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丝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450000)
浅议明式家具中蕴含的“骨法用笔”
何雨丝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450000)
中国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长久的岁月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积淀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谢赫六法”一经提出就被推崇至今,成为人们品评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其中“骨法用笔”总结了中国关于线的艺术法则,而线的艺术正是中国文艺最深刻和最富民族特征的表现。明式家具以简洁、挺拔的优美造型和优雅内敛的人文气质著称于世,将线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当代设计缺乏属于自己的风格,随着物质的的丰富,人们的审美层次也逐渐从形式美向文化层面转变。本文将通过研究传统的美学法则“骨法用笔”与明式家具,探究中国审美文化,了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挖掘蕴藏于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与表达手法。
骨法用笔;明式家具;线条;书法
“骨法用笔”出自南齐谢赫画论《古画品录》中六法之一,“骨法用笔是也”。“骨”在字典中的意思有骨骼,支撑物的架子之意。“骨法”最初来源于相学,后演变为观察人物身份地位和特征的形容。顾恺之曾提出过“骨法”,指人的形体,从形体的骨架结构中能展现出人的地位尊卑。“骨法”为表达人物形态线条的力度。“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以此说明人物刚毅、果感的内在气度及其外在表现。谢赫所谓的“骨法”是将所画对象的形体、表情,仅通过对线条准确的描绘以及力量感和线条转折的变化,勾勒出人物的形态与精神气质。“骨法用笔”,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
盛唐时期,著名画家吴道子用“吴带当风”描述了线的艺术形式,开辟了山水画的新领域。后人说吴“有笔而无墨”。这种对线条极度重视的倾向扩展到山水画领域中,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发展到元代时,“文人画”正式形成。文人画有两个特征,一是蕴含了非常浓郁的文学趣味,二是对笔墨用法的极度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再一次创造,使笔墨具有了不依存于表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将线的艺术体现的尤为纯粹的艺术形式,是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美与结构美的抽象提取,是经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他们所传达出来的感情、力量、意兴、气势、时空感,成为一种美的境界。
线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文化结构的表现形式。
明式家具来源于文人阶层,必将与文人的生活爱好与兴趣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明式家具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文人自身所固有的文化品质和审美理念会直接反映在明式家具上。中国书画领域的美学原理及线的骨法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具设计师和工匠。
明式家具造型以线条的体现为重点,形态直曲兼具。线条变化曲直有度,优美简洁,爽利工整的直线体现了明式家具的大气沉稳,产生出一种凝聚在内的气势。曲线流畅婉转,展现一种闲适悠远的韵味。直线与曲线刚柔并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和谐的世界观。
中国明式家具造型上注重比例,在变化中寻求一致和谐,尤其是在线条方面,与书法艺术一样,追求直曲的转换,方圆的对比,既显示其厚重,又突出其灵秀,既有雄劲,又有婉转。在明式家具中,圈椅和官帽椅的搭脑、背板以及扶手均有着造型变化流畅丰富的曲线。明式家具中大多椅子的背板都运用S型曲线元素,与人的背部曲线相吻合,不仅满足使用功能,又表现出其独具特色的造型特点。明式家具椅子的搭脑有圆、扁圆和方三种基本形式,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又演变出直线、弓形曲线、两端上翘曲线以及圈椅的椅圈,可谓千变万化,线形各异。
中国书法在转折处强调圆而有力、蓄势待发。明式家具受这一影响,在转折连接处,常做成圆弧形,特别是腿足的设计。而且,明式家具也以腿足部的变化最多。
中国书法另一大特色便是连贯。张彦远谈到中国书画用笔时提到过“一笔而成,气脉通贯”。圈椅的椅圈虽是拼接而成却饱满圆滑,脉络相连,有一气呵成之感。椅子的腿部虽被椅面分为两部分,却连贯宛如一体,有一脉相承之势。
“骨”并不是单一的线条或某一部分,骨是骨架,是一个整体构架。在书法中,将所有笔画美妙的组合起来才能得好字,这就强调间架结构的重要。显然,明式家具中也蕴含着这种间架结构。
汉字追求一种平正,却不是四平八稳,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称之为“顾盼”,指形体内部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互相扶持、互相呼应。“顾盼”有“收放”“疏密”“错位”几种体现,在此将通过以上三点,探讨明式家具中所体现的“顾盼”这一对比统一的动态均衡规律。
“收放”,字法中说,一个字有收必有放,有放必有收,收放自如便能破除平板松散。其表现为以一点为中心,向八方伸展放开。在明式家具中,腿足部常用到这一法则,例如六边三弯腿凳,以足部为中心点扩散,在凳面处收紧,这样的线条变化使得凳子整体更有张力,愈发饱满,破除了立面过平过于松散的局面。
“疏密”,笔画之间间隔一味追求均匀便会呆滞。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说:“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就是让疏密形成强烈的对比。明式家具也是由众多的线条组成,疏中见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则意气通畅,使得家具整体生动有灵气,破除呆板沉闷之感。
“错位”,打破平稳,使字形变化更为丰富跳动,同时又能保持平衡之法。在明式家具中也常用这一方法。明式座椅足腿连接处的赶枨可谓是错位法则的典型。赶枨有两种形式,一是正面枨子最低方便踏脚,后面次之,两侧最高;另一种是正面枨子最低,两侧稍微抬高,后面最高,称作“步步高”,有步步高升之意。赶枨错落有致的布局,不仅实用美观、充满寓意,同时规避了榫眼过于集中而影响牢固度的问题。
谢赫六法中所提倡的“骨法用笔”的线的美,在明式家具中一方面体现在线条本身流动变化的形式美和韵律感,另一方面也存在于众多线条所形成的结构美之中,两者相融合,就展现出明式家具独有的韵味。
“骨法用笔”自六朝时期提出以来就被奉为线条应用的标准广泛流传,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里,是历代人心目中的美学标准,成为中国艺术的表达方式。式家具明显特征为:格调简洁合度且具有雅味,体现在外形轮廓流畅忠实,各部分线条雄劲流利,功能实用形成适宜的比例和曲度,明确地说明了明式家具中线的美与重要性。而明式家具的特点与其独有的文人气质也通过线条一一表现出来。明式家具完美的将时代同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与造物相结合,为现今的设计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方法。
[1]栾广明.“六法”研究评述[J].美术研究,1990(2).
[2]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9.
[3]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三联书店,1989.
[4]张远群,王文宁.论明式家具造型中线条的应用[J].木材工业,2011(3).
[5]姚健.意匠、意象与意境 ——明式家具的造物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