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串珠与语境还原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经验谈

2016-07-12 20:07李艳云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6期
关键词: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文学作品

李艳云

山西大同大学

引线串珠与语境还原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经验谈

李艳云

山西大同大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学评论也出现了新的潮流趋势,而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待这个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运用更加新型的方式来优化升级我国在教学这一方面的工作。具体如下,特别是对于占代文论而言,要充分理解透彻其真正含义,有效地将该课程的教学经验与新的发展潮流趋势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这门课程所设置的意义,而不仅仅只是在做表面工作,要真正落实到其实济功效当中。接下来这篇文章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发展;变革;教学

众所周知,要想在这门课程之上拥有很高的造诣,就必须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与领悟,同时还要求审判者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此一来这就要求高校对于该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十分严格。所以各高校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结合目前该课程教学的实际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们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1 对于我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经验的探讨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一般都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通常是在学生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大一和大二期间,注重让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学知识,为以后培养其对于该文化的审判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这就要求学生们在此阶段不能够松懈,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之后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做好准备。在基础打好之后,学校就会在学生大三期间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来培养其在这个方面的能力,在此过程当中学校一定要结合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潮流综合得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培训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善学生的学习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本。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模糊的,要真正问其所以估计也不能道出其中一二,所以接下来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他的具体目标。

(1)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部分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与作者所处的背景及其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常常在读这些文学著作之时便会联想到其历史发展形势,进而可以在某种程度之上切断自己的主观意念,做到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待文学作品。

(2)同样的,对于文化的评论不是在现代才形成的,远远在古代的时候这门课程就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所以当我们在进行文学评论的时候也往往会参考当时其他文学评论者对其所做的评价。可以说古代的文学作品与文学评论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二者也可以互相折射出一定的文化价值,对于后世更是产生者不可估量的影响。

(3)当然我们也不能孤立的去评价每一个传统文学著作,要知道文化并不是一时之间孤立的形成的,他是人类共同完成的成果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此高校在该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特别注意融入西方的文化知识与评论,不断地吸收借鉴其优秀理念,进而丰富我国在该类学科之上的教学内容,不断促进文学评论的发展。

2 还原文化语境,厘清概念内涵

许多的古代文学作品能被称之为著作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大家都知道,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而落后的价值观念却能够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而正是因为这些文学作品折射出了一定的正能量,所以才被后世所传诵。特别是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国家就要求学生开始学习各种唐诗宋词,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要很佩服古人的,他们能够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折射出众多不同的人生理念,以此来对后人产生一个启发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学作品还涉及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举几个例子来讲。李清照的诗词多半为爱情的象征,以其婉约的语言倾诉出对爱情的感觉。杜甫的诗词多半为忧国忧民,常以国家大事为背景,致以对国家的忠贞不渝。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只诗词也不乏浪漫的风格。

既然古人留给了我们这些丰富的知识财富,我们就要好好珍惜并加以利用,拒绝一切“口号式”的正能量,真正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当中。例如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相信这句论语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大多数学生从小便开始熟读论语,老师也为大家进行了释义,对于其中的文化意义很多人也都清楚明白,但是大家真正都放在心里了吗?都真正的按照去做了吗?由此可见,我国在该方面的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一味地纸上谈兵并不能发挥教育的意义,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自身问题的思考,真正将文学著作中蕴含的理念落实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该类学科的发展。

3 以现象激活理论,激发学习兴趣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该门文学批判课程来讲更是如此。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该课程通常都是枯燥乏味的。这就要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采用特色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之上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够一味地为学生注入文学知识,而是以更加活泼的方式为学生梳理知识、理解透彻其折射的文学意义,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真正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行动积极性。

[1]汪国林.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原则新探——以批评史元典与现代阐释及文化背景为考察中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4): 72-75

[2]石明庆.鱼在水里水在鱼中——《中国文学批评史》感悟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3-55

[3]邓心强.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漫议·教师与课堂篇[J].中国大学教学,2013,(9):65-69,89

李艳云(1979-),女,汉,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文学学院,文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批评。

猜你喜欢
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文学作品与数学
Mother—Daughter Relation in the Joy Luck Club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