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娟 付春娟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对比
孙丽娟 付春娟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 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逆反性,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2型糖尿病;护理效果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流行病,具有常见性、慢性、终生性等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其越发呈现一种老龄化的趋势。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理原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进而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遭破坏[1]。常见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质量下降。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代谢紊乱,从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更加严重的将会引起失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要减轻或避免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增强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以及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且为工作重点[2]。文本为探究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护理效果及价值,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男性4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为44岁(最大70岁,最小3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空腹血糖值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1 入选标准:18周岁以上;无胰岛素治疗史;接受控制饮食、加强锻炼联合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3个月以上,药物剂量达MAX1/2时HbA1c>7.0%。
1.1.2 排除标准:已妊娠、哺乳或在在未来6个月内有妊娠、哺乳计划者;急性并发症患者;严重心、肝、肺、肾及消化道疾病患者;胰腺炎。
1.1.3 剔除标准: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治疗的患者;探究期间出现妊娠及计划妊娠的妇女。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护理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比对两组患者满意度。
1.3 心理护理内容:接受治疗前,医师、护士主动为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患者的病情特点,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家庭情况及对病情的了解程度,对患者的心理情况有个初步了解,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同进行有目的的心理干预,内容包括:介绍治疗过程、仪器设备、成功病例[3];根据患者文化水平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患者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补充患者所不了解的需要知道的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的目的及意义、具体实施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事项[4]等内容,并且尽力回答患者的所有疑问;做好卫生处理,保持病房、病床、患者的安静卫生,定期更换被褥、每日清洁口腔、皮肤及外阴等;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油腻甘肥的食物,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多鼓励患者进行户外运动,建立健康的心理指向,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辅导,提高患者依从性;出院后对患者做出详细的康复计划,强调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切不可抑郁烦闷。
1.4 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未发生不服从现象;部分依从:基本遵循医嘱,配合工作;完全不依从:超过3次不遵循医嘱且不配合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疗效比对: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2。
表1 血糖控制情况
表2 依从性比对
2.2 满意度调查: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满意度比对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所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若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代谢紊乱,从而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各大系统等受到损害和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5]。更加严重的将会引起失水,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导致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患者心理的变化会对糖尿病造成很大影响,糖尿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过程漫长而痛苦,很多患者就因此放弃治疗或中断治疗,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导致各类并发症的出现。治疗过程的漫长会使患者的心理受到极大影响,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思想,而此类思想将会形成恶性循环[6],导致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现阶段的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将对患者病情取得良好控制。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等内容相互结合将会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研究表明,在常规护理手段上加用心理护理将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患者依从性,接受心理护理患者的依从性为95.6%,高于常规护理患者(86.7%)。此外,心理护理患者的满意度(95.6%)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患者(88.9%),说明心理护理对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其他研究报道可知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依从性,可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春宝.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2,16(10):1538-1539.
[2] 陈飞.降糖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3,25(3):128-129.
[3] 张国晶,李艳华,张凤玲,等.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4):63-63.
[4] 张国琴.社区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4(9):72-73.
[5] 崔桂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变化与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20-721.
[6] 冯云华,张焕波,孙川竹,等.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012-101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2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