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芳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
社会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公平研究
杨方芳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
现阶段我国正在经历着深度改革,社会不同阶层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而在这个时期,如何保证高等教育中的公平程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民关心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公平程度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继而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精英型人才。
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公平水平
我国高等教育是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我国人才成形的一个关键的阶段。而对于当前我国不平衡的发展情况来分析,我国所强调的普及型高等教育并没有如同政策中所提及达到公平性极高的程度。而针对这一激化矛盾的文艺,我党在十八大的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全面促进国家教育公平,而这也为我国的实现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因此,这就提出我国必须要在当前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解决好教育公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实现人民追求的社会公平。
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整体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大国,并且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方面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表现出不平等的发展水平,使得我国教育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质量水平和教育结果。这就使得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中,教育并不公平,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经过笔者的分析总结,一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我国学生要想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就必须要经过高考这一关键性的环节。尽管在设立高考时,国家教育部门希望通过公平性的考试方式来确保全国教育的公平程度,然而却由于各地发展程度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现象的出现。
(1)阶级上的差距表现出来的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社会中,阶级差距都是普遍存在的,而在我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在我国高考的分数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但是不同于平常的具体情况,分数并不仅仅与学生个人努力以及学生的天分有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受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区域的教育程度以及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教育水平高,并且家庭接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教育氛围好,他们的子女能够更简单的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反而家庭条件差以及区域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接受教育水平程度不高,并且更难获得教育资源,从而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
(2)高等教育学校招生存在着区域的差别导致高等教育不公平。
我国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分数标准进行招生,是根据区域内不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来进行招生计划的制定和完善。尽管我国开始强调这一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维持平衡,但这一问题仍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愈演愈烈。尤其在一些全国排名靠前的大学招生中,这一问题格外突出。
(二)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公平
(1)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我国目前有着各种不同部门所监督管理的不同水平的高等教育学校,而针对不同学校国家提供的财政支持也存在着天壤之别。财政支持上的差别不仅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环境,更是对学校的师资力量产生极为重要的约束。
(2)不同地区之间教育配置不公平,这主要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学校数量不一,学校质量相差甚远,并且国家教育部门对其经济拨款也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问题。
(三)高等教育毕业生面对的社会待遇不公平
在中国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学校的理解有着一致的观点,追求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在高考中考取更高的分数,从而选择更好的学校。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企业多数对人才的选拔是对人才手中文凭价值的选拔,从而使得优秀高校的毕业生十分抢手,普通学校的学生却疲于奔命,找工作的难度加大。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对学校评价是以学校的等级差别作为基础的,从而导致优秀学校越来越优秀,一般性的学校却发展的越来越差。而本应该利用教育拉近社会之间的差距,反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将这一差距进一步推大。
(一)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公平教育的价值取向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人的全而发展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才能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这也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最好体现。确立公平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科学设定目标层次,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以科学教育发展观理念为指导,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公平评价体系,克服片而追求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改善教育品质和增进教育公平。
(二)创新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要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入手,加强统筹规划、合理调整、科学配置所管辖范围内的教育资源,确保享受教育的权利不受地区、阶层、群体等因素影响。要逐步加强政府财政对各地区教育的均衡投入,针对农村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要纠治教育资源配置的“城市取向”,通过调配教育资源来缩小地区差距。
(三)推进制度建设,完善教育公平政策
依法治教是在社会转型期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贯彻落实依法治教,首先就得完善与教育相关的制度规定。在招生政策方面,要积极破除不合理的重点学校制度,改进完善招生制度,从政策层而最大限度减少入学机会不公平现象。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正确界定政府职能,不再区分部属院校、地方院校、行业性院校,进而消除在资金投入政策上的差异。在监督机制方面,要建立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双向监督,有效惩处和遏制教育腐败,坚决取消教育特权,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以及高校对招生专业和培养过程的把关,辅以社会各界对就业问题的重视,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实现高校培养、就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相对的教育公平。
[1]姜晓平,候婧辉.社会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公平研究[J].党政干部参考,2015(2):44-45
[2]高媛.论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4(12):6-7
[3]李莉.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来自俄罗斯的经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4):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