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单蕾,孙慧,王占黎,郭海涛,艾勇(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适时提速
——中国天然气行业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
刘勇,单蕾,孙慧,王占黎,郭海涛,艾勇
(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
摘 要:2015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为1304.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6%;天然气消费量为193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72%,增速降到历史低点;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约6000千米,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7万千米。2015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适时提速;非油企业抄底天然气产业,天然气资本多元化成为大势所趋;石油天然气勘探区块首次公开招标,油气资源上游领域改革正式破冰。预计2016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超过2050亿立方米,市场总体仍会供应过剩,但受大规模煤改气和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的影响,季节性矛盾仍会突出。油气管网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值得期待,居民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或在年内实现。区域管网和支线管道将成为未来储运设施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储量;产量;消费量;基础设施;LNG
1.1 天然气储量再创历史新高,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
续两年超过万亿立方米
2015年,尽管上游投资缩减,但受储量增长高峰期惯性影响,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仍保持“十二五”以来持续增长态势,连续两年突破万亿立方米,中国的天然气、页岩气和煤层气等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合计达到1.12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涪陵、长宁和威远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4373亿立方米。2015年,中国天然气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为4860.97亿立方米,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至5.63万亿立方米[1](见表1)。
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仍以中国石油为主,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2015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70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51.0%,较2014年的43.6%上升7.4个百分点,连续4年超过4500亿立方米,实现了油气储量的有序接替[2]。
表1 2015年中国天然气储量
1.2 天然气产量持续稳步增长,增速有所下降
2015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公司统计口径)达到1304.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约21.1亿立方米,增长幅度约为1.6%,增量和增速均低于上年(2014年增量为95.1亿立方米,增幅为8%)。国土资源部统计的我国天然气产量数据为1332.53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产量为1243.57亿立方米,煤层气为44.25亿立方米,页岩气为44.71亿立方米[1]。
中国的天然气生产依然以中国石油为主(见表2)。中国石油的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西南油气田仍然是中国天然气产量最大的三个油气田,2015年这三个气田的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374.6亿立方米、235.5亿立方米和154.8亿立方米,合计产量764.9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58.6%。其中,长庆油田比上年减产6.9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保持稳定,西南油气田比上年增产17.5亿立方米。
表2 2015年中国各公司天然气产量[3]
1.3 天然气消费增速创新低,局部时段出现供应缺口
2015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煤价持续低位运行、产业结构升级、气价机制尚未理顺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的经济性继续下降,中国的天然气消费依旧低迷,工业、发电、化工和交通等用气行业的需求增长乏力,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总体仍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供气企业往往通过压产、转售长期合同LNG资源、按照“照付不议”合同最低量进口资源等措施匹配市场需求。全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932亿立方米①表观消费量=国内常规气产量(1335.98亿立方米)+煤制气产量(13.9亿立方米)+进口量(61 3.99亿立方米)-出口量(32.41亿立方米)-储气库注气量(40.68亿立方米)-LNG库存变化(-4.95亿立方米)。,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消费增量为106亿立方米(2014年增量为134亿立方米),增速达到历史低点,降为5.72% (2014年约为8%)。
与此同时,冬季用气高峰导致供应紧张再次出现,其中华北地区最为突出。受持续煤改气、极端低温天气以及气价下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华北地区冬季用气需求大增。2015年末至2016年的采暖季,华北地区日均用气量接近1.50亿立方米,增幅达到23%,高月高日用气量为1.93亿立方米,增幅近40%。储气库建设滞后、下游燃气公司调峰设施短缺、严重雾霾致LNG船舶靠岸困难等多重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北京市于2015年12月和2016 年1月连续两次启动了天然气供应应急措施,通过公共建筑限温、工业生产用气停供等措施保障居民用气,缓解用气紧张。
虽然消费增量和增速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中国的天然气利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展,覆盖范围和人口仍在不断扩大。2015年,中国城市燃气行业的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7.5%,气化人口超过3.2亿人(含县城用气人口),城镇人口气化率超过42%。在交通领域,天然气汽车稳步发展,2015年中国天然气汽车产量为24.47万辆,比上年下降10.5%,保有量增至420万辆,加气站增至7100座。
1.4 天然气骨干管网更趋完善,重点区域管网和储气库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中国新增天然气管道约6000千米,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7万千米,形成了以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系统、川气东送、西南管道系统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已经形成,干线管网总输气能力约为2800亿立方米/年,并已在西南、环渤海、长三角、中南和西北地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
全年投产的天然气管道包括哈尔滨-沈阳输气管道长春至沈阳段,山东天然气管网青岛-威海段干线管道,济南-青岛输气管道二线工程,港清三线霸州分输站-大港末站段管道,太原-长治煤层气管道,黎城-沙河煤层气管道,华县-潼关工业园输气管道,中卫-贵阳输气管道陇西支线、马坊分输站-永川工业园供气支线,西南油气田雅安供气管道,广西管网平果工业园支线,气化邯郸一期工程(南乐-肥乡段),仁怀至习水天然气管道等。与此同时,西气东输三线东段正在稳步推进。
2015年8月1日,哈尔滨-沈阳段管道全线贯通。哈沈输气管道对缓解东北三省天然气供应压力,进一步促进和带动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月15日,山东天然气管网青岛-威海段一次投产成功,至此,山东天然气管网干线全线建成投产。山东天然气管网工程的建设,为山东沿线各地市天然气的安全平稳供气提供了保障。9月23日,济南-青岛二线输气管道工程全线贯通,为中国石化首座LNG接收站的汽化LNG大规模外输华北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又添一道能源安全保障线。11月24日,港清三线霸州分输站-大港末站段管道成功投产,标志着港清三线全线建成投产,这不仅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天然气管网系统的优化,大幅提升了管网的安全性,更为京津冀多个地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绿色能源”。
煤层气管道的建成,为非常规气的外输奠定了基础;广西、贵州、河北等省内支线管道的建成投产,有效地缓解了省内未通天然气的地市和工业园的用气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西南、环渤海、珠三角等区域的天然气管网系统。
2015年,中国储气库建设稳步推进。长庆油田首座地下储气库——陕224储气库投产注气,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国天然气管网季节调峰和事故应急的保障作用。截至2015年底,中国储气库总数达到24座,设计工作气量约176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达到55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8% 。
1.5 天然气进口量持续增加
2015年,中国共计进口天然气614亿立方米(公司统计口径),比上年增长6.31%。其中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为355.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6.4亿立方米,增长8.0%,占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7.9%;受需求疲软的影响,中国LNG的长期贸易合同基本按照合同低限进口,现货进口亦有所减少,LNG进口量小幅增长,2015年进口量为258.4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占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2.1%。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5年中国LNG进口量为1832.2万吨,比上年减少150.6万吨(2014年为1982.8万吨),降低7.6%,LNG进口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1.6 LNG项目核准速度放缓
2015年,国家发改委对LNG接收站项目的核准速度放缓,全年共核准1项,为浙江舟山LNG一期项目,该项目隶属于新奥能源,接收能力为300万吨/年,包括2座16万立方米LNG储罐、LNG加注工艺系统及配套辅助设施等,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2017年建成投产。
2015年,中国的LNG接收站无新项目投产,已投产的LNG接收站保持11座不变,接收能力达到4080万吨/年(不含九丰等中转站);已获核准正在建设的LNG项目有6个,二期扩建的项目有3个,合计接收能力2400万吨/年;已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待核准的LNG项目有3个,合计接收能力860万吨/年(见表3)。
表3 中国LNG接收站建设情况(截至2015年底)
LNG资源引进方面,2015年中国签署LNG购销协议一份,为2015年10月中国华电集团与BP签署的为期20年的100万吨/年LNG长期合同。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签署的LNG进口长期合同规模达到4355万吨/年,其中,中国海油为2090万吨/年(占比为48%),中国石油为1025万吨/年,中国石化为1080万吨/年,中国华电集团为160万吨/年。
2.1 油价跌跌不休,天然气价格改革适时提速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逐步实现市场化,使其价格逐步接近其市场价值,最终实现门站价格与替代能源价格形成关联和动态调整的机制,并随国际油价水平而波动。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为推进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2015年,国家连续两次大幅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将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并轨,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建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宣布全面建立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明确提出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等措施,都在助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
非居民用气价格首次大幅下调,增量气、存量气价格并轨。2015年4月1日,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正式并轨,国家发改委首次大幅下调非居民用气价格,各省份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气最高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04元,并试点放开直供用户用气价,同时要求在年内全面建立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至此,原定于2015年年底实现的天然气价改“三步走”提前完成,天然气价格改革完成“破冰之旅”,为未来深化天然气价格改革,特别是价格完全市场化打下了基础。增量气、存量气价格并轨旨在让国家首先形成一个整体的天然气价格,然后通过天然气交易市场,慢慢形成上、中、下游都适应的市场化价格。
非居民用气价格再次下调,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2015年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下调天然气价格,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降低0.7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非居民用气从固定价格改为浮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向市场化迈进了一步。此次调价有利于减轻下游用气行业的负担,促进经济增长,但上游生产开采的利润将受到较大影响。统筹上下游利益,推动天然气价格更加合理地反映供求关系,天然气体制改革仍需大力推进。
国家宣布全面建立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逐步理顺居民用气价格。201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计划2014年底前在所有已通气城市建立居民阶梯气价制度,并将居民用气分为三档。2015年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中国将全面建立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在做好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理顺居民用气价格,由此中国的水、电、气三大公共资源品都将进入阶梯定价时代。随后实施阶梯气价的城市有北京、滕州、珠海、佛山和钦州等。北京于2015年9月29日正式公布了民用阶梯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两套方案,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滕州于2015年12月22日举行了城市管道天然气居民阶梯价格听证会;珠海于2015年12月23日对管道天然气进行调价;佛山于2015年12年23日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调整管道天然气价格,阶梯气价分三档,分别为3.40元/立方米、3.74元/立方米、4.76元/立方米;钦州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天然气居民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居民生活用气实行阶梯价格体现了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合理用气需求,也反映了天然气资源的稀缺性,有利于引导居民合理用气、节约用气,能对缓解供气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成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加速天然气市场化进程。2015年1月5日,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组建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将按规定开展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油等能源品种的现货交易,并提供相关的交易服务。2015年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试运行,成为中国首个多元化资本参与建设的石油天然气现货市场。从9月中旬开始,交易中心日交易气量均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日最高交易气量突破1.5亿立方米。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下发的关于降低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中,明确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在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并要求非居民用气加快进入该交易中心,由供需双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开交易,形成具体价格,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面实现非居民用气的公开透明交易。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运行,有利于中国在天然气领域内形成公允的市场化价格,为全面放开天然气价格创造条件,推动中国天然气定价由可替代能源定价向完全市场化定价机制转变,也有利于中国天然气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市场,提高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明确提出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加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2015年10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具体到天然气领域,就是“尽快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加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政府只监管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管道运输价格和配气价格。”这被认为是价格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2 非油企业积极引进国际资源,天然气资本多元化成为大势所趋
由于油气国际贸易价格的走低,国内非油企业进入油气行业的积极性大增,中国华电、华信能源、北京燃气、新奥能源、广汇能源等企业已与国际天然气贸易商签订了购气或战略协议,有意进入天然气资源供应商的行列。
2015年10月,中国华电集团与BP签署了100万吨/年的LNG购销协议(为期20年),与兰亭能源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拟从2020年开始进口LNG;11月,北京燃气与太平洋油气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定每年购买LNG超过100万吨,协议将于2017年执行,期限为25年;11月25日,北京燃气自主采购的首船进口LNG在唐山曹妃甸LNG接收站靠港,于11月26日顺利完成卸货,经由永唐秦管道输送进京,该船LNG为北京燃气LNG贸易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全国首次自主采购LNG并汽化管输的改革尝试获得成功;12月,中国华电集团旗下中国华电绿色能源公司与雪佛龙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计划从澳大利亚进口LNG,进口量为100万吨/年,合同自2020年起生效,为期10年;同月,广汇能源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LNG购销框架协议,作为其启东接收站的部分供应气源,拟定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从2017年开始向广汇能源出售LNG。
天然气资源的保障程度及天然气价格的高低,是非油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国际油价的下跌使得非油企业看到了发展契机,纷纷加强了与国际资源方的合作,加大了天然气资源的采购力度,这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多元化供应、市场化发展的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布局、油气产业的深化改革均有着积极影响。
2.3 油气体制改革大幕拉启,气改先行
石油天然气勘探区块首次公开招标,中国油气资源上游领域改革破冰。2015年7月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项目公告》,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新疆开展油气勘查开采改革试点工作。10月20日,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项目招标会在北京举行,公开出让5个区块,包括中国石化、新疆能源、京能集团、美都能源等在内的13家国企、民企参与了竞标。此次石油天然气勘探区块首次公开招标,将新疆作为油气上游改革的试点,旨在加大油气勘查开采投入力度,促进油气上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区块的公开招标,打破了上游勘探开采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的局面,标志着以新疆为试点的常规油气资源上游领域改革正式破冰。同时民企等多种投资主体进入中国油气行业上游板块,市场将会更加活跃,符合中国油气行业开放的方向,表明了国家对于深化石油天然气行业体制改革的决心。
中国石油整合天然气管道资产,为管网改革铺路。2015年12月24日,中国石油以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为平台,对东部管道公司、管道联合公司及西北联合管道公司进行整合。整合后中国石油最终持有中国石油管道公司72.26%的股权,其他转让方持有27.74%的股权。中国石油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开始整合和剥离天然气和管道的相关资产,大幅降低股份,让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这是落实管网分离的切实步骤,预示着未来天然气板块将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管道整合还会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节约运营成本,为统筹规划未来的管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段正式开工,东北天然气陆上进口通道进入建设阶段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中国第一条1422毫米口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起自黑龙江黑河市中俄边境,止于上海市,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省区市,拟新建管道3170千米,并行利用已建管道1800千米,并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2015年6月29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在黑河施工现场举行了开工仪式。
中俄东线管道中国段的正式开工,标志着这条连接中俄两国的陆上能源通道全线启动建设,也标志着东北天然气陆上进口通道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该管道的建设不仅将使中国天然气供应更加多元化,也将大大带动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的局面。
2.5 中国石化新粤浙管道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但气源面临挑战
2015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中国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新粤浙管道)。新粤浙管道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年,包括1条干线和6条支干线,干支线全长8372千米,途经13个省区,是目前中国已核准的最长的国家基干管道工程。新粤浙管道的配套气源为新疆煤制天然气,涉及伊犁及准东地区的10余家煤制天然气企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制气外输管道。
新粤浙管道是中国石化继川气东送管道之后的第二条大型输气管道,大部分路由与西气东输二线并行敷设,其建成投产将大幅提高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竞争活力。但是,自2009年中国首批大型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获准开工建设以来,无论是投产情况还是实际运营效果均不甚理想。201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煤制燃料示范项目建设,同时要坚持最严格的环保标准,这将给煤制气的项目审批增加难度。由此看来,新粤浙管道的的气源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中国能源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年,推动天然气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天然气行业的重要使命。
3.1 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回升
2016年,中国钢铁、冶金、玻璃、陶瓷等主要用气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为突出,用气需求内在增长动力不足,但天然气价格下调和环保趋严两大因素将有力地拉动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速回升。在城市燃气领域,城镇化、采暖锅炉煤改气和天然气价格下调等因素将推动城市燃气行业天然气利用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发电领域,天然气价格下调,发电成本下降,盈利能力增强,发电用气量将会稳步增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也将成为发展重点;在工业燃料领域,天然气价格下调与环境保护的推动力将超过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反作用力,需求会小幅增长;在化工领域,气价下调,天然气化工经济性上升,其推动力超过产能过剩带来的反作用力,需求亦会小幅反弹。预计2016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超过2050亿立方米,与上年增速接近或重回两位数。天然气消费仍将集中在市场发育成熟的川渝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煤炭消费强度大、环保要求较高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3.2 天然气供应总体过剩,季节性矛盾依旧突出
在2015年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大幅下调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之后,天然气产业链利润由上游转移到下游,上游供气企业的利润受到压缩,大部分常规气田处于微利状态,非常规气田的成本压力更大,煤层气和页岩气勘探开发受到制约,煤制气同样受到抑制,上游企业在天然气生产环节的投资非常谨慎,将直接影响2016年的中国天然气产量,造成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乏力。进口气方面,2016年LNG长期贸易协议陆续进入窗口期,中国的LNG接收站能力将大幅提升,资源过剩问题突出;中亚C线进口能力将持续增加,进口管道气将会增加。总体来说,中国天然气资源增长速度仍会较快,预计2016年天然气供应仍会总体过剩,供应总量将达到2080亿立方米,其中国产气产量将达到1390亿立方米,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总量将达到约690亿立方米。但受煤改气进程加快、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的影响,夏季限产、冬季限供的问题仍有可能发生,季节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3.3 《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值得期待,居民用气价格调整有望在年内执行
《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于2014年开始酝酿,2015年底终稿上报国务院,其在2016年内发布值得期待。《总体方案》的出台,将标志着油气行业覆盖全产业链的“立体改革”全面展开,旨在打破该行业的行政垄断,管住自然垄断,放开竞争环节,培育和引入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实现上游适度集中、中游强化监管、下游充分竞争。各项改革将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的制定将是2016年的重要任务。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讨论关于深化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意见,居民用气价格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将被首先提上日程,或在年内实现两者并轨;备受关注的有关成立国家管网公司的建议,或不会在此次改革方案中被提及,具体实行时间或被推迟;将提前推进对天然气管网成本和监管的改革,浙江等部分省份已开始推动。
3.4 储运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区域管网建设将提速
在长输管道建设方面,西气东输三线中卫-靖边联络线已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投产;东段吉安-福州段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年内建成投产,届时福建省如期接入全国基干管网值得期待。国家发改委督办项目陕京四线干线在2016年7月12日核准批文到期之前能否开工,其支线宝坻-香河-西集联络线管道能否在2016年10月投产值得关注。中国石化新粤浙天然气管道煤制气气源的落实程度如何,能否在年内开工有待观望。
在区域管网建设方面,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支线管道总长度仅为干线总长度的2倍左右,美国是6倍,中国支线管道建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管道建设重点将转为重点区域支线管道的建设和管网的完善,特别是以河北省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借雾霾治理的东风,区域管网将快速发展,天然气管网“县县通”指日可待。
在LNG接收站方面,2016年4月20日,中国石化北海LNG接收站投产运行,提升了西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可有效地促进北海石油化工产业进一步向千亿元迈进;中国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预计于2016年11月投产,届时中国LNG进口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在储气库建设方面,中国储气库建设相对滞后,调峰储备能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2016年,中国储气库有效工作气量有望达到7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3.4%,仍距11.6%的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总体方案》有关储气库运行机制的出台,或为中国储气库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高位增长[EB/OL]. 中国新闻网. 2016-04-06. http://news.163.com/16/0406/10/ BJVBNUTV00014JB6.html.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15年度报告[EB/OL]. http://www. cnpc.com.cn/cnpc/ndbg/201605/d771eb8830d24fa7b08146443aec 4c3f/fles/53ec34b8ee2f40c2af475cd87ba315b8.pdf.
[3]2010-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J]. 国际石油经济, 2016 (4):105.
[4]高鹏, 王培鸿, 杨耀辉, 等. 2015年中国油气管道建设新进展[J].国际石油经济, 2016 (3):60-66.
编 辑:夏丽洪
编 审:张一驰
收稿日期:2016-06-12
Timely speed up in China's natural gas price reform — China's natural gas industry performance in 2015 and outlook for 2016
LlU Yong, SHAN Lei, SUN Hui, WANG Zhanli, GUO Haitao, Al Yong,
(PetroChina Planning & Engineering Institute)
Abstract:China's natural gas production reached 130.42 billion cubic meters increasing by 1.6% in 2015. The consumption arrived at 193.2 billion cubic meters increasing by 5.72% to and the growth dropped to historic lows. New natural gas trunk pipeline mileage was over 6000 kilometers and its total length is more than 70000 kilometers. Under the continuing fall of oil price in 2015,price reform the natural gas in China has timely speeded up; non-oil enterprises participated in natural gas industry at the low point to promote capital diversifcation of the natural gas feld; open tender for the frst time o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block shows that reform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upstream has broken ice. In 2016, growth in China's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is expected to reach 205 billion cubic meters, putting the market into oversupply; but due to the infuences of the large scale coal-to-gas switch and the shortage of peak shaving, seasonal contradictions will still be outstanding. The overall scheme for oil and gas pipeline system reform is expected and residential and non- residential gas prices will probably be the same during the year. Regional pipeline network and branch pipeline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ina; natural gas; price reform; reserves; output; consumption; infrastructure; L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