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旺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浅谈中职德育课中情感教学的有效渗透
王旺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德育课在中职校的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上好德育课成为中职德育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提出了情感教学的教育方式,把情感教学渗透到中职德育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德育课堂的现状,对学生做出针对性的教育,本文就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有效渗透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简单介绍。
中职德育课;情感教学;有效渗透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与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拥有文化知识的“人才”,更是对于素质人才尤为看重。因此,我们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该是简单的“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换句话说,怎样教育学生来“做人”。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老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自主的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进行德育第一册第五课《正确对待人生》的教学时,通过预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励志人物代表进行课堂分享,自主学习能够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不屈精神和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课后准备能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习和自我成长自然发生,这比传统教学中老师单纯的进行机械式的讲解,学生记笔记背诵内容的教学方式要更有效果,而且它能够锻炼学生收集、归纳信息的学习能力,更可贵的是自然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来进行因材施教。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之后,通过教材中的内容的感染力,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学校的学生往往因为学习的基础不好而缺乏自信,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使他们恢复自信,找到学习的动力。例如,老师在讲解《职业伴随人生》这一课的时候,针对学生信心不足的这一特点,老师可引导学生,举些实例,引导学生对高技能人才有一个正确认知,而不是带着偏见看待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在处理这一重点时就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着重介绍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现状以及对比分析我国实际情况,让学生知道是狭隘的观念和其他客观因素阻碍它的发展,并且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时间积累和一定经济基础。看清现实,就是看清未来,如此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才是有效果的教学。当然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毕竟现状的认识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情感共鸣,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升华对职业教育的信心,于是结合我校毕业学生的真实事例分享以及让这些学生代表走进课堂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这样因材施教的情感渗透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德育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再比如,在讲解德育第一册第五课《正确面对人生》中“矛盾”这一哲学概念时,可以组织一场“诗歌格言俗语”竞赛,限定时间。课堂气氛瞬间变成紧张有趣,他们将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加以运用,说出类似“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富有艺术感的诗句格言,让原本枯燥抽象的哲理变得生动形象。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这一组“矛盾”教师并不需要进行道理分析,而是在结尾处播放一首《我的未来不是梦》视频音乐,一边播放一边带动学生哼唱。课堂可以结束,但音乐不会,它的影响是感性而深远的。
德育素材选择之所以要因材施教,是因为青春期的他们更喜欢新鲜事物,热衷于追求个性与美好的事物。因此这就要求德育教师要多观察多了解,这不仅是教师必备技能,更是为了达到德育情感渗透的有效方式。
德育第二册《经济与政治常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是方方面面的,不应局限于书本,更应联系时事,通过学习,课后联系社会状况。一般来说,课后联系是一种对知识进行巩固的很好地方式,因此可以在这一方面加强。例如,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本中传达出来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学以致用,无形的增加了对于课堂上学到的德育精神的理解。除此之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有意义的活动之中得到思想上的自我教育。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论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竞赛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在竞争中让学生明白到自己的人生只有自己去努力、去把握以后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无形之中加强了对于学生的思想上的教育。在学习第二课《我国的税收》这一经济概念时,老师可以课后指导学生进行“税务人员”和“饭店老板”、“消费者”的情境表演,课后排练,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更能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培养其表达能力,还能展现个人魅力,增强自信。课堂的舞台中心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自己。这种“角色扮演”创设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利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生活中通过体验渐渐形成的,因此离开了生活的德育教育失去了其根本性的意义所在,所以老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懂得奉献的价值所在,并且在其中自我的价值也得到了实现,精神世界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每一年的3月5号是学校的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自行的参加到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之中,了解雷锋的精神世界,能够使得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价值观。又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现象的调查,最终做出调研报告。如对“水污染”的调查,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语文课上讲到的调查报告的具体撰写方式,而且能够在实践之中明白水被污染的严重性,从而自觉地形成了节约用水以及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可以建议学生利用手机等科技产品拍摄校园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展示身边同学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走到街头记录路人对待红路灯的行为态度,通过这样的活动,渐渐地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好的生活习惯,无形的将德育教育很好地渗透到了教学之中。
虽然是学生在讲课,但教师一点也不轻松,为了让学生当好“小老师”,教师花费的时间并不比自己讲课的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还要对学生设计的课题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除此之外,还要想方设法的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并积极配合“小老师”。
社会学家做了一个调查证明:那些强迫霸道型的教育者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骄横、故弄玄虚、狂妄自大并且爱推卸责任;放任无稽型的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在道德品质方面差,学习方面也不如别人,追其原因都是由于他们在道德观念与道德责任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简单的说,他们分不清楚最基本的好坏、善恶,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或是不应该做什么,更不用谈团队合作精神与自觉性了;相反,民主公平型的教育者,他们充分理解并且满足学生在情感上的需求,他们教育并且培养学生要有责任心,能够使学生自觉地体现道德的行为规范,在学习以及生活上,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团结、互相进步、共创互赢,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教育者的态度与行为无处不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非常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意自己的行为以及言谈举止,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对于荒唐错误的言论,必须让学生们及时的分清楚是和非,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行为。例如,学生犯错了,老师不能动不动就暴打、辱骂,要耐心地来疏导学生,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有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更是德育教育者们在中职教育中的正确选择,把情感教学有效的渗透到中职德育教学中,不仅是德育教育者们的理想与追求,更是符合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因此我愿意不断探索更多样化的情感教学表现形式,使之更加丰富有趣,并且我坚信情感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走越美好。
[1]《德育》: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一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2]王冬梅.五年制高职语文课改探究[J].语文学刊,2011(16).
[3]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05.
[4]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5]周彬.课堂密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6]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