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场扬琴音乐曲牌的类型及来源研究

2016-07-12 08:37潍坊学院音乐学院260061
大众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扬琴曲牌曲调

王 杰 (潍坊学院 音乐学院 260061)

广西文场扬琴音乐曲牌的类型及来源研究

王 杰 (潍坊学院 音乐学院 260061)

广西文场扬琴的音乐曲牌共约一百八十多首,一般分为大调曲牌、小调曲牌和器乐曲牌三种类型。文场曲牌音乐的“源”来自江浙一带民歌、小曲和扬州清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广西本土戏曲和民间音调的养料,结合桂北方言,形成了具有多元叠置的广西文场扬琴艺术形式。

广西文场扬琴;音乐曲牌类型;音乐曲牌来源

广西文场扬琴音乐曲牌特征是文场音乐形态的一个重要体现,其音乐的个性特征集中体现在音阶、调式、调性、旋律、曲体、伴奏等核心内容中。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复杂多样行,要想深入其音乐曲牌的核心,首先应对曲牌类型和来源有所了解。本文就广西文场扬琴的音乐曲牌的类型和“根源”做如下方面的阐述分析:大调唱腔曲牌;小调唱腔曲牌;器乐曲牌;传入的外来曲调;本土民间音调。

一、音乐曲牌类型

广西文场扬琴的音乐曲牌共约一百八十多首,一般分为大调曲牌、小调曲牌和器乐曲牌三种类型。在这些音乐曲牌中又派生有曲牌类型中的变体,这些曲牌的变体多是在保持本体风格的基础上,在唱词字调、思想感情、内容结构等方面略加变异。其中[滩簧]中有[滩簧垛字]、[花腔滩簧]、[滩簧阴板]等六种变体曲牌;[南词]中的[南词诉板]、[南词吊板]等三种变体曲牌;[银纽丝]有七种;[剪剪花]有八种;[叠断桥]有七种……

(一)大调唱腔曲牌

广西文场扬琴的大调唱腔曲牌基本调有四种,分别是[越调]、[滩簧]、[南词]、[丝弦]。

[越调]是广西文场扬琴中最典型的代表性曲调,有“文场基调”之称。一般演唱的速度较慢,善于表达思念、感叹、忧郁之情。在[越调]的曲牌中又衍生一定量的变体曲牌,如:[越调垛字]、[花越调]、[双枪越调]、[越调诉板]等。

[滩簧]是广西文场中表现力极强的音乐曲牌之一。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下句极不方整,这种不方整性构成了表现内容的自由性,既可表现喜、哀的对比情绪,又可抒发怒、怨等不同情感。[滩簧]的曲牌中又有诸多变体曲牌,如:[滩簧垛字]、[花腔滩簧]、[滩簧阴板]、[滩簧赶板]、[滩簧散板]以及[滩簧头越调尾] 等。

[南词]是唐代宫廷乐师李龟年,在南宫中教授弟子的曲调的传说。是一个悲切、凄婉、深沉而旋律性很强的曲调,宜于表现哀思、悲悼之情,常作哭腔使用。1[南词]中又有[南词诉板]、[南词吊板]等变体曲牌。

[丝弦]又名[思贤],传说中是孔子在思念他的贤弟子颜回时所弹唱的曲调。它缠绵悱恻、柔和深沉,是抒发人物缱绻之情的理想曲调。2它的曲牌变体有[丝弦垛字]、[丝弦吊板]、[丝弦原诉板]等。

(二)小调唱腔曲牌

文场扬琴小调唱腔曲牌基本调共七十二首。主要的小调唱腔有[马头调](3)3、[银纽丝](7)、[剪剪花](8)、[叠断桥](7)等。

[马头调]又名[码头调],被称为“小调王”。它产生于清代乾隆初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时调,有南、北[马头调]之分。

[银纽丝]兴于明代嘉、隆年间。它曲调绚丽、亲切,至今仍在不少曲种、剧种中广泛使用。其唱腔中垛字、衬腔的运用以及片段旋律的重复,起到了加强语气、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作用。

[剪剪花]是起于清代初期的曲调,唱词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清雅、圆韵、很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叠断桥]也叫[包心调],产生于明代末年。它的曲调旋律委婉、柔美、含蓄、甜润,长于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三)器乐曲牌

文场扬琴器乐曲牌共三十九首。主要的器乐曲牌有[北路过街溜]、[南路过街溜]、[文场小开台]、[八板头]、[节节高]、[浪淘沙]、[连环套]、[南靖宫]等。其中[北路过街溜]、[南路过街溜]是文场扬琴艺人走街串巷、说书卖唱、招引观众而使用的场景曲牌和过场曲调。4

文场器乐曲牌大都以扬琴作为主导乐器,这些器乐曲牌也是“文场扬琴”音乐作品创作的重要传统根基。如:《广西文场扬琴作品集•珠还合浦》中的《文场扬琴牌子曲》,该曲就是文场器乐曲牌中的[北路过街溜]。编曲者陈栋教授在原曲牌[北路过街溜]的基础上,通过对乐曲结构的调整,保留文场扬琴“一手打板、一手弹琴”的演奏特点,彰显了文场扬琴曲调的演奏特征。

二、音乐曲牌基本来源

《扬州曲艺史话》记载:“广西文场与扬州清曲的音乐极密切,清乾、嘉时扬州清曲传入桂林后形成该曲种。”5由此得知,广西文场的其中曲牌源于扬州清曲,一些音调与江浙时下流行俗曲也有关。除此之外,吸收本土戏曲和民间音调的养料,结合桂北方言,是形成广西文场艺术形式的主要因素。换言之,文场音乐的“源”来自江浙一带民歌、小曲和扬州清曲;八桂文化积淀而形成具有多元叠置的本土民间音调和方言韵律是广西文场扬琴音乐曲牌的“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一)传入的外来曲调

广西文场唱腔四大调曲牌、部分文场小调唱腔曲牌以及一些文场器乐曲牌的由来,都于扬州清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是同名同曲,有的是同曲异词,有的甚至是与扬州清曲完全一样。

文场唱腔四大调音乐曲牌大都来源于江浙一带。以[越调]、[滩簧]为例。[越调]传说该曲因来自古越国而得名。《辞海》称:越,“古国名。亦称于越。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6由此得知,作为广西文场扬琴中最常用、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曲调的[越调],是江浙一带民歌和小曲的音乐元素发展而成的曲牌。[滩簧]是广西文场扬琴四大调唱腔曲牌之一。据清顾禄《清嘉录》记载表明:[滩簧]是弋腔所变,源于古越国疆域。由此可以得知,[滩簧]也是江浙一带的曲牌。

广西文场扬琴小调唱腔[码头调]、[骂玉郎]、[寄生草]、[浙江红]、[扬州红]、[银纽丝]、[剪剪花]、[叠断桥]等曲牌,以及[节节高]、[柳青娘]、[扬旗令]、[浪涛沙]、[连环套]等文场扬琴器乐曲牌,在结构、曲调、曲体以及标题内容甚至是唱词中的方言谐音都保持着扬州清曲的原貌。这说明了部分文场扬琴音乐曲牌内涵的渊源,也说明了文场扬琴音乐组织体系中文化物质结构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本土民间音调

源自江浙等地的说唱艺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自成一格的广西文场,之所以能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是由于它自身存在的价值所确定的。在我国,曲艺品种数百种,而区别于这些品种的关键主要是音乐。与桂林山水相互辉映的广西文场,其含蓄、隽秀、委婉、典雅,极长于抒情,又能叙事等音乐特色的形成,就在于它与桂林一带地方方言、民间音乐的紧密融合。

1.桂柳地域方言

我国民间艺术植根于中国语言的土壤,各地方语言均有差异,有自己特殊的风格,因此,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中无不纳入地方语言之特色。广西文场扬琴盛行于我国桂柳地域,文场演唱以桂北官话为基础,谨守桂北方言阴平、阳平、上、去声的基本法则。文场唱腔曲牌的唱词根据方言韵律的调值、特点出发,并经过艺人们匠心独特的艺术创造,使其与文场曲调紧密吻合,形成了广西文场特殊的风格与色彩。同时,艺人们生动传神的感情处理,使文场扬琴艺术产生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2.本土戏曲元素

(1)戏曲音调方面的借鉴

1935年,金紫臣编著的《最新琴弦曲谱》由荔浦新民书店正式印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场音乐专著。《最新琴弦曲谱》的内容百分之九十是广西文场,但在一些空页上,常插有桂剧[南路]与[北路]声腔的工尺谱,这并非偶然之举。因为广西文场与桂剧清唱,本来就是艺术上的一对孪生姐妹。在以桂林方言为演唱基础的共同前提下,长期的相互渗透、交融、兼收并蓄,无论是剧目还是声腔(主要是小调与旋法),都有许多共同之处。文场器乐曲牌[北路过街溜]、[南路过街溜]与壮剧“北路正调腔”“南路平板腔”,桂剧“北路起板腔”“南路起板腔”相比较,在基本调式、音高走向、每句落音方面基本相同。

(2)广西文场在表演形式上也吸取了不少戏曲表演的养分,如打击乐器、走唱、文场挂衣。

从现行广西文场扬琴器乐曲牌[北路过街溜]、[南路过街溜]中,可以看出文场扬琴音乐已融入了打击乐伴奏。清•咸丰年间,杨四年、秦水保大胆创新,在文场演奏中融入了武场的伴奏成分,达到了文、武形式的有机结合,并使得文场艺术的表演形式有了突破性的飞跃。

文场扬琴的传统表演形式是以“坐玩”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文场扬琴在表演形式上吸收了戏曲表演的养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场表演形式在以传统“坐玩”为主的基础上出现了站场,也称为“走唱”。

文场曲本的角色类别与戏曲相似,有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之分,文场吸取了戏曲的“走唱”的表演形式后,又发展为化妆、穿戏服演唱的形式,当时称之为“文场挂衣”,并在一定时期出现了“挂衣热”。挂衣活动的开展,使得“文场戏”这一新形势逐渐深入人心,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既扩大了广西文场艺术的影响,也为广西文场奠基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综上所述,文场扬琴音乐组织体系中音乐曲牌的内核丰富,共约一百八十多首,一般分为大调曲牌、小调曲牌和器乐曲牌三种类型。它渊源于以扬州清曲为主的江浙一带俗曲,不少音乐曲牌与扬州清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文场扬琴作为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又有着广西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注释:

1.何红玉著.《音韵——广西文场音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8):98.

2.何红玉著.《音韵——广西文场音乐集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8):114.

3.括号内表示相应曲牌的变体数目.

4.陈栋著.《广西文场扬琴作品集·珠还合浦》.接力出版社,2009(9):6.

5.陈栋.《广西文场与扬琴之间的艺术姻缘》.中国音乐,2010(3):85.

6.陈栋著.《广西文场扬琴作品集·珠还合浦》.接力出版社,2009(9):4.

[1]何红玉,苏兆斌,张梅.音韵——广西文场音乐集成[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8.

[2]陈栋.广西文场扬琴作品集·珠还合浦[M].接力出版社,2009.9.

[3]袁静芳.民族器乐[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3.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1.

[5]陈咏韵.论说唱音乐中板腔体的形态特征[J].音乐探索,2003(3):23-28.

王杰,硕士,潍坊学院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扬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扬琴曲牌曲调
曲牌的传播与传承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浅谈中国平均律扬琴
20世纪以来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的变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