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会文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没有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
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不感兴趣或记不住,殊不知也许是在讲的过程中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背景。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如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五节“里程碑上的数”,处理方式:由于学校是城郊结合的地方,每天放学上学很多是靠父母接送,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对学生提问:这个星期大家是通过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的?此时学生情绪肯定热情高涨,举手发言怎么怎么来的。教师接着提问:有哪几位是坐摩托车来的?然后选择班级里一位学生为实例套用书本上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大家激情高傲,也通过例子让学生知道要好好学习,父母真的很不容易。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所以,我认为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三、利用好小组协作学习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版)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而编写的,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要实现《标准》和教材体系本身的目标,重点应立足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实施与灵活应用。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多年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我们在教育中往往把教师视为知识的灌输者,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收器;教师将现成的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学生接受现成的结论,获取不需“咀嚼”的真理。这样的教育与培养自主动性素质是背道而驰的。针对这种弊端,我认为应着力使“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而“自主协作学习”课堂应具备的特点:学习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教学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不仅自主参与,而且融洽合作;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愉悦;教学方法是启发、导学、激励、内化;其教学要素包括语言、工具、形象、价值、人际关系;从评价方式看,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在于变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此类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讲述这种单向式信息交流方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种双向和多向式信息交流方式,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在横向信息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其自主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表现展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