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素彬 (安溪文化馆 362400)
安溪茶歌的时代特性研究
许素彬 (安溪文化馆 362400)
安溪茶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南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溪茶歌用艺术的形式将安溪人民的采茶生活生动的表现出来,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针对安溪茶歌的时代进行研究,旨在传扬安溪茶歌,更好的继承茶乡人民的优秀文化传统。
安溪茶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乡文化
安溪茶歌是闽南茶乡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安溪的虎邱、大坪、西坪、感德等乡镇,它继承了茶乡人民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安溪茶乡人民集体智慧和审美情感体验的结晶。古老的安溪茶歌均以闽南话及安溪茶歌调演唱,语言通俗,曲调优美,内容丰富,形象鲜明。体式大多为七言四句一节,音韵和谐,层层转进,具有朴实、抒情、悠扬的山野风味和轻快、明朗的叙事风格。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以对唱为盛,特别是男女对唱。当前,安溪茶歌也登台入室,不少已发展为载歌载舞的表演唱。
茶歌来源于生活,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继承,安溪茶歌从内容、曲式、风格上都有较大的发展与变化,其内容更为广泛、调式更为创新、影响更为深入。
最早的茶歌,大多是茶乡人民的口头文学,口口相传,用闽南语传唱,是生活的写照,由感而发,即兴而生,俗中带雅、雅中带俗,优美淳朴,形式多样,内容极其丰富,有直接反映茶乡劳动生活的茶歌,茶歌中可窥见当时火热的生活场景,如:身系茶卡挂半腰,来去山顶挽茶叶,一叶半叶着罔却,若无艰苦钱勿着。
手采茶叶,口唱茶歌,伴随着一摘一采的劳动节拍,具有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特殊功能,还有反映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丰收的茶歌。如《日头歌》:日头出来红绸绸,一片茶园绿油油;满园茶丛乌加幼,春夏秋冬好丰收。日头出来红又红,茶山一片水琅琅;采茶姑娘满茶缝,身背茶卡采茶忙。日头出来金当当,茶山处处闹匆匆;制茶师傅好手工,制出好茶十里香。
茶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安溪茶歌表达的内容或是劳动的热闹场景,或是诙谐的生活趣事,更多的是既缠绵又大胆的情歌,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安溪的文化匮乏,信息闭塞,茶歌便成为维系人们劳动和茶余饭后的精神生活的食粮,,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更是催生出许许多多的感情色彩浓烈的情歌,包括试探、诘问、赞慕、初恋、相思、热恋、结婚、劝郎、思别、苦情、逃婚等,如小伙子对姑娘试探时唱道:一阵花味真清香,路边必定有花枞。那甘一朵来相送 ,呵佬姑娘会做人。
姑娘如有意思,便会含蓄地应和:
山顶一枞水蜜桃 ,备办一蕊要送哥;是哥俭嘴不敢讨 ,有存哥额免惊无 。
若姑娘无意,便会遭到以下的讽刺:
老鹞想吃水鸡踺,憨佛想要嗅香烟;劝你死了这条心 ,牛粪免想插水仙 。
如果小伙子和姑娘情意相投,他们会一同唱起情歌:
茶油下鼎清又清 ,麻油下鼎香过宫。你我两人若相定 ,不免媒人自己成 。
在闭塞的时代里,茶歌俨然是青年男女的媒人,许多青年以歌为媒,缔结百年姻缘。安溪茶歌成为文化匮乏时代里,年轻人生活的润滑剂,是乡村宝贵的文化风景,滋养了一代代乡村青年。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由于观念的不同,思维的动荡,许多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创新,在盲目的追新中渐渐沉寂,安溪茶歌也陷入了低潮期。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力弘扬,扎根于茶乡沃土的茶歌迎来了全新的复兴期,创作的群体与领域日渐强大和宽广,内容也更加丰富。如:太阳起来金又金,要吃好茶铁观音;人客有缘来斗阵,茶来罔泡罔谈心。
近几年来,安溪文化部门为了弘扬本土文化,到虎邱、大坪、龙门等地连续举办了“原生态茶歌邀请赛”,安溪茶歌迎来了创新与传承的高峰期,市里的一些大型演出,也邀请了安溪茶歌民间高手高添丁、高丽花等人参与,茶歌登上了大雅之堂,展示了乡土艺术的魅力。
如今,安溪茶歌充分显示其“生态”的活力和吸引力,创作的空间更为广泛,传唱的群体日益壮大,茶歌进学校,成为乡土教材,小学生也登上茶歌的舞台,自豪地唱起了自己编写的茶歌:正月算来桃花开,要唱山歌大家来。虽然小汉胆未壮,勇敢爬上赛歌台。他们稚嫩的歌声清脆而又甜美,在生态茶园的重峦间飘荡,传递着茶乡生生不息的精神和信念。
茶歌的范畴也从传统的写茶叙情中不断延伸,超越了采茶、饮茶、请茶等一般意义上的茶歌局限,原生态茶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都可入内,成为广义上的安溪茶歌。在创作上摆脱了原有的、较为单一的曲式,注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更具时代感和发展潜力如《想念乌龙茶》、《人到安溪不想走》《名茶铁观音》《安溪人待客茶当酒》、《敬你三杯铁观音》《茶乡有个女茶师》《采一片新绿送给你》等,《安溪人待客茶当酒》中的“安溪人待客茶当酒,茶杯一端就是好朋友”,《茶乡有个女茶师》中的 “茶乡有个女茶师,俏丽动人赛西施,茶树下生茶园里长,生来就是个茶痴”,《采一片新绿送给你》中的“这是一片绿色的土地,风也飘香水也流蜜,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多少欢歌多少笑语”,富有浓郁的茶乡风格,更加自由宽广地抒发了对安溪大地的眷念和热爱,既写出了乌龙茶铁观音悠久而神秘的历史,茶乡的风光,还展现了茶乡的美好前景。
通过上文对安溪茶歌近几年的发展变化进行详细的描述,概括了安溪茶歌具有的鲜明时代特性。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更加广泛,在强调生态文化、绿色文化的今天,安溪茶歌也将秉承这一观念,更好地传承下去,安溪茶歌文化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宣传,成为闽南茶乡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孙海波. 安溪茶歌艺术特点分析研究[J]. 福建茶叶,2016(4).
[2]战山. 浅谈我国茶歌发展及艺术特色——以安溪茶歌为例[J]. 福建茶叶, 2016(10).
[3]李亚东. 安溪茶歌的原生态音乐研究[J]. 福建茶叶, 2016(9).
[4]任红星. 安溪茶文化与安溪茶歌的发展与传承[J]. 福建茶叶,2016, 38(8).
[5]叶彦. ①安溪茶歌艺术特点研究与发展现状调查[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5(2).
许素彬,女,1967年生,福建安溪,本科,群文馆员,研究方向:音乐、文学、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