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域下杜甫诗画语篇的英译研究

2016-07-13 07:41龚晓斌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名作欣赏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诗画模态英译

⊙龚晓斌 贾 佳[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多模态视域下杜甫诗画语篇的英译研究

⊙龚晓斌贾佳[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诗画是我国极具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其中杜甫诗画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乃后世难以企及。诗与画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因此其具有典型的多模态特征。传统的诗译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的探讨,图片对译文影响的讨论并不多见。杜甫诗画语篇的多模态英译研究主要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对不同的译本进行比读分析,旨在引起相关学者对诗画英译,以及多模态翻译前景的关注度,使外国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杜甫诗画。

关键词:多模态诗画语篇英译杜甫

诗画,顾名思义,是诗与画的融合。诗画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独特和重要的一部分,它既凝聚了我国古诗的独特神韵,同时又融合了我国国画的深远意境。中国的诗画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通常来讲诗画分成两类:诗画与画诗。诗画,又称题诗画,是诗人或画家根据诗中之景所做的画,并将该诗题于画中一角;画诗又名题画诗,是由诗人或画家由画而感,做出诗文并题于画上。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诗画还是画诗都是诗画一体的文学作品,它们统称为诗画语篇。我国的题画诗等诗画语篇最早始于唐代,创始者为杜甫。杜甫题画诗作品数量之多以及影响之大,全唐代实数第一。诗画语篇既包含诗文,又包括图片、颜色等符号系统,因此,诗画语篇具有多模态的特性。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为诗画语篇的英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

张德禄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分为四个层面: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以及表达层面。从文化层面来讲,多模态诗画语篇翻译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向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观众传达最有效的信息,使受众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诗画。胡壮麟认为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三方面。张德禄表述的内容层面包括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译文的意义层面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以及谋篇意义。依据Kress & van Leeuwen的多模态视觉分析法,诗画语篇的意义层面与之对应,包括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张德禄认为“在形式层面上,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相互关联,共同体现话语意义”。表达层面是借助媒体来实现意义的传播,张德禄认为表达层面是“话语最终在物质世界表现的物质形式,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两大类。语言的包括纯语言的和伴语言的两类”。在诗画语篇多模态英译研究中,纯语言指的是译文本身,而伴语言包括译文布局、字体大小以及音律节奏等方面。

作者将按照以上框架对杜甫诗画语篇的翻译进行多模态视域下的探索研究,从多模态角度初探诗画英译的特点,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多模态英译中的翻译策略,提升学者对多模态翻译以及诗画语篇英译前景的关注度。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杜甫诗画语篇的翻译研究

1.文化层面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地理背景的诸多不同,译者们往往会遇到由地理、历史、语言等因素引起的翻译难点。地理和历史因素往往与我国的文化背景相关,诗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并权衡原文中相关词语是否带有某种特殊意义或情感。一般来讲,语言因素主要指汉诗中缩略语的使用、词性的变化,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在现代汉语中仅仅指其表面的意思,而在古诗中,其代表的含义是妻子与子女。此外,汉诗另一大特色即为词性的活用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例如上文中的“愁何在”,“愁”既有名词又有动词的词性,该语境下应为名词意义“;何在”有反问的意味,即为“哪里还有忧愁”。

2.语境层面语境指的是语言所处的环境,胡壮麟把语境进一步区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主要针对翻译中一词多译的现象,例如《画鹰》中的“兔”应根据上下文语境翻译为灵活狡猾的“hare”,而不是乖巧文静的“rabbit”。诗画语篇英译的情景语境包含两点,分别是图片语境与创作背景语境。例如杜甫的《月夜》,在诗译过程中,倘若脱离图片这种情景语境,译者们很难直接将“清辉”与“月光”联系在一起;同样,若脱离原文的创作背景语境,译者则很难理解“双照”蕴含着“诗人与妻子双方的思念之情”这一引申意蕴。语境层面中的文化语境主要指汉诗中词语的关联意义。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鬼”中有关“朱门”的英译。从字面上来讲,“朱门”仅仅指红色的大门,但是在中国古代,高官豪门为了彰显自家的豪华阔绰,他们往往将大门漆成朱红色以此来与穷苦人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在汉语的文化语境中“朱门”预示着豪门贵族的意思,而这一联想意义在英文语境下却是缺失的。为了外国读者们能更好地理解,译者在诗译过程中应该补充关联意义。

3.内容层面内容层面包括意义层面和形式层面。在形式层面,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相互关联,共同体现了话语意义。诗画系统包括图片、文字、颜色等不同的符号系统,不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意义的表达。就意义层面来讲,译文的意义层面包括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以及谋篇意义;Kress & Van Leeuwen构建了图像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表达意义,将这三种功能意义与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对接。笔者将从以上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诗画及其译文在意义层面的表达和关系。

(1)概念意义&再现意义。多模态语篇的概念功能在视觉语法中体现为一种再现。从该角度上讲,图片对译文的作用主要从其所表意象、表达内容以及表达情感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就其所表意象而言,由于诗画语篇有着诗与画相依相生、相辅相成这一独特个性,诗画所表意象之间往往是融合以及互补的关系。如图1杜甫的《兵车行》,画面中不但再现了诗中描述的官府强行征兵导致百姓生死离别、妻离子散的悲惨状态,更是以直观的画面形式强烈地表现出官府的霸道、送行人的悲怆,以及无数百姓的绝望之情。另一方面,译文的后半段均以语言形式延伸并拓展了图片所表达的内容——统治者对百姓长期以来的精神桎梏。由此可见,图片是译诗最直白的再现,而译诗则是图片内容的升华。就其表达内容而言,图片不但对译文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有助于译者的理解和表达。就其表达情感来看,诗画图片既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等直观意象传递感情,同时还可以通过图片整体的色彩布局奠定诗画语篇的整体感情基调。如图《兵车行》中送行人的悲苦表情、依依不舍的动作,以及官兵不屑冷酷的姿态,无一不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百姓们苦不堪言的悲惨生活。

(2)人际意义&互动意义。从图片的角度来看,指的是图像的制作者、图像表征的人或物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关系。而从译文的角度来看,其指的是译文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共鸣。一般来讲,图片的互动意义主要由接触、社会距离、态度等要素构成,而译文的互动意义主要靠人称以及句式的选用来表达。以杜甫的《画鹰》为例,图片的整个画面给人以一定的距离感,体现了鹰的不屈豪情。从译文选用的句式来看,诗文最后一句的翻译采用疑问或反问的形式,更能引发诗画语篇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3)谋篇意义&构图意义。图片的构图意义指的是语篇成分的空间顺序,图像观看者通常一眼就能获取的整体形象,其三种主要机制为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从构图意义来看,图片提示出很多言外信息。而对于文本来讲,其谋篇意义主要由文本布局来体现。如图1《兵车行》中,原文题于画面左上角,无论是其原文本还是译本的排列从视觉角度讲都很整齐,如同一支官兵队列,给人以严肃之感。

4.表达层面张德禄提出实现意义传播的媒体形式主要由声波传导的声音符号和由笔等生成的书写符号。诗画语篇及其英译从表达层面来讲属于书写符号。诗画语篇及其英译在实际表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文章布局、字体大小、音律节奏等伴语言因素,使原文意义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传达和转换。例如许渊冲《画鹰》的译本中,译文前两句(A frosty wind from silk scroll seems to rise/ A superb falcon appears to the eyes)中清辅音/s/出现的较为频繁,有利于为诗文奠定宁静肃穆的基调。

三、结语

诗画语篇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多模态性,在诗画语篇英译过程中,译者不但要综合利用音律节奏、文体布局等相关因素,更要巧妙并充分利用图片对译文的影响与作用,以便原文意义得以最大程度的表达。本文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对比分析了诗画语篇的不同译本,以期提升学者对诗画语篇英译以及多模态翻译前景的关注度,使国内外更多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华诗画文化。

参考文献:

[1]东方乔.题画诗源流考辨[J].河北学刊,2002(4).

[2]顾正阳.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3]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4]Kress,G.&T.V.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Routledge,2006.

作者:龚晓斌,博士,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贾佳,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诗画模态英译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诗画田园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小”的英译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