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标
笔者是60后,出身于木工之乡南通,从17岁开始做木工,积多年木工实践经验,从1985年开始开设“榫卯斋”工作室,潜心专研我国传统的古典花格榫卯技艺,使它从平面连接升格为曲面连接,球面的空间层次连接。这项技艺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认定为“第三批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被宝山区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作品《福禄寿瓶》在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荣获金奖。作品《梅瓶》在2016年3月举行的51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设计和制作的作品入选上海市当代工艺美术精品,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
一、兢兢业业,坚守古典花格榫卯技艺的传承
我从17岁开始从事建筑装潢的工作,木材、锯子、刨子、凿子……这是我对木工行当最初印象。一般师傅划线,学徒锯凿,开出榫卯,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开始了我的木匠生涯而一发不可收。做过木匠翻样,做过木器制作的设计——缘此,我结三十年榫卯研究之功,开设了自己的“榫卯斋”工作室,旨在用心传承我国的榫卯工艺,并用于古典花格而开创性地制作出榫卯结构的艺术品,成为这一领域申遗第一人。我先后拜徐学连、陈元冲为师,师从前者学习雕刻、师从后者学习木工。榫卯结构,就是凸出来的部分称为“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做“卯”,而榫卯相契合,从而使其完美衔接,成了一款立体化的艺术品。
一榫一卯,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她的内在结构,不仅外形精致唯美,遵循力学原理,实用性强;同时还透出“内蕴阴阳、相生相克、以制为衡”的哲学思想。体现一阴一阳,一盈一亏,互补共生。充满中国智慧的古典花格榫卯作品,是实用、鉴赏、收藏的珍品,更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意境的一个文化载体。
我是从1985年开始潜心研究古典卯榫花格技术的,在广采博取多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的绘画技艺,居然自成一家……我的作品创意灵感,都是源于古建筑花格技艺,从“窗花”、“斗拱”中演化而来,并丰富了古典花格造型,大胆创新。尤其是将传统卯榫结构赋于新的高度与活力,在加入了平面浮雕的纹样后,使花格更具古典韵味,我所创新的人字格、万字格、龟纹格此类形式的花格蕴含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吉祥、长寿的寓意。
榫卯结构,虽说它的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构成整体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榫卯不在于它个体的大小,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有人说,榫卯就像是隐藏在两块木头里的灵魂,当古代的工匠将多余的部分凿掉后,两块木头便会紧紧地互相握着,不再分开,出现极其复杂微妙的平衡:仿佛默默坚守相望百年千年……
三十多年来,我兢兢业业地搞好这项工艺的传承,使古典花格榫卯技艺成为当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朵奇葩,使它走出深闺,为公众所共享共识。
二、锲而不舍,以工匠精神在传承中创新
木匠,匠者匠心是也,它最能体现出“工匠精神”,这就是在设计上的追求独具匠心,在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古典花格集木工、木雕、绘图等多种技艺于一体,是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现代工匠,我的成功之处是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
我国榫卯结构有几十种之多,按照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主要是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第二类是“点”的结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的伸延接合,如格肩负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楔钉榫等等。第三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接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十字交叉发展而来,为的是更加牢固和耐用。
我的古典花格榫卯技艺创新之处:第一是将其从窗花、斗拱、屏风等平面衔接上升为器皿的曲面衔接。我从古代庭园建筑、古塔中得到启示,创作曲面衔接的“百福瓶”、“百寿瓶”和“福禄寿”花格瓶。“百福瓶”和“百寿瓶”呈六角形,均高1.18米,圆柱的直径33.8厘米,其瓶身和瓶盖都是用长2.2厘米、厚2毫米的小叶紫檀片榫卯连接而成,我用小木片每件作品多达5000多片。两件木瓶的花格基本为人字格造型,大气简洁。百福瓶中雕着5幅蝙蝠、仙桃、古钱组成的图案,意蕴吉祥;百寿瓶上则雕有牡丹花纹,意蕴长寿。木瓶的瓶盖和瓶身丝口紧密,瓶盖口打磨得十分光滑,人字格的花纹图案组成一个层次丰富、富有韵律美的紫檀花格大木瓶,1米多高的木构件,全靠那成千上万的小木片用榫头连接,令作品十分牢固结实。我创作的“福禄寿”花格瓶,瓶高73厘米,宽28厘米。六角形的瓶盖雕刻有蝙蝠图案,雕工精美,瓶身上用上万片的黄花梨小木片通过卯榫结构以龟纹格连接起来,卯榫链接处天衣无缝,严丝合缝。整体纹饰精简细腻,典雅端庄;形体稳固大气,古朴厚重。古典花格的曲面连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是设计构思好作品的框架,然后放样做成雕塑,第二步是开料,仔细计算好需要料的厚度、长度、木片总数,将这些木片全部锯好、刨好、凿好。第三步是刨好的料划线打榫头,使得每一块小木片,公榫和母榫连接做到天衣无缝,第四步是作品制作完成后该雕刻的地方进行雕刻。第五步是整件作品完成后进行打磨。
创新之处第二是将古典花格榫卯技艺从曲面连接升格为360度的空间层次球面连接,在刚刚结束的51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金奖的小叶紫檀“梅瓶”就是其中一项。“梅瓶”的设计与制作,借鉴景德镇瓷器,但是要将木瓶制作成瓷器型器皿,谈何容易。此件木质“梅瓶”高58厘米,球面直径36厘米,按照中国传统工艺风格,以人字纹为主支撑整个瓶体,在瓶身与瓶颈相连处采用自由格形式收口,作品纹饰精美,结构严谨,寓意吉祥如意。其工艺的难度极大,因为是球形360度空间,所用的5000多片木片,每一片尺寸都不同,最长的2到3厘米,最短的5到6毫米,仔细计算、不能有丝毫误差,可谓是集绘画、雕塑、木工等多项技艺,物理、几何、数学计算全用上,需要有高超的古典花格榫卯技艺的把握、设计和制作能力。
最近我的又一件新作品《扁瓶》问世,这是仿龙泉青瓷天球瓶而创作的,瓶高99厘米,扁圆宽度48厘米,其创新处是将中国古典花格榫卯技艺推向了扁圆的空间化层次衔接的全新阶段。瓶体的结构以传统的人字纹为主,腹部六边形开光处运用“中国结”图案连缀,一面12个“中国结”,二面24个,代表24个节气,旨在祈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六边形四周围绕着两组九个“中国结”,寓意九九归一,周而复始。瓶子底部饰以灵芝如意纹,意蕴做任何事通过努力最终可以获得成功。作品所用的一万多片作为榫卯连接的紫檀木片都是我不辞辛劳,一片片锯出来的,历时两年方成。
古典花格榫卯技艺,是我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使其从原来的门窗设计发展成为艺术品,国内著名鉴定家蔡国声称赞其为“红木艺术中唯一的独创”。激励我要继续发扬“工匠精神”,锲而不舍,使这项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