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敏宋 翔张佳丽周红艳李云兰*
(1 山西医科大学 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龙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
董 敏1△宋 翔2△张佳丽1周红艳1李云兰1*
(1 山西医科大学 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对龙骨药材的质量评价建立可靠的研究方法。方法 对16批龙骨进行理化鉴别、重金属和砷盐检查以及总钙含量测定。结果 16批样品在理化鉴别中均呈阳性反应;重金属均低于10 μg/g,砷盐均低于10 μg/g;生龙骨总钙为89.1%~95.7%,煅龙骨总钙为95.8%~101.1%。结论 建议重金属含量不高于10 μg/g,砷盐含量不高于10 μg/g,生龙骨总钙不低于85.0%,煅龙骨总钙不低于90.0%。
龙骨;质量评价;含量测定
△并列第一作者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象类等的骨骼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龙骨”,后者习称“五花龙骨”[1],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龙骨原矿物组成为磷灰石、方解石和少量黏土,主要化学组成为碳酸钙、磷酸钙等[2]。龙骨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的功能;外用生肌敛疮,用于惊厥癫狂,失眠多梦等[1]。本文建立了龙骨质量研究的方法,用于其质量评价。
1.1 仪器:行星式球磨机(南京南大仪器有限公司),BP-121S型分析天平(Sartorius),马弗炉。
1.2 材料:从山西、甘肃等地采集12批生龙骨,选4批煅制,集16批样品,各取70 g粉碎过200目筛。碳酸钙标准品购自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氧化锌标准物(≥99.9%,美国默克公司),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1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2 g,滴加稀硝酸10 mL,泡沸,收集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碳酸盐的鉴别反应)。待泡沸止,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滤过;滤液显钙盐与磷酸盐(中国药典附录)的鉴别反应[1]。结果表明,16批样品在碳酸盐、钙盐、磷酸盐鉴别中均呈阳性反应。
2.2 重金属和砷盐检查:取本品4 g,加冰醋酸2 mL与水98 mL,称重,煮沸10 min,放冷,再称重,用水补足减失重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25 mL,于两水平(5 μg/g和10 μg/g)检查重金属(中国药典附录第一法)。取本品1 g,加盐酸5 mL,加水至23 mL,加热使溶解,放冷,于两水平(5 μg/g和10 μg/g)检查砷盐(中国药典附录第二法)。结果显示,有2批样品重金属含量>5 μg/g,16批样品重金属含量均不高于10 μg/g;有5批样品的砷盐含量高于5 μg/g,16批样品的砷盐含量均不高于10 μg/g。
2.3 含量测定:龙骨主要活性成分为碳酸钙和磷酸钙中的总钙,煅龙骨与生龙骨在矿物组分上无变化,所以选择总钙(以作碳酸钙)作为测定指标。
2.3.1 EDTA标准溶液(0.05 mol/L)的配制与标定: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40.6 g,加水2 L使溶解,摇匀,贮存于硬质玻璃瓶中。精密称取于800 ℃灼烧至恒重的氧化锌基准物约80 mg,按中国药典规定进行标定,计算出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504 mol/L。
测定法:精密称取本品细粉0.12 g,加稀盐酸5 mL溶解,加水100 mL与甲基红指示剂1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显黄色,再多加10 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黄绿色荧光消失显橙色。每1 mLEDTA液相当于5.004 mg碳酸钙。
6次测定值的RSD为0.06%,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2.3.4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9份已知含量的样品约45 mg,分别精密加入碳酸钙标准品30、45、60 mg,制得低、中、高三个浓度供试品溶液,每个浓度3份,共9份,按2.3.1项下测定法测定总钙含量,按下式计算RSD。
计算结果RSD为0.27%,<1%,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
2.3.5 总钙含量测定:按2.3.1项下测定法,对16批样品总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总钙含量
龙骨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和磷酸钙[2-3],煅制前后除有少量氧化钙形成外,成分几乎无变化,因此选择总钙作为测定指标。EDTA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的优点;钙黄绿素指示剂具有稳定性好、滴定终点易于观测并控制的优点。笔者建议龙骨重金属含量应不高于10 μg/g,砷盐含量不高于10 μg/g,生龙骨总钙含量不低于85.0%,煅龙骨总钙含量不低于90.0%。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原思通.医用中药饮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葛泉丽,张华芸,孙明芹,等.穿龙骨刺颗粒质量标准研究[J].齐鲁药事,2010,29(3):144-146.
R282
B
1671-8194(2016)14-0053-02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No. 2014011027-1)、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3021-9)和山西省高等学校和山西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本科生SRT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
E-mail: liyunlanrr@163.com