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婷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650000)
钢琴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以“互联网+钢琴”教学方式为例
罗婷(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650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钢琴”模式的优点与弊端,以及对具有师生情感交流的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应该被社会所重视。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出现很多通过互联网和电脑来进行钢琴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钢琴学习软件,安装后可以看到不同类别的常用教材、不同考级教材、不同演奏家的示范演奏,这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给学习者以帮助。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问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而在实际的钢琴学习中,具有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可以全面的提高钢琴教学模式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一)互联网钢琴教学模式的优势
首先,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主要包括资料与教师的共享。资料的共享主要是通过各种文献、视频以及音频资料进行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模式下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欣赏名家名师的相关视频,通过在线学习等获得专业教师的亲自指点。其次,开拓了学生沟通学习的平台。钢琴学习多为独自练习,而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通过互相讨论,提高自身的钢琴水平。
(二)互联网钢琴教学的弊端
第一,此类教学方法只适用于初学阶段和普及型教育,解决共性的问题,一旦进入中高级阶段,因个体差异,会产生很多个性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专业方向的学生来说,更需要钢琴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这是电脑无法取代的。第二,钢琴演奏不仅仅是对一门乐器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对学习者精神意志的磨砺,抗挫折能力的锻炼,如果钢琴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激励,使他们能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共同培养和建立师生间的感情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人格的塑造,这也是电脑不能比拟的。第三,任何一种艺术之所以被称为艺术,是因为艺术具有再创造的能力。如果名画被批量印刷,名曲被刻录播放,甚至于在钢琴上安装一台自动播放器,让钢琴自动“弹奏”,这些方式顶多算是传播艺术的一种形式。完全依赖电脑来学习钢琴也是如此,即便可以参照的示范很规范,但学习到的再完美的演奏也只是在刻意的模仿,没有属于自己内心的感情表现,更谈不上再创造。当然不排除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自己再创造,但是这种情况是偶然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优秀的钢琴教师会在教学中运用自己所具有的音乐知识、音乐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更好的帮助学生感知、理解与表现作品,从而使学生能发现学习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到音乐创造的美。这些也是电脑教学不能代替钢琴教师做到的。
有部分学习者认为,“互联网+钢琴”模式更为方便快捷直观,只要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运用正确的弹奏方法,参照软件中的曲目示范进行学习,就可以完全脱离钢琴教师,彻底颠覆“面对面”,“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钢琴教师已经不再重要了。但是笔者认为,这类学习方法只能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赖,更不能由此忽略钢琴教师的重要性。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重视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全面的提高钢琴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一)情感因素在钢琴教学中作用
互联网钢琴教育模式无法有效的进行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投入太多的情感,没有充分的理解钢琴作品的内涵。“互联网+钢琴”模式通过直接的知识点的传授,忽略了钢琴艺术的内在含义,学生对于钢琴艺术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抽象的知识点上,无法全面的发挥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而情感交流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可以充分的带动课堂音乐氛围,全面的调动学生的感情,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钢琴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可以充分的把握课堂情感共鸣点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情感共鸣点有着重要的意义。情感共鸣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身乐感,加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乐感的情感共鸣带入。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鉴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加强学生的钢琴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演奏过程直观的感受钢琴艺术的美感,通过手指的跑动,手腕的落提,在展现出美妙的音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能力。教师在钢琴教授的过程中要充分的综合实际的状况,通过情感带入将自身感情融入到钢琴作品中,间接的提高学生的乐感,加强对学生的音乐冲击力。这种教学模式是“互联网+钢琴”模式无法替代的。其次,在钢琴教学中,学生感知阶段的共鸣带入。在一般状况下,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多为后天的培养形成的,这是对音乐本质的理性认知,也是建立在乐感的基础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钢琴教学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加强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感知,精确的、全面的掌握音乐艺术的内涵,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互联网络无法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程度,深入、细致的对学生进行引导,无法通过具体的音符、乐句等细节对音乐作品进行剖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了解钢琴作品的内在,全面的感知音乐所要传达的信息,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说,这种具有实践性的感受更具有表现张力,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
在网络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互联网+钢琴”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钢琴技巧掌握能力,有效的促进钢琴教学的发展。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全面的取代传统“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具有师生情感交流的钢琴学习,更具有灵活性,可以全面的有效的提高钢琴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宋蓓.探析情感因素在钢琴教学中的意义[J].岁月(下半月),2012(4):113.
[2]徐爽爽.“知识观”与“技能性”观念对高师钢琴教育的影响[J].音乐探索,2012(2):112-115.
[3]程超.21世纪钢琴教育怎样才能快乐“人性因素”视角下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J].大家,2010(15):71-72.
罗婷,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作者简介:
关键字:钢琴教学;师生情感;互联网+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