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虚无——空间理论视阈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2016-07-13 08:55:37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330031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
关键词:侍者海明威咖啡馆

刘 柠 (南昌大学 外国语学院 330031)

城市·空间·虚无——空间理论视阈下《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刘柠(南昌大学 外国语学院330031)

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写作顺序,突出了空间元素承载的社会、历史与宗教意义,对塑造小说人物、深化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空间批评理论为基础,试从小说构建的空间解读人物的生存状况与精神困境,揭示作品的深刻主题与艺术风格。

空间理论;《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心理空间;城市空间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海明威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海明威以其独特的风格成功地塑造了又一个海明威式硬汉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不同年龄阶层人们的精神状态,展现出巨大的时空和艺术张力。在小说独特的空间中,海明威思索社会与人生、生存与死亡、勇气与尊严等主题,表现了生命个体无处逃遁的艰难处境。本文拟从空间批评理论对小说的空间进行分析,揭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小说深刻的主题内涵。

一、空间理论概观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把握世界的两个重要维度,任何故事的发展都以时空转移为依托。传统小说主要以时间为叙述线索,完全忽略了空间元素的运用。1945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发表的“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一文扭转了这一局面,该文从语言的空间形式、故事的物理空间和读者的心理空间三个侧面分析了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突出了空间理论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为文学的空间形式研究奠定了基础。法国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1974年出版的《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了社会空间理论,对于后现代“空间转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指出空间不仅是静止的社会关系发展演变的平台,更是动态的实践过程,并把空间区分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20世纪后期以来,空间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加布里尔•佐伦在《走向叙事空间理论》中建构了被认为最具实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空间理论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本空间结构的三层次,即地志学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与此同时,爱德华•索亚、福柯、加斯东•巴什拉、洛特曼等学者研究成果斐然,进一步推动了空间理论的巨大发展。文学文本的空间阐释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读者深刻体会小说内涵,也为文本解读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心理空间:人物的空间化塑造

空间理论既关注物质维度,又关注精神维度。文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的潜意识活动,因此心理空间成为空间理论关注的重点对象。小说伴随空间位移产生的对话、独白塑造出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小说情节发展的过程就是层层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

小说以倒叙形式展开,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西班牙咖啡馆,老人年过八旬,孤苦伶仃,经济上的富有无法帮助他找到生存的意义,他因绝望而自杀,每晚来咖啡馆买醉,只有在干净明亮的咖啡馆才能找到“家”的归属感。老人虽年事已高,双耳失聪,但仍保持做人的尊严,即使喝醉也不忘付酒帐和小费,走路不稳却很有神气,一个海明威式“重压下的硬汉”形象被鲜活地刻画出来。

相比不愿回家、留恋咖啡馆的老人,物质至上、自私冷漠的年轻侍者一心赶着回家陪老婆睡觉,他抱怨从未在三点前睡过觉,未到打烊时间便粗鲁地把老人赶走。年轻侍者迷失在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中,根本无法体会干净明亮的地方对于老人的重要性。

同情关心老人的年长侍者与老人一样感觉寂寞空虚,对于预示孤独和死亡的黑夜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年长侍者打烊后来到酒吧感受与咖啡馆的差异,他不喜欢酒吧,因为“没有擦得很光洁,人所需要的只是虚无缥缈和亮光”,空间的变换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老人和年长侍者喜欢干净明亮的地方,他们需要这样的明亮鼓励自己战胜精神的空虚和心灵的孤寂。

通过三个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构建的心理空间所形成的认知反差,小说达到戏剧性的反讽效果,作者成功地向读者阐述了他对人类晚年生活的看法和对虚无的理解。笔者认为这或许成为海明威晚年身受多处战争创伤,大彻大悟之后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所在。

三、城市空间:存在的真实与虚无

小说的人物、主题和情节围绕咖啡馆展开,阐述当下社会现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正如列斐伏尔所说:“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涵着某种意义”。这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相契合,在简洁的文字和鲜明的形象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小说开头以独特的选词炼句成功地营造了萧条的气氛,“夜”“灯光”“树影”“灰尘”象征性地暗示了当时灰暗的时代背景。小说创作于1933年,亲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不仅身受重创,心灵的创伤也再无法愈合,“像神圣、光荣、牺牲这些空洞的字眼总令我困窘……光荣的东西没呈现光荣,而牺牲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只是把肉埋掉罢了”。战争的体验使海明威这一代人对生活感到悲观失望,对生命的本质和生存的意义产生了质疑。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海明威传达的就是这一主题:生命的本质是虚无飘渺。年长侍者戏仿《传道书》中的祷告词,用nada替代了祷告文中的“神父”“天堂”“欢呼”“原谅”,凸显战后人们宗教信仰的沦丧和虚空迷茫的生活状态。

城市空间的人际交往冷漠无情:侄女救下老人只因“害怕他的灵魂”,年轻侍者对待老人态度恶劣,与年长侍者也无法交流,麻木不仁的酒吧招待咒骂年长侍者……干净、明亮的咖啡馆与冰冷、黑暗的人物内心形成鲜明的对照,海明威也尝试引导读者推测和反思老人自杀的社会原因,人物的对话使人与人之间的不理解和冷漠的生存状态暴露无遗,体现了城市文明中的精神危机、道德准则的缺失和价值体系的崩溃。然而,“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却象征光明、秩序与尊严,是海明威内心追求的平静祥和的心态。面对充满虚无的现实,人类需要光亮和秩序重建生活的自尊以战胜可怕的精神危机。

海明威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成功地向读者呈现了一幅真实生动、意蕴深刻的生存图景,三个不同的角色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奇妙地聚集在这间干净明亮的咖啡屋,共同展示城市化语境下充满悖论的现代人的生存现状。空间的运用使读者更加关注小说意义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出海明威对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存意义的深刻洞察,于平淡中见深远,于简约中见博大。

[1]Frank Joseph. Spatial Form in Modern Literature.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0.

[2]Gabriel Zoran. Towards a Theory of Space in Narrative. Poetics Today 5.2,1984.

[3]Lefebvre,Henri.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 Donald Nicholson-Smith.Cambridge,Massachusetts: Basil Blackwell,1991.

[4]库尔特•辛格,周国珍译.海明威传[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179.

猜你喜欢
侍者海明威咖啡馆
韩国Teri咖啡馆
现代装饰(2022年4期)2022-08-31 01:40:08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海明威名言
银潮(2021年1期)2021-01-16 09:12:14
海明威:《雨中的猫》
差咖啡馆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早已提前死去
金山(2017年12期)2018-01-08 19:20:38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
小说月刊(2015年8期)2015-04-19 02:41:25
各有安宁
国学(2014年3期)2014-03-20 20:27:18
水上咖啡馆
环球时报(2009-12-01)2009-12-01 11: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