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疗效观察

2016-07-12 07:50孙晓平邱美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孙晓平邱美娥

(1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2 辽宁省大连花园口经济园区社会事业管理局,辽宁 大连 11642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临床疗效观察

孙晓平1邱美娥2

(1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2 辽宁省大连花园口经济园区社会事业管理局,辽宁 大连 116422)

【摘要】目的 对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 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中医辨证治疗,可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作为内科临床一项常见的疑难、危重症,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预后差、再次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水肿、全身乏力等。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西医在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依然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大、治疗辅助装置成本高等不足之处,给心力衰竭治疗的全面推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中医临床路径在全国中医院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安全性也更高[1]。基于此,本文以我院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例,就中医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分布:46~82岁,平均年龄(64.8±7.4)岁。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疾病类型为:58例肺心病,16例原发性冠心病,8例高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对所有患者进行NYHA分级,49例Ⅲ级,43例Ⅳ级。同时,根据内科治疗学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16例心气阴两虚型,31例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型,17例心脾两虚型,15例脾肾阳虚型,13例瘀血阻络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力衰竭原因等方面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利尿、吸氧、强心、扩血管,以及对症支持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操作为:对于心气阴两虚型及心脾两虚型患者,给予40~100 mL的参麦注射液;对于心阳不振、水气凌心型以及脾肾阳虚型患者,给予40~100 mL的参附针治疗;而瘀血阻络型患者,则根据病情的程度分别给予20~60 mL的香丹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治疗。上述五种分型的患者均加用40~100 mL黄芪注射液。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内科治疗学标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展开评价,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为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发生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χ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通常为心脏病患者的最终结局,考虑到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比较少,因而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在中医学中,慢性心力衰竭属于肺胀、水肿、心悸、胸痹等范畴,其病理主要为心气虚、心阳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累及的脏器为心、肝、脾、肺等、中医治疗原则为温阳益气、活血祛痰,主要目的便是在改善患者自觉症状、防止其病情反复发作的基础上,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针剂的研发与出现,使得中医药更加适合于危重症的临床治疗需要,并且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2]。

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针剂展开药理分析,①参附注射液中的红参可对心肌细胞膜中的钾离子、钠离子以及ATP产生抑制作用,提高细胞中钙离子的浓度,在促进儿茶酚胺释放的基础上,实现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另一项主要成分为附子,而附子中的甲乌头碱的强心作用显著。②含有含丹参与绛香的香丹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排除肺小动脉痉挛、改善肺循环、减少心脏负荷、促进患者机体耐缺氧能力提高的功效。③主要成分为麦冬、红参、五味子的参麦注射液具有复脉固脱、养阴益气的作用,可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心功能与血液流变,进而促进患者心肌收缩力的增强。④红花注射液主要从红花中提取而成,具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且可有效扩张周围血管,具有持久的镇痛作用。

在本实验中,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张立[3]等人的实验报道相吻合。由此可知,相比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中医辨证治疗,可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维.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5,8(3):93-94.

[2] 拜永宁.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J].中医研究,2014,27(2):16-17.

[3] 张立,唐茂清.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2(9):503-504.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2-0187-01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