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锋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
当心种树种出“绿色沙漠”
◎王华锋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
每年3月可谓树木的节日,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这一天全世界都关注树木。植树造林已成生态环保重要内容,防风固沙要造林,水土保持要造林,改善环境要造林。这些都说明公众对环境认识的提高。然而,今年3月12日植树节,一些倡议大家踊跃植树的宣传海报上,竟然全是桉树。做任何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植树造林也不例外。那么,全部种植单一树种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种植单一树种容易造成“绿色沙漠”。从生态角度看,一片树木并不等于一片森林。中国当前的植树造林工作还相当原始,有的人误认为植树就是造林,所以只管植树,只追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的经济效益,极少考虑森林的生态问题。
其次,种植单一树种易受虫害。单一树种所形成的脆弱生态,就是日后病虫害的根源。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迅速加剧,并在全国各地肆虐,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达1.2 亿亩,每年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万立方米,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远远超过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
最后,单一树种的林区一旦遇上暴雨,常常会发生中度,甚至强度的水土流失,酿成洪涝灾害。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林发展很快,有些庄园大户只顾树上、不顾树下,在经济林抚育时,把林下的灌草与枯枝落叶统统清除干净,破坏了原生植被;同时因锄草、翻耕和大量使用除草剂,使得经济林的木下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
既然种植单一树种有这么多危害,那应该怎么合理植树呢?
事实上,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植树。比如在年降水量少或灌溉不易的地方,就不适合植树。强行在这些地方植树,由于要长年累月维持人工灌溉,成本很高,得不偿失。其次,植树造林不能只讲量不讲质。
科学植树要“适地”。民谚说得好,“沙杨土柳石头松”,大意是不同的树种所能适应的土质是不一样的。虽然借着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改良土壤来植树,但是,“适地适树”(合适的土地植适合的树)还是应遵循的大原则。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因地选树”,即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气候、土壤等),选择较适宜的造林绿化树种;二是“因树选地”,即根据所栽树种的生态习性,选择合适的造林绿化地块。
另外,科学植树要“适时”,选择科学的植树季节。我国地区间气候差异很大,北方地区四季分明,春季的清明前后,树木萌动前,表层土壤解冻后的土壤墒情最好,是植树的最佳时期。秋季树木落叶休眠后、土壤结冻前的一段时间,也是植树的好时期。冬季或夏季植树只是春秋季植树的补充,费工费时成本高,成活率还没有保证,不宜提倡。
最后,严格选择林地树种。几十年来,我国每消失一亩天然林,就会用2至3亩人工林取而代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南演杉家浜,北唱杨家将”的人工纯林一统天下的格局。
在林业专家眼里,这是缺乏现代生态学观念的恶果。整体规划就不科学不合理,没强调多树种和乔木、灌木与草的混交种植,没有贯彻适地、适树、适种苗的原则。
种什么树,要根据树种本身的生长规律和产生的生态效益来规划、种植。科学的植树方法就是按照树木的习性将树木栽在合适的土地上,使树木成活并长得更好。
总之,树种选择要尽量多样化,针阔叶搭配、乔灌草混交,要把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让给那些适应幅度小的树种,而把立地条件差的地方,留给那些适应幅度大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