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部苗族音乐文化研究
——以贵州省小花苗为例

2016-07-12 12:23吴文梅祝志飞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苗族

吴文梅 周 婷 祝志飞 (贵州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 550025)



贵州西部苗族音乐文化研究
——以贵州省小花苗为例

吴文梅周婷祝志飞(贵州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550025)

摘要:本文通过以贵州省小花苗为例,对贵州西部苗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全文通过族称渊源、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小花苗,并对小花苗音乐文化的特点、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于小花苗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定研究。

关键词:苗族; 小花苗;音乐文化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5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西南苗族音乐文化田野调查与研究》研究成果。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世居少数民族多达十七个,其中,以苗族的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构成最复杂。苗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民族文化的古老民族,苗族音乐具有很强民族代表性,人们往往对苗族音乐的印象往往是整体性的,特别是聚焦于黔东南苗族音乐,但是,人们对贵州西部苗族音乐则往往认识不多、研究不深。下面,将以贵州省小花苗为例对贵州西部苗族音乐文化进行一番探究。

一、小花苗基本情况

(一)族称渊源

小花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其族称通说源于小花苗族群民族服饰极为鲜艳、图案造型美丽而得名,其实这一族群自称“蒙”。苗族各分支存在着许多差别,为了便于辨别,根据服饰的色彩的不同,分为“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同时,为了便于区分与小花苗族群生活区域紧密相连、服饰极为相似的大花苗族群,汉族学者早在民国时期,就根据服饰图案造型的细腻程度和面积大小,将服饰图案更为细腻复杂、面积较小的这一族群称为小花苗。

(二)自然地理环境

小花苗生活区域主要位于贵州西部的毕节、六盘水等地区,是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大多在地势险要,海拔1500米以上的深山中,交通闭塞,水资源欠缺,易于耕种的土地地较为稀少,只有少部分地区有稻田,主要以玉米、土豆、红荞、红薯等粮食为主。在古代,除了农耕,狩猎也作为其生产生存方式而存在,现在少部分苗族地区还流传着狩猎的习俗。苗族音乐产生于苗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苗族音乐的曲调体现了苗族生活的山地环境。1小花苗所处恶劣自然环境,培育了其有别于东中部苗族的独特的音乐文化。

(三)人文环境

据有关专家考证,远古苗民祖先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曾经是雄居东方的强大九黎族部落,经涿鹿之战后,被炎黄部落打败,首领蚩尤被杀,各部落分别突围,往西走窜的一支,是原来力量最强的一支,在迁徙过程中屡遭武装掠夺,在不断与天灾人祸和大自然不断斗争中,从陕甘出来,过甘肃、青海,沿金沙江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这就是西部苗族。居住在黔西北的毕节苗族属于西部苗族的一支。2在毕节,来得较早的有三个支系,即大花苗、小花苗、白苗。小花苗服饰有着其自身特点,最大的特点是有一条色彩艳丽的披肩,上面绘有代表河流的图案,代表其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他们的民族节日最为重要的是两大节日——端午节和跳花节。端午节是每年五月初五,跳花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每年这两个节日小花苗族人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家过节,载歌载舞。

二、小花苗音乐文化特点

相较其他少数民族而言,苗族在漫长的历史迁徙中,从不同方向不同时间进入贵州定居,致使贵州苗族的分支极为繁多,文化上区域特色极为明显。小花苗作为苗族一个重要的分支,她的音乐文化极为丰富,充分展现“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特征。小花苗所说语言为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二土语,是苗族语言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三大方言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言区域。小花苗的文化生活中芦笙舞最为流行,广为人知的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矮桩舞”就源于小花苗,“滚山珠”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高难惊险的动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世人赞誉。

同时,小花苗音乐种类丰富多彩,主要有苗族飞歌、情歌、婚嫁歌、祭祀歌、芦笙歌、口弦乐、木叶曲、箫曲等。小花苗的苗族飞歌特点是高亢、嘹亮、深情优美,主要体现对爱人的思念,对大好山河的呐喊和感恩父母的一种情感。情歌,是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对自己的情人畅叙幽情、互相倾慕、终定姻缘的恋歌,一般在山上、在花场上、端午场上唱,也可以随意选定场所,情歌具有随时性和随地性。婚嫁歌,是男女私定终生后,男方请人到女方家提亲、接亲唱的歌曲,必须由指定的人来唱,而不是去提亲和接亲的任何人都可唱,除指定人唱外,其他陪去的人只能默默观看。祭祀歌的特点是委婉悠扬、深情悲惨,是办丧事时唱的歌,唱的时间为死者上山前晚十二点左右,它具有追悼死者、怀念死者的意思,一般都是老人唱。芦笙歌的特点是豪迈奔放、轻盈欢快,主要表现苗族人们热情豪爽的性格特征。口弦乐,就是用口弦吹奏出来的音乐,口弦是苗族传统吹奏的乐器,用来反映悲欢离合、追求幸福的乐器,口弦的词不讲规则和顺序,吹者可自由组合词的顺序和内容。木叶乐,木其音优雅、清脆、响亮,旋律优美,能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远离三、二里也能传情达意,木叶曲没有固定词,由吹者自由组合、自吹心声。箫曲,箫是苗族人民的传统乐器,是男女青年邀请情侣的媒介之一,直箫曲有较专门的词,一般是在夜晚吹。

三、小花苗音乐文化现状

小花苗苗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文化融合,其原有的一些悠久的传统文化保留传承困难较大,大多都已被融合,其他要么面临着失传、要么已经消失。

据小花苗老辈人介绍,小花苗自古就居住在偏远的山区,每当他们上山的时候,都会通过歌唱来抒发他们对爱人的思念,古人有歌声传情之说。那时的苗族音乐丰富多彩,各种新曲目层出不穷,随手拈来,俯首即是。以前,在小花苗族人居住的小村庄,每逢满天星辰、月亮升起的时候,对面山坡上总会传来青年男女的歌声,直到深夜还能听到木叶吹奏发出的优美而伤感的曲子,苗族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现在,苗族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下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外界联系日益紧密,人们交往方式更为便捷,年轻人对生活的理解、向往、追求已不再是通过歌唱来抒发和寄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简单来说,当电视、互联网进入村庄后,深夜里那些优美的歌声和曲子就很难再次出现了。在现代生活里,以前是在家耕田、织布、放牧,现在则是有劳动能力的都纷纷往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擅长苗族音乐的人出去后一段时间,就把她遗忘,不擅长的人出去后就更不会关注了。苗族音乐作为苗族人的一种精神支柱,她象征着苗族人特有的特性,因而,在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苗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四、小花苗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社会水平的发展,小花苗音乐文化已面临严重的传承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点使小花苗苗族音乐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首先,应虚心向老一辈人学习苗族文化。老一辈人往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我们要通过他们接受苗族文化,使之不被遗忘,保留原有特色文化。只有从我们自身做起,将其传递给下一代,这样一代又一代相传下去,这样我们的苗族音乐文化才不会消失,才能有效的传承下去。只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对苗族文化的自信心和浓厚感情,才能用心学习苗族音乐文化,这是传承苗族音乐文化的首要前提。

其次,将苗族音乐文化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发展,苗族音乐文化生存的社会基础日益薄弱,只有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才能一定程度上将传统苗族音乐文化保存下来,避免这一民族特色文化消失。

再次,政府需提高苗族民间文化发展保护力度。对于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习惯,要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重视民族特色节日、鼓励民族风俗传承发展、组织相关部门整理收集民族文化相关资料等多种渠道传承发展民族音乐。3促使苗族群众在受汉文化融合的影响下仍还保留自身文化的本质特性。

总之,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生存社会基础越来越薄弱,各民族文化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的挑战日益增大,如果不能及时保存下来,不能有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那么,若干年后我们将会看到许多今天仍存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对此,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注释:

1.吴玉宝,梁正海,田永国著.苗族传统娱乐休闲及其旅游开发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出社,2013:108.

2.黄文秀.浅谈小花苗音乐现状及思考——以水城果布嘎乡小花苗为例[J]. 戏剧之家,2014(10).

3.张崇龙.浅谈毕节苗族与毕节苗族网[J].中国苗族网, 2014年5月.

吴文梅,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声乐教学与研究。

周婷,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少数民族特色系2012级学生。

祝志飞,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少数民族特色系2012级学生。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苗族
以歌为家——在沪苗族务工妇女的音乐生活
对苗族服饰面料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考
苗族鼓舞文化的发展探究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川德昌傈僳族葫芦笙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策略研究
西方音乐的魅力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