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藏在变通里
——弄拙成巧法

2016-07-12 07:10田学正
发明与创新 2016年39期
关键词:佣人浊酒清酒

◆田学正

弄巧成拙这个成语大家都熟悉,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叫做“弄拙成巧”的方法,可以帮助发明创造者在不经意间打开通向成功的另一扇门。

浊酒变清酒

日本商人鸿池发现佣人在制酒间偷喝米酒,便走过去狠狠地批评了他,可佣人谎称只是想品尝一下新酿米酒的味道。

鸿池心想:这家伙不老实,不宜留在这里帮忙,便毫不客气地要佣人收拾东西离开他的作坊。佣人十分恼怒,临走时决定报复一下。他将火炉灰偷偷地撒进作坊的米酒桶,然后高兴地离开了。

那时日本生产的米酒本就混浊,撒了火炉灰的浊酒一定卖不出去,佣人心里大概是这样想的。然而,事情出乎意料。第二天早上,鸿池到放置米酒桶的作坊查看,惊奇地发现米酒桶底沉淀着一层火炉灰,米酒像变魔术似的变得清透。

没想到火炉灰竟有澄清浊酒的作用!鸿池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欣喜若狂,想到如果能把混浊的米酒变成透明的清酒,一定会销路大开,于是马上研究制清酒的方法。

经过多次试验、改进,他终于发明了一种高效实用的浊酒清化法,并将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酒叫做日本清酒。日本清酒一上市,人们就刮目相看,宾馆、饭店大量订购这种酒以宴宾客。随着日本清酒的源源售出,鸿池的名气越来越大。

紫色物质当染料

浊酒清化法的发明,属于别人“弄拙”自己“成巧”。还有一种情况,则是自己“弄拙”自己“成巧”。

1856年,18岁的研究生威廉·亨利·珀金正在实验室进行合成抗疟疾特效药物金鸡纳霜的工作,这种药物必须从南美一种金鸡纳树的树皮中提取,价格十分昂贵。由于不知道金鸡纳霜的准确分子结构,珀金只有通过不断试验来摸索。

一天,他操作失误,烧瓶中出现了一种沥青状的黑色残渣。为了能够继续试验,他只好去把烧瓶清洗干净。考虑到这种黑色物质多半难溶于水,他准备用酒精清洗烧瓶,当加入酒精后,奇迹发生了:黑色物质被酒精溶解成了美丽夺目的紫色物质!

当时人们的衣物都是用难以保存且容易掉色的天然植物染料染色,而且色彩鲜艳度不能令人满意,珀金马上想到了用这种紫色物质去染布。可是,用这种物质染上色的棉布用水一洗,颜色就几乎掉完了!

他没有灰心,又用毛料和丝绸去试验,结果发现这种无法在棉布上染色的物质,却可以非常容易地将颜色染在毛料和丝绸上,而且比所有天然植物染料染的颜色都鲜艳,放在肥皂水中搓洗也不褪色。

这种紫色物质就是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染料——苯胺紫。苯胺紫不久便风行世界,珀金一下子成为了举世公认的染料权威。

拙中藏巧有原因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些事情眼看失败已成定局,然而有心人却能弄拙成巧,获得发明创造成果。弄拙成巧看似纯属偶然,但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偶然中含有必然。

第一,要有人去“弄拙”。如果佣人不弄拙,哪有鸿池的偶然发现?因此,发明创造者要潜心于实践,长期去“弄”,即使出了“拙”也不要灰心,这样才有可能碰上“成巧”的机遇。

第二,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发明创造讲究机遇,但当机遇到来时,并非人人都能觉察。就像你看到草丛中的蚂蚱在蹦,如果不做好准备,怎么能把它逮着?珀金如果没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没有长期试验的经验,在发现黑色物质时,怎么会把它与衣服染料联系在一起?巧遇机遇,需要有创新意识和聪明的头脑。

第三,“成巧”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上面的例子,我们很容易发现当事人思维灵活变通,富于联想,善于运用逆向思维,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否则,无论他人“弄拙”还是自己“弄拙”,除了懊悔外,怎么都悟不出发明创造的灵感。

猜你喜欢
佣人浊酒清酒
中田英寿:从足球运动员到清酒老板
烫一壶清酒
被呼来唤去的“佣人”
清酒的米水传奇
斟一杯浊酒,谱一曲清歌
浊酒天涯是归期
一壶浊酒喜相逢
吝啬鬼
供奉清酒
说“浊酒一杯家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