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2016-07-12 08:53钱婷婷孙志强
科技视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内容

钱婷婷 孙志强

【摘 要】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由于金融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客观上要求当前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新时期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

0 前言

在我国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货币银行学是大多数经管类专业所开设的金融基础课。作为金融学的基础部分,货币银行学是经管类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最重要课程之一。围绕独立学院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入分析当前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质量,进而完善学生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其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 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有所欠缺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经济类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适用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的各个专业。但由于经管类各个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尽相同,各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侧重点上也应该有所差异。然而当前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却往往不是从各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而是主要沿袭了传统的内容组织架构,依据同一教学大纲来组织教学,仅仅根据各个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计划课时的长短做简单调整。其出发点是为了保证知识的内在连贯性、逻辑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相对集中和统一。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方面造成了不同专业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无法真正实现因需施教。另一方面由于货币银行学传统的内容体系具有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的显著特征,当遇到课时相对少的专业,教师在内容取舍上主观随意性较大,也影响了教学的成效。

1.2 教学内容的结构不够合理

从金融发展史看,20世纪60年代后,欧美金融市场的融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将越为明显,即通过商业银行借款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提高。而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受“大财政、小金融”的格局长期影响, 金融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缓慢。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金融机构种类少,金融工具匮乏,因此金融学科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我国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结构调整滞后于国内外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造成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结构不够合理。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宏观金融,强调对货币供求、货币流通和货币政策的讨论和分析,而缺乏对微观金融的分析和讨论,对金融市场的运行、金融工具和企业融资方式的讨论和分析不足;重视间接融资, 而对直接融资的讨论和分析不足;重视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讨论和分析,而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分析和讨论不足;重视定性分析,而对定量分析的研究不足。

1.3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金融是现代经济最活跃的组成部分,金融领域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与之相比,当前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就显得比较陈旧。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明显滞后。对传统货币银行学理论介绍较多, 对现代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却涉及较少,即使涉及也往往是点到即止,适用性不强,不能充分及时反映新时期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这就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况相脱节,进而影响教学的成效。

2 新时期独立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措施

2.1 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一方面,强调学生学习货币银行学的重点应该是和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经管类各个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不同,各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的差异性,要在教学内容侧重点上体现出这一差异,打破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要,选择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和要点,从而实现货币银行学的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大致分三部分:一是,对货币、信用和利率等基本范畴介绍,二是,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包括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研究,三是,宏观金融分析,包括货币政策、货币供求和通货膨胀及紧缩。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范畴的基础上,重点在于深入学习与个人和企业关系比较密切的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例如金融工具、金融市场、投融资方式、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理解货币供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及其影响等部分宏观金融内容,对金融创新也要有所了解。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除了应全面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外,同时也应该重视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内容的讲授,即以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等内容为重点,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各类业务。但是在宏观金融理论部分国贸专业的要求要高于会计专业,除了要理解包括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内的各类金融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外,还应了解更深层次金融创新、金融深化、金融危机理论以及金融理论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应该全面,但是深度应该比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会计专业低,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另一方面,要减少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的地方,例如货币银行学基本范畴中的货币价值形态和职能这部分的内容与政治经济学相重复,而宏观金融部分中关于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和西方经济学相重复,对于重复的部分要适当缩减。

此外,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为了增强学生开放经济环境中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的实践能力,将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内容被逐渐纳入到了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中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但事实上,受制于课时的限制,当前各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中往往对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较少涉及。对国贸专业而言, 由于对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部分要求较高, 因此另外专门设有后续必修课《国际金融》,所以减少这部分内容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是合适的。但是对于会计学专业以及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国际金融往往是这些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因此真正选修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部分内容的缺失会造成这些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在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中补充基本的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内容。

2.2 要顺应新时期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保持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近年来,国内外的金融活动不论是在微观领域,还是在宏观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货币银行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方面必须从金融基础理论层面进行阐释;另一方面必须紧密联系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把新时期金融领域中现实性很强的新成果以及教改教研的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要改变传统金融内容比重过高,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新内容缺失的现状。传统金融基本范畴和理论的部分固然是基础,但是应更注重锻炼学生运用金融知识的能力,注重金融基本原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重点讲授与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突出货币银行学知识适用性和实用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对微观金融、直接金融、金融机构(特别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子市场以及金融理论和实务创新的介绍。要及时将金融脱媒现象、金融创新现象、金融微观化趋势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出来。对于学生而言,新型金融工具、新型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以及前沿金融理论等新时期的金融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十分有益。

在具体操作层面,一方面要适度提高教学大纲与教材的修订频率,另一方面可以将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从结构上设计成基础性教学内容和选择性教学内容两大教学模块。前者包括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涵盖的基本范畴、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等内容,内容相对稳定,约占整个教学内容的60-70%。而后者是指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由教师自主选择的、反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金融领域理论和实务新发展的教学内容,约占教学内容的30-40%。这部分内容相对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及时动态更新,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2.3 加强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通过不断建立、丰富和完善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将课堂理论教学、金融业务实践教学、课外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理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货币银行学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可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两个环节。

货币银行学课程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包括金融模拟实训,各类金融业务实践专题讲座和专业学术讲座,案例分析、课程论文(方案设计)等等。例如,借助银行、证券等各类金融模拟实训课程的软件平台或沙盘,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场景、流程或证券交易情境,加深学生对抽象金融业务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而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使教师有机会走向社会,走进各类金融机构,深入了解金融实践和金融创新的现状,学习并及时吸收当代最新的金融实践和金融创新知识,另一方面计划邀请相关的金融专家任教或者开授专业讲座。通过介绍鲜活的业界资讯、实践创新以及理论前沿,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围绕货币银行学课程,还可以广泛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包括热点问题专题调查研究、金融机构实地参观学习以及各类金融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校外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形式的综合应用,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完善,将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健.“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与质量保证体系创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8):13-14.

[2]解凤敏,朱欢.金融业态变化与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体系扩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5):73-77.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设计教案 重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