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县共有汉、彝、苗、回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6481人,占总人口的22.9%。长期以来,牟定各民族群众生活在肥沃的大地上,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民族团结进步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今年春节前夕,安乐乡他不的村搬迁点,四处火腿、腊排骨色香浓郁。刚刚搬入新居过年的69户人家争相前往到不足一公里的猫街集镇上购置年货。
“山高石头多,洋芋滚下坡;水冷风又大,瓦片吹地下。”多年前的一段谚语,真切地描述了以前他不的村的境况。据介绍,他不的村以前是安乐乡六渡村委会的一个贫困村民小组,生存环境极端恶劣,离安乐乡小集镇20多公里,出行、就医、上学等都极不方便。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县过程中,牟定县把他不的村作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将原69户人家搬至离乡政府驻地不到1公里的猫街村委会,架通了水、电、路,修建了2个文化室,安装了21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村间人畜分离、雨污分流,村民还分到了田地。
而这一隅,只是牟定县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牟定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整合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扶贫整村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新农村建设、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易地搬迁、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项目资金,先后实施了凤屯镇腊湾村委会玛咕彝寨、白沙河村、秧田冲村、大平地村,共和镇盛果村、杨凹子村、王寺村,蟠猫乡上碑厅村、母鲁打村、水冬瓜村,戌街乡伏龙基新村等1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同时,向省州争取民族发展项目资金923万元,整合部门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项目建设资金3156万元,集中力量打造了以元双公路沿线村寨为轴线辐射的“蟠猫乡民族团结示范带”和以玛咕彝寨为核心的“腊湾民族团结示范村”;扶持发展了民族养殖专业村17个,种植专业村25个,培训少数民族群众1800余人次,解决了4133名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巩固了14352名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凤屯镇、蟠猫乡2个民族聚居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
在牟定县,一个个往日的贫困村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群众富足,正由团结向进步渐次蝶变。
各民族共存——让社会更加和谐
在牟定县最偏远的蟠猫乡联丰完小,大老远就能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该所学校共有一、二、三年级3个教学班,27名学生,其中本村的有18名,与该县交界处的姚安县来此就读的有9名,虽然人数少,但有彝、汉、苗三个民族。“我们对外来的9名学生,一方面积极接纳,另一方面认真对待每个学生家长心访,使他们很快与该村学生融为一体”。完小校长毕家诚说,这些外来的学生娃,与当地的学生娃一样,同等享有“营养餐”和其他教学资源,相互之间没有隔阂,外来学生也没有受到本地学生的歧视。
近年来,牟定县认真贯彻《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民族条例法规,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统领民族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民族事务管理网络,妥善解决民族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在全社会营造倍加重视民族工作,倍加维护民族团结,倍加珍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环境。民族自身能否和谐,民族与社会其他方面能否和谐,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运行,更关系到全县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县民宗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促进民族领域的和谐。
传承保护左脚舞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曾一度走不出山门的牟定县凤屯镇腊湾彝族人民,今年左脚舞民族文化节期间,以表演独特的玛咕舞闪亮登场,在31支左脚歌舞表演队中获得了三等奖。玛咕舞是牟定彝族左脚舞两大舞蹈支系之一,为了传承和保护了这支梅葛文化,县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了民族风格浓郁的“玛咕彝寨”标识寨门、宽大的玛咕舞广场、梅葛传习所……还修通了到县城的35公里水泥路,大山不再阻隔,玛咕舞飞出了深山。
对于中国彝族左脚舞之乡来说,加强左脚舞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重点。牟定县扶持彝族刺绣、民器、传统手工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牟定县彝族刺绣暨“十大绣女”评选活动,表彰了l0支左脚舞表演队,在传统节日“三月会”民族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左脚歌舞乐大赛”、“新农村文艺汇演”、“大家乐”广场舞比赛、中国彝族酒歌大赛等演出活动,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成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多次举办彝族刺绣、“玛咕”舞、彝族“梅葛”和左脚歌、舞、乐传承培训,建立项目及传承人的管理、考核和培训机制,基本构建起了县级“非遗”保护体系。目前,全县共有145支业余文艺队,其中左脚舞表演队31支,拥有固定队员近5000人。
社会和谐百福至,团结进步事业兴。牟定县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彝族左脚舞之乡”,“万人同跳左脚舞”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彝族左脚舞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牟定县已被命名为2014——2016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牟定,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正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