“自强”和“求富”为主张的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戊戌变法遭到封建势力扼杀;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其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分析这些探索最终失败的原因发现,仅仅靠学习模仿国外的技术、制度并不能改变中国。之后,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为救国探索出一条新路,中国开始了文化革新的漫长过程。最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人民摆脱了侵略,建立了新中国。
时代不同,所要求的文化思想便不同。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抛弃那些文化糟粕,保留文化精华,保持文化不断更新,让文化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一)西方文化的威胁
近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同时也体现在文化上的扩张。美国好莱坞大片一上映,便在国内引起轰动,电影票房成井喷式上升。电影所传递的自由、平等、个人英雄主义、美国梦等价值观逐渐影响着我国的青少年一代;美国饮食文化也在中国蔓延,可口可乐的广告随处可见,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备受年轻人喜爱,星巴克咖啡已经成为一种文艺、时尚的象征;到美国留学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他们受到美国价值观的影响,希望可以到美国亲身体验一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以一种很隐秘的方式将他们的意识形态、施政理念以及生活方式传递到中国。我国的本土文化和传统的习俗受到极大挑战,很多民族语言和艺术作品已经频临灭绝,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受“西优中劣”思想的影响,中国精英阶层出现“集体无意识”。在干部和群众中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文化的虚无主义。因此,在社会上经常会出现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道德相背离的现象,很多人做出有违国格和人格的事情。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成为了抛弃和割裂自身传统最为严重的国家。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文化问题。
(二)社会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文化核心价值观面临挑战
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大家在没有法律约束下也会自觉遵守,这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经过长时间文化塑造的结果。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的沉淀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观,也因此曾经长期沉醉在自己创造的辉煌当中。当西方列强的船炮打开中国国门时,经过反复挣扎、醒悟,人们发现在器物和制度背后,中国传统文化阻碍着国家的前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核心价值体系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带来了新的意义迷失。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整个社会崇尚财富和权利。党内形成了“官本位”的等级观念,官员手中握有权利,并不是运用权利为人民谋福利,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利益,严重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我们曾经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在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下,越来越被人们淡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化价值观的衰弱也在抵消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国家文化传播能力不强,国际影响力较弱
中国文化传播力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文化传播体制落后。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的官方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对于传媒的内容、转播、报道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体制,在文化传媒全球化的时代,导致中国文化传媒力不强。其二,传播内容、手段单一。进行文化传播的目的是要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介绍给国外朋友,以创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环境。要达到这种目的,主要在传播内容和手段上下功夫。思考什么样的内容形式才能符合外国友人的欣赏习惯,以什么样的手段让外国友人更容易接受传播的中国文化。但我国在进行文化传播时,总会流露出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甚至出现空话、套话、官方语言,内容显得枯燥。其三,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我国在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主观意识比较强烈,没有考虑“对方想要知道什么”,而总是考虑“我要你知道什么”。由于我国的文化传播方式,导致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理解,不感兴趣,从而使得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高。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第一次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并先后解释了中国梦的实质以及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提出,极大鼓舞了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具体到实处,中国的崛起,不仅要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准备,也要有文化准备,只有中国文化的崛起才能促进中国崛起。
(一)把文化建设放在中国崛起进程中的首要位置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物质丰富,没有文化的繁荣,称不上一个强国;一个国家如果只是经济强国、政治强国,而不是文化强国,也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今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且最根本的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崛起。
当今世界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政治、文化软实力。其中,文化因素在国与国之间竞争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都纷纷把文化实力的强大,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期可以在未来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国人民应该加强认识,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创新和竞争力,将我们最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增加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因此,中国在实现崛起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让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和政治的提升,进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崛起。
(二)树立文化自信,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他们思考人生,探索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道德经》、《论语》、《庄子》至今仍是我们诵读的典范。这些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独特价值体系。唐宋时期出现许多优秀诗人,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等等,他们的诗篇承载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情怀。罗素说:“在中国无与伦比的伦理品质中,一些是世界极为需要的,如果可以被采纳,世界一定会更加的和谐”。因此,我们对国家悠久的传统文化要充满信心。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立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的接受外来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发展。这是最为根本的立足点,也是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历史起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创造具有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创造新的历史文化高峰,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市场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比如,在美国目前有120091个图书馆,比麦当劳的数量还要多。图书馆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文化,它免费对所有人开放,既是文化知识传播的平台,也是社区娱乐休闲的场所,对营造基层文化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也应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多建公共图书馆,发展基层文化,使大众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只有扎实国家文化的普及工作,才能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更好的提高文化软实力。
另外,我们要加快培育我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刺激点,同时也是文化精神和价值商场上的较量。如美国大片和韩剧,体现了各自国家的价值取向。它们的输出,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输入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因此,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可以提高国家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中国从来不缺文化资源,在当今市场化中,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政府要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一定的自由度,在政府的监管下,引入市场机制,构建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快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finance.sina.com.cn/j/20110214/08519369574.shtml.
[2]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J].兰台世界,2012:67-68.
[3]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12):5-11.
[4]魏波.中国文化战略:寻找大国崛起的精神支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3(5):33-36.
基金项目:
2015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成果,课题号L14BSZ035。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