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身体的心理建构和精神突破
——纪录片《千锤百炼》的身体解读

2016-07-12 06:51毛益贝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321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

毛益贝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321000)



社会身体的心理建构和精神突破
——纪录片《千锤百炼》的身体解读

毛益贝(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321000)

摘要:本文从社会规训下的身体建构、突破极限的身体呈现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赋予现实意义的女性身体三个视角,对纪录片《千锤百炼》展开身体美学的解读。

关键词:千锤百炼;身体美学;社会建构;身体呈现

纪录片《千锤百炼》(2012)由张侨勇执导,由中国与加拿大合作拍摄,影片讲述了四川省会理县大山深处,拳击学校教练齐漠祥带领年轻学员追寻拳击梦的故事。片中大量的对身体进行近景,特写的拍摄,而这不断出现的身体语言有多重作用。

一、社会规训下的身体建构

身体是被社会所建构的,影片一开始,并没有的描绘拳击的热血画面或是主角的齐漠祥在拳击场上的英勇表现,而是记录了齐漠祥在山村小学里选拨四川省拳击后备人才的场景。他让学生们在走廊上学习左右直拳,先左,后右,再收回。当一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被挑选出来后,教练对他们讲了这样一番话“你们要珍惜,好好练了以后,能进省队,你就是国家运动员了,你就是国家的人了”,直接将拳击这个运动剥离了兴趣爱好的层面,铺垫了整个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正是如此不断的重复叙事,从校园选拔到省比赛,再到WBC拳王争霸赛,还有奖牌,国歌,政府会议等,这些象征着国家的符号的频繁出现给残酷暴力的拳击运动带上了光环。省赛前,近镜头拍摄了齐漠祥两个弟子打拳的场景,弱化了背景,黄红色的灯光从侧面打过来,打出黝黑油亮的肌肉,坚毅的眼神,快速且有力的拳头,配上隐约的有节奏的呼息声,让这寻常的练习充满了使命感。WBC大赛,需要称体重来分量级,这形式本身就是身体的再建构,齐漠祥称完体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肱二头肌。在这时候,身体已经不为自己所有,而是为了学校,为了省,为了国家,为了荣誉。

影片中的身体除了被荣誉所建构,还被现实大环境建构。齐漠祥进山里选人,就暗示了拳击发展的大环境。一辆车在泥泞的小路上前进,驶入一座山区,镜头推移,展现山区全景,远处除了山还是山,学校里的孩子来学校上课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不单是国家荣誉使然,更是因为贫穷,所以才选择了拳击。政府会议上,领导发言说承办拳王争霸赛的主旨,“第一是为了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下面的人笑了,“第二,变成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才是说出了大实话。因为贫穷,孩子无法接受到更高的教育,只能另辟蹊径的谋求出路,那就是体育。综观世界职业拳击界的骄子,大多数出身贫寒,无论是阿里还是泰森、帕奎奥,都是如此。身体规训的巨大力量,阐述的是选择拳击的外在因素,社会给了肉体抗争原因的同时,也给予了它神圣的力量。

二、突破极限的身体呈现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

拳击本身是一种暴力美学,人类与动物一样都是游离于生死两级本能之间的,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死亡本能以攻击或破坏的面貌出现,在减轻了个体焦虑的同时,也使的其将蕴藏的能量通过攻击他人而得以宣泄,在这转嫁和宣泄中,个体会获得快感和满足。影片中不乏拳击运动中的搏击场面,省赛中比赛双方还带了各种护具,而在最后的争霸赛上,除了护腕拳套外,护具的数量少了很多,一直作为教练的齐漠祥,赤裸上身,露出健美雄壮的男性身体,和日本选手近身肉搏。纪录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下一拳会降落在谁的身上,每一拳都令人观众揪心,无意识中,赛场上的观众和影片外的观众是相通的。体育电影中拳击电影最多、最流行也最成功。据统计,美国500多部体育影片中,拳击电影就有150多部,在20平方英尺左右的拳击台上,跳跃的身体,闪躲的身体,受伤的身体,激发了观众原始的破坏本能,达成了很多纪录片无法实现的观影体验。社会的巨大压力,让人们希望通过视像暴力来打破现存秩序,通过拳击破坏身体的意象联想获取满足感。

体育电影的审美关怀,建立在人类身体的物质运动和文化覆盖之中,镜头涉及拳击,必然具有跨越语言,鼓舞人心,积极向上的人文性质,这种性质表现在影片中,就是拳击的精神内核。对于电影的主人公们来说拳击有意味着更多的东西。齐漠祥,中国最早的职业拳击手,退役后没有编制没有工资带着一群山村少年练习拳击。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素质和体力有所下降,但他依然怀揣梦想,希望重新参加职业比赛,2011年终于参加了在家乡会理举办的WBC拳王挑战赛,时隔五年重新站在拳台上。赛前的训练,他用坚实的腹肌告诉我们,他还能战斗。拳击是他的信仰,是他的生命。而对于他的两个弟子缪云飞和何宗礼来说,他们的拳击之路还刚刚展开,镜头中更多出现的是他们训练时候的场景,练跑步,练出拳,练防守,拳击对于他们来说,是希望。

三、赋予现实意义的女性身体

影片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时间不长,但被赋予了不同的现实意义。其中有难得的比较轻松悠闲的一幕,缪云飞和何宗礼在休息日逛街,坐在步行街上,观察从身边路过的女性,边观察边评价。镜头由下向上,模仿了缪云飞的眼神路径,高跟鞋,黑丝袜,细腰,长发,这是一个时尚的美丽的女性形象,缪云飞偷偷的咽了一下口水。这里出现的美女路人的身体,充满着诱惑和吸引。缪云飞在观察和评价中终于展示出了自己正值青春期的一面,恰恰是这个镜头,使得这部纪录片忽然具有了人情味,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

纪录片在反映人与社会的大关系时,也要真实的记录每一个个体的情感生活,多个点的不同组合才能变成一个面,让纪录片变的有血有肉。中国几千年来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的伦理传统,女性的身体是被男人奴役和掌控的,是家庭劳作和繁衍后代用的工具,是被使用的,具有很强的被动型。在话语权被男人掌控后,女性的身体更加成为了被塑造的对象。影片中作为家庭责任形象出现的都是女性,影片让女性承担着母亲,妻子的形象,代表着家庭,通过几段女性与主人公的对话,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齐漠祥回到家,影片给了妻子一个正在切菜的镜头,母亲沉默的在一旁帮忙。餐桌上,母亲劝他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在拳击上,但齐漠祥说除了拳击,他什么都不会。在这个关系中,母亲是属於劣势的,齐漠祥强硬的性格,让母亲与妻子只能默默的背负起家庭的重担,影片中大量刻画他对拳击事业的贡献,但对家庭的描写也仅止于此。而另一个形象是缪云飞的母亲,每次出镜,都是在辛勤劳作,很朴实的农村妇人的形象,她弯着腰在田野里,弯着腰在家里的空地,当家庭的窘困和儿子的梦想相冲突时,母亲反而站了起来,和儿子相对而立,忽然显得格外高大。最后母亲赢了,对比赛格外有天赋的缪云飞最终放弃了拳击台,选择站在一旁做一个观众,但真正赢的不是母亲,而是现实的苦难。在母亲看来,赢得冠军的道路如此艰难,如此遥远,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又逼迫着他们快点前进。

人的身体是一种符号,一种有着多重指涉的文化符号,《千锤百炼》中对身体的标记不仅有助于身份的识别,推动情节的发展,也被叠加了很多现实意义。在励志的同时,引发了人的自身,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作者简介:

毛益贝,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